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酚废水中有机酸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导从复杂的高浓度废水,特别是含高浓度酚的废水中分离测定有机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利用有机酸和酚在酸性上的差别,在水溶滚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用二氧甲烷萃取,有机酸留在水相,而酚类进入有机相.在水相中的羧酸用乙醚萃取,或经甲醇-硫酸甲酯化处理,得到羧酸酯类化合物,再用乙醚萃取.然后将萃取液进行气相色谱或色-质谱测定。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选择了最佳衍生化条件.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衍生化的收率分别为64—98%和60—91%.用本方法检出煤气化废水中的羧酸类化合物四十余种,并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造纸废水及江水中氯代酚类污染物的气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造纸废水及第二松花江水中含右致突变性化学毒物2,4,6-三氯酚及氯代愈创木酚;本文针对六种酚类化合物在两种色谱柱(OV-17及阿匹松L) 上的保留值及六种组分混合物在电子捕获检测器上的校正曲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鲁奇煤气化工艺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鲁奇媒气化工艺低温轻质媒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经醎提取分离后,在有机溶剂中与乙酐作用形成乙酰桁生物,然后在OV-101石英毛细管柱上得到良好分离.GC-MS鉴定出六十多种1—3个环的酚类化合物,并对其作了定量分析.通过标样的衍生化实验,选取了最佳衍生化条件,方法的回收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报导了适用于气相色谱分离的复杂环境水样化学衍生化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在实际环境水样中的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GC/MS/DS)的应用结果,水样通过氯仿分级萃取,萃取物分为三个馏份:中性馏份(包括水样中的碱性化合物),含酚馏份以及含羧酸馏份,含酚馏份进一步作乙酰化处理而含羧酸馏份进行酯化处理,实测水样用此法鉴定出了36种化合物(不包括中性馏分中的一系列烃类化合物),其中二吡啶甲基醚、甲基吡啶-苯基砜、溴甲硫基-苯基二硫是过去环境水样分析中未曾报导过的,本文对方法及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PTA-OH为衍生化试剂,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条件下,利用固相萃取-羟基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滇池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结果表明,目标物PTA-OH衍生化在乙酸乙酯中、20℃条件下衍生化5min可达到最佳衍生化效果,衍生化后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GC/MS检测限达到0.1 pg·μl-1,检测范围为20-1000pg·μl-1;滇池水体中的辛基酚的浓度为ND-56.5 ng·μl-1;枯烯基酚的浓度为23.5-48.5 ng·μl-1;壬基酚的浓度为13.6-141.6 ng·μl-1;双酚A的浓度为N D-4713.6 ng·μl-1.滇池水体中4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普遍存在,其中双酚A的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GC/ECD法测定水中微量酚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邻、对硝基酚在碳酸钾溶液中的五氟苯甲酰化.在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硝基酚可与五氯苯甲酰氯进行衍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酚类毛细管GC/ECD测定方法.与五氟苄基化和七氟丁酰化衍生方法相比,本法在灵敏度、选择性和时间花费上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特别适于水中微量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鉴定水溶液中主要污染物——酚的固相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化学》1997,16(4):392-394
酚类化合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工业比学品.酚类化合物不仅是聚合物、药物、农业化学品和染料工业的中间体,而且其本身也可用作杀菌剂和农药.五氯酚是常用的木材防腐剂,天然有机物质氯比(如木浆漂白)或水消毒剂也能产牛卤代酚副产物.酚有毒,它可使水带有讨厌的气味、味道和颜色.由干酚类对环境的危害性,EPA目前要求分析城市和工业流出物中的十一种酚.本文方法适于用EPA方法604分析样品中的酚.  相似文献   

