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矿井循环通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循环通风时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炮烟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应用循环通风的可行性,指出了应用循环通风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乡镇企业粉尘危害,优选最佳通风防尘措施。通过测定粉尘浓度、罩口风速,治理前后进行对照;测定除尘器的阻力、除尘效率及排放浓度,对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比较、评价。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罩口风速、除尘效率及排放浓度等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为乡镇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及耐火材料行业可选用滤袋式或冲击式水浴除尘器作为净化设备,砖瓦业以冲击--喷雾除尘器最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3.
抽出式通风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总结抽出式通风掘进巷道中粉尘浓度的沿程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乡镇企业粉尘危害,优选最佳通风防尘措施。通过测定粉尘浓度、罩口风速,治理前后进行对照;测定除尘器的阻力、除尘效率及排放浓度,对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比较、评价。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罩口风速、除尘效率及排放浓度等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为乡镇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及耐火材料行业可选用滤袋式或冲击式水浴除尘器作为净化设备,砖瓦业以冲击—喷雾除尘器最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长抽短压混合式通风方式,配合混凝土喷射机除尘器和除尘风机,使巷道掘进喷锚支护作业时巷道中粉尘污染的面积缩小,通风时间减少,粉尘浓度大大降低,总的除尘效率达98.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循环通风时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炮烟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应用循环通风的可行性,指出了应用循环通风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文宏  刘江 《安全》2007,28(8):14-17
小型铸造厂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在无通风防尘等防护措施条件下,工作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严重超标.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型铸造厂通风防尘的技术和措施,并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木粉尘对家具企业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四川彭州市某家具厂为例,对该厂木工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在开料、钻孔、打磨等作业点分别增设吸尘口,将粉尘统一收集至双桶布袋吸尘器处理。通过改造前后车间内木粉尘浓度测试数据对比,发现改造后车间内粉尘浓度均未超标。改造车间通风除尘系统,对减少木粉尘导致的职业危害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地下工程掘进就地净化循环通风防尘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研究表明:采用新型高效金属纤维栅洗涤器对地下工程掘进作业面进行就地净化循环通风,能将工作面粉尘浓度控制在2mg/m^3以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现场试验和模型实验对天井掘进时抽出式、压入式和混合式局部通风的风流结构及粉尘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入式通风时约有10%的风量进入工作面;压入射流二次产尘强度为凿岩时的17%左右;现有的局部通风方法不可能使工作面粉尘浓度降到2mg/m~3以下;现行测尘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工作面环境粉尘浓度。  相似文献   

11.
TBM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为了掌握粉尘的分布规律并优化除尘系统,以敞开式TBM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不同除尘风管位置,不同除尘风速和不同掘进面产尘量下的洞内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敞开式TBM隧道施工过程中,掘进面至除尘风管区域质量粉尘浓度较高,在除尘风管口后方区域下降到 2 mg/m3以下;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3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粉尘含量相对较大,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2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及TBM支护区域粉尘含量相对较小;排风风速为15 m/s时,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小,排风风速为30 m/s时,该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大;掘进面产尘量越大,洞内沿程及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越大,不同产尘量下洞内粉尘浓度均在除尘风管后方达到规范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12.
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分布的数值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工作面流场和粉尘分布的特点,采用气──固两相流原理,导出描述综采工作面粉尘分布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一有限容积法求解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综采工作面三维空间内风速和粉尘浓度分布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影响因素及现场除尘效果,以便更好应用于现场实际。基于煤矿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控除尘系统,利用数值仿真和正交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除尘装置叶片参数、进风量和进风口位置等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为40°,扭转角为4°时,除尘器入口处负压值和进风量最大,而吸风口距工作面5 m、吸风量≥300 m3/min时的除尘效果较好。控除尘系统采用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后,各测点全尘除尘效率提高了40.8%~55.4%,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提高了31.4%~41.3%,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掘进巷道的粉尘危害,以某金属矿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经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研究开发了1种适合掘进巷道的新型通风除尘系统。介绍了新型通风除尘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将该通风除尘系统应用于掘进巷道的粉尘治理,对该系统在掘进巷道的应用效果进行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通风除尘系统将压风筒布置在巷道中心位置的顶部,抽风筒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呼吸带高度,使得掘进工作面的风流位置控制在1.5 m之下,保障了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系统的湿式除尘风机对掘进巷道粉尘除尘效率达到了91%以上,彻底解决了掘进巷道粉尘污染问题。同时该系统能够实现按需通风除尘,净化后的风流可以循环利用,节能效果显著,在金属矿山掘进巷道生产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白集煤矿深部采区供风量不足的问题,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论证了该煤矿可控循环风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一套由喷雾降尘装置、过滤装置和冷却降温装置组成的循环风流处理系统.在理论上分析了循环风流中瓦