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某建筑公司生产性噪声调查表明:138个测点噪声Leq为74~112dB(A),平均Leq为892dB(A),噪声污染分指数PN为0.99~1.49,其中83.3%的测点集中在80~100dB(A)区间,超标率529%。噪声距离衰减呈高度负相关(γ=-0.9902,ρ<0.01)。暴露于噪声环境下的生产人数占总生产人数的27.7%,暴露于90dB(A)以上的人数占全部暴露人数的84.8%。  相似文献   

2.
用声级计对厦门大屿——鸡屿白鹭保护区的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大屿岛保护区的噪声波动范围为42.9~64.6?dB,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2.2?dB;鸡屿岛保护区的噪声波动范围为44.5~57.5?dB,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0.9?dB,均略高于保护区评价噪声值50?dB的标准;噪声变化主要受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杭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体育场路、凤起路和庆春路的交通噪声监测表明,96%的监测点监测值超过昼间70dB限值要求,其中等效声级Leq在70.0dB~75.0dB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度的89.8%:三条交通干线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值-↑Leq在71.6dB~73.2dB,按交通噪声污染分级,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属于中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庆春路属于轻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解决交通噪声污染最可行的措施为对道路进行拓宽,采用疏水沥青低噪声路面,优化车道,调整交通信号,加快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加强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选择杭州市建国路和庆春路进行一般沥青路面和疏水性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采用疏水性低噪声路面在晴天气象条件的降噪效果Leq.可达3.8~9.3 dB,雨天气象条件的降噪效果Leq.可达7.2~8.7 dB,疏水性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效果明显,并且在城市道路中控制适当的车速有利于减轻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5.
以摩托车为主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摩托车流单独处理,通过理论推导和实测数据回归建立摩托车为主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模型对居住区的交通噪声(Leq)预测精度在 2.5dBA 以内,道路两侧 Leq预测精度更高,大部分测点误差在 1dBA 以内.  相似文献   

6.
蓝子钦  蔡铭  李锋  杨炜俊 《环境工程》2018,36(10):156-160
2017年12月期间,选取了广州市主城区98条道路及15栋噪声敏感建筑物,在昼间、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峰值期间进行噪声监测实验,综合分析了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以及噪声频谱特性。道路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2.5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2.4 dB;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5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8.0 dB。分析监测实验中的噪声频谱数据,结果显示:各等级道路监测点的频谱能量贡献率曲线在1 000 Hz处达到峰值,用于声屏障设计的等效频率大多数都是800 Hz;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和后测点的等效声级平均相差9 dB,而且前、后测点噪声能量集中于不同的频段,1类、2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后测点的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而3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受道路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影响,前测点的噪声能量集中频段比后测点的略低。  相似文献   

7.
对杭州市疏水性沥青路面改造前后的5条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并对临路居民交通噪声烦恼度进行了社会调查.结果表明,5条道路疏水性沥青路面改造后比改造前各固定监测点Leq降低了0.2~8.7 dB,各条道路平均等效声级值降低了2.4~6.0 dB,客观上疏水性沥青路面降噪效果明显;改造后临路居民对交通噪声的烦恼度社会调查中"烦恼和非常烦恼"的比例在各种情形下较改造前均有较大降低,主观上临路居民对噪声的烦恼感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隧道环境噪声调查与评价--以地质大学隧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WA6218型噪声统计分析仪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隧道内的噪声进行了定点监测,每次连续监测10min。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隧道内噪声Leq值在71.1~80.6dB(A)之间变化,比距离入口5m处主道上的噪声平均高出5.85dB(A)。声音的反射叠加加重了隧道内的噪声污染,对隧道内噪声进行了质量评价。隧道内噪声明显超过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4类区域污染限值,为此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温州市区5条主干道部分路段交通噪声的实地监测,在非交通高峰期,87.5%的测点监测值超过昼间70dB限值要求,其中31%的测点交通噪声属于重度污染.根据目前国内外噪声的各种控制方法,结合温州实际情况,提出了减轻噪声污染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炜俊  蔡铭  王海波 《环境工程》2018,36(1):142-146
对2016年广州市核心区范围内100个道路监测点和18个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采集到的交通噪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监测点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0.3 dB,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70.2 dB,道路监测点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点在夜间的交通噪声污染较为严重。0—Ⅱ类噪声敏感建筑物前测点主要受交通噪声的影响,而建筑物本身对交通噪声的遮挡作用使后测点的声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前测点。道路监测点频谱特性分析表明,道路交通噪声的声能量主要集中在1 000~1 250 Hz频段范围内,可针对该特性对道路交通噪声进行控制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动态模拟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车型单辆车在参考距离处的噪声排放量及加减速噪声修正值.然后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为交通噪声的模拟提供实时的交通流数据,并结合车辆噪声排放量和传播衰减模型对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进行了动态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声级Leq的预测误差小于2dB,统计声级L10...  相似文献   

12.
交通噪声在建筑群中的传播与衰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等效连续A声级L_(eq)为交通噪声的评价量,使用一种经过适当简化的计算模型和几何声学方法,在仅考虑直达声和有限数目的前次反射声的情况下,给出了交通噪声在沿道路(或河道)分布的建筑群中纵深方向的传揩与衰减规律,并说明了其物理机制。所得理论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其标准偏差小于1.5dB,平均偏差在±1.0dB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公交车内噪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市区公交车内的噪声进行监测,用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综合指数及污染等级等指标对车厢内的噪声进行分析评价,对普通公交车及新型空调公交车内的噪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车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武汉市区公交车内普遍存在噪声超标的情况;空调公交车中无车载电视的公交车声环境较好。公交车内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均超过75 dB(A);噪声污染综合指数均超过1.0,属声环境恶化一类;噪声污染级都大于80。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标准来规范公交车内的声环境,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14.
煤矿环境噪声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长英  吴贞一 《环境科学》1994,15(1):75-78,Ⅴ
参照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在西山官地矿,选择了噪声在50dB(A)以下两类居民区,对16岁上的居民选256名为本次调查对象。监测结果,户外最75dB(A),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在50dB(A)以上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居民神经系统和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损伤程度与居住年限有密切关系。神衰阳性率10年以上者,50dB(A)以上34.28%,50dB(A)以下为13.55%。语频听损检出率50d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4年在对路经北京市密云县城区的四处监测点位的车流量、噪声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101国道的车流量大体上呈逐年增长之势。101国道两侧的昼间平均交通噪声值除2003年全部达标排放外,2004-2006年均有部分超标;101国道两侧夜间平均交通噪声值均可达标排放。101国道两侧PM10的浓度基本上随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SO2和NO2的浓度随车流量的变化不明显。101国道旁密云县环保局监测点PM10、SO2和NO2的浓度均高于密云县城区测点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对206名接噪作业人员与197名非接噪作业人员进行了高血压患病率比较,结果表明接噪组明显高于非接噪组,且接噪作业人员工龄越长,高血压患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噪声对接噪工人血脂代谢的影响,选择381名噪声作业工人为观察组,328名不接触噪声职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噪声组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0.01);TC、TC的异常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P<0.005和<0.05).两组间同年龄、同性别的血脂含量及血脂异常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接噪工龄增加,TC均值增大(P<0.01).调查表明噪声对作业工人的血脂代谢有不良影响,应将血脂含量测定作为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钻井井场噪声源的分布及特性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得知:井场区域内各种设备产生的高强度噪声在70~110dB(A)之间,以中低频噪声为主,主要以柴油发电机房为中心,以球面波形式向四周辐射,对井场作业人员及周围250m范围内的居民和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为了有效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及井场周围环境的危害,提出了对重点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降噪措施来降低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