8.
赵茜  赵慧敏  全燮 《环境化学》2012,31(5):737-742
以五氟苯甲酰氯(PFBCl)作为衍生化试剂,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为检测手段,建立了水体中痕量羟基多溴联苯醚(Hydr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简称OH-PBDEs)的酰基化衍生-GC/ECD检测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了衍生化缓冲溶液、衍生化时间以及衍生后萃取溶液异辛烷的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衍生化条件.在最佳的衍生化条件下,4-OH-BDE 42、4’-OH-BDE 49、6-OH-BDE 47、2’-OH-BDE 68和6’-OH-BDE 99的衍生化产物均获得了良好的分离度和色谱响应值.本方法的仪器检出限为0.02—0.14 pg,方法检出限为0.61—4.67 pg.L-1,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的范围为0.9973—0.999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3种采自大连市不同地区环境水样的加标回收率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适于水体中痕量OH-PBDEs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以原子类型电拓扑状态指数(ETSI)表征19个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了酚类化合物在产甲烷和脱氮两种厌氧环境下的降解效果与分子结构的定量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在产甲烷环境中,影响酚类化合物厌氧降解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4个ETSI描述子对应的子结构碎片,即aCHa,aaC-,-NH2和-OH,其中子结构aCHa和aaC-与酚环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H2和-OH反映取代基的变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的产甲烷条件下酚类化合物的结构-厌氧降解性相关模型(QSBR)发现,其模型估计相关系数,r=0.9173,LOO检验相关系数q=0.8461;反硝化条件下,影响酚类化合物厌氧降解的主要结构因素是=(C),aaC-,=O和-Cl,其中子结构aaC-与酚环母体骨架相关,而=(C),=O和-Cl反映支链或取代基的变化.其模型估计相关系数r=0.8953,LOO检验相关系数q=0.8488.以上结果均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进而从建模的角度证明了厌氧环境中,电子受体的选择影响酚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
氯酚类化合物(C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这类化合物具有环境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因而其在水环境中的生态毒理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水体中存在最普遍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本文对近几年来这3种典型氯酚类化合物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氧化损伤、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以及复合毒性的效应和机制,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地表水体与沉积物中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选择天津市3个水源地与6条主要河流,采集了26个地表水样与6个沉积物样品,利用固相萃取与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水样及沉积物中1-萘酚(1-naphthol)、壬基酚(nonylphenol, NP)、双酚A(bisphenol A, BPA)、2-苯基苯酚(biphenyl-2-ol)、3,4-二氯酚(3,4-dichlorophenol)、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和对叔丁基苯酚(p-tert-butylphenol, PTBP)等7种高关注酚类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并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法和熵值法(ecological risk quotient, RQ)评估7种酚类化合物水环境和沉积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样中7种酚类化合物均全部检出;其中壬基酚的检出浓度最高,其次为四溴双酚A、对叔丁基苯酚、1-萘酚、2-苯基苯酚、3,4-二氯酚和双酚A。沉积物中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分布规律与水样相似,除双酚A外的目标物全部检出。其中,壬基酚浓度比其他物质浓度高2个数量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壬基酚对水环境与沉积物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而四溴双酚A、对叔丁基苯酚、1-萘酚、2-苯基苯酚、3,4-二氯酚和双酚A则对环境具有较低风险或者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翟晨淏 《环境化学》2013,32(1):170-172
本文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同步测定饮用水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分析物使用Agilent Bond Elut Plexa固相萃取柱进行萃取,并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色谱柱通过HPLC进行分离.总体回收率在87%—108%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4%—6.7%之间.该方法是一种萃取、富集以及分析饮用水中多种酚类化合物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酚类物质是危害人类与环境的化合物,当其氯化时可导致水中具有金属气味.这类化合物常常作为水污染物进入环  相似文献   

13.
酚类化合物在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降解与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烷基酚、7种氯酚和2种硝基酚物质在广东韶关钢铁集团焦化废水处理站的浓度演变与转移.针对设计处理量为2000 m.3d-1,生物处理采用A/O1/O2工艺,已经稳定运行5年的实际废水处理工程,同一时间分别采集水样、气样与综合排泥样若干批次,采用GC/MS方法分析酚类物质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焦化废水中酚类物质在原水与各个处理工段中均存在成分与浓度的特征分布,烷基酚类物质浓度高但容易通过生物降解去除,氯酚和硝基酚的去除率略低,经生物处理的出水酚类物质浓度均低于5μg.L-1,达到了有关排放标准的要求;所有酚类物质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气相转移的现象,转移污染物浓度分布差异显著,取决于废水本底浓度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污泥样品能够高倍数富集氯酚类物质,在处理与处置工艺的选择方面需要防止扩散.酚类化合物在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浓度削减主要是生物阶段,气相转移与固相转移可能构成环境风险,未来的水处理工程需要考虑二次污染的消除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水中微量酚的气液色谱法。此法根据酚可进行溴化反应生成溴代酚的机理,利用石油醚萃取水中溴代酚,最后以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其含量。 此法工作曲线在0—15微克/升酚的范围内呈线性,最低检测浓度0.10微克/升,对含量0.80微克/升的松花江四方台水样进行六次平行测定,变异系数为±3.4%。  相似文献   

15.
为强化酚污染的生物治理,提高酚类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1株Diaphorobacter细菌(命名为J5-51)降解酚类物质的特性.结果显示,菌株J5-51在pH为6.0-9.0、温度为25-35℃的情况下均能较好地降解对氯酚;添加0.2 mmol/L的Ca~(2+)能够促进、而添加相同浓度的Co~(2+)和Ni~(2+)则抑制对氯酚的降解;菌株降解对氯酚的速度与对氯酚的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除对氯酚外,菌株还能降解吡啶、苯酚、2-甲酚、3-甲酚和4-甲酚.在优化的条件下,菌株可在72 h内完全降解焦化废水中约400 m g/L的苯酚和100 mg/L的甲酚;同时,对菌株J5-51进行固定化有利于其降解酚类化合物.综上认为,菌株J5-51在处理酚类化合物共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图6参13)  相似文献   

16.
氟乙酸钠的衍生化GC—NPD测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福玉  刘力 《环境化学》1995,14(3):196-199
氟乙酸钠的分析鉴定,有助于中毒病人的论断与救治,本文建立了一种氟乙酸钠的衍生化、GC-NPD测定方法,用正交设计法选择了衍生化条件和色谱测定条件,考查了中毒治疗药物和一些有机酸的干扰情况。将该方法用于血、尿样品外加氟乙酸钠的测定,考查了血、尿样品中氟乙酸钠测定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精密度。  相似文献   

17.
酚类化合物(BP)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或中间体,但工业废水含有的酚类化合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建立酚类化合物臭氧氧化速率的QSPR(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预测模型,分析了23种酚的分子结构与臭氧氧化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了这些酚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指数,优化筛选了连接性指数的1χ和2χ、分子形状指数的K1和K2共4种参数,将其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变量,臭氧氧化速率作为输出层变量,采用4:2:1的网络结构,获得了令人满意的QSPR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总相关系数r为0.976,计算得到的臭氧氧化速率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残差仅为0.05;为检验结构参数建立模型的普适性,同样方法建立对酚类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预测模型,模型总相关系数r达到0.99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为理想,结果表明,本法建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3种氯酚类化合物水质基准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按照美国地面水水质基准制定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太湖流域广泛存在的水生生物物种并收集了相应的基础毒性数据,探讨了五氯酚(PCP)、2,4-二氯酚(2,4-DCP)和2,4,6-三氯酚(2,4,6-TCP)在我国太湖地区的水生态基准的定值.同时采用蒙特卡罗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和生态毒理模型方法预测了3种氯酚类化合物对太湖水生生物的急性基准浓度(CMC)和慢性基准浓度(CCC).结果表明,基于EPA规范方法和急慢性毒性比率得到的PCP、2,4-DCP和2,4,6-TCP3种氯酚类化合物的CMC值分别为25、908和594μg·L-1,CCC值分别为12、176和162μg·L-1;基于SSD曲线得到的CMC值分别为25、818和648μg·L-1,CCC值分别为6、75和198μg·L-1;基于生态毒理模型得到的CCC值分别为4、15和67μg·L-1,显示出3种方法得到的氯酚类化合物的CMC或CCC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在数值上由生态毒理模型得出的CCC要小于其它两种方法,并且除PCP的急慢性基准值与美国EPA推出的水生态基准值相近外,其它两种氯酚类化合物的急慢性基准值均低于美国EPA推出的急慢性基准值.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煤气化废水萃取脱酚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对煤气化废水进行酚回收处理.确定烷基酮类物质(M105)作为煤气化废水的脱酚萃取剂,并对脱酚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60℃,pH=9-10,相比=1∶ 6-1∶ 4.经四级逆流萃取,废水的总酚浓度从5410mg·l-1降至350mg·l-1,挥发酚降至50 mg·l-1以下.  相似文献   

20.
以五氟苯甲酰氯作衍生剂,GC/ECD为检测手段,对邻、间、对苯二酚及3,5-甲苯二酚进行了衍生研究,实验表明,四个二元酚特别是邻、对苯二酚在碱性水溶液中皆不稳定,采用与普通酚同样的衍生方法难以得到定量衍生,相反,其衍生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都很稳定.本文讨论了影响二元酚衍生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二元酚的最佳衍生条件.为评价方法的回收率,于纯水中加入浓度分别为2及10ppb的二元酚,回收率为67—98%,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45—4.4p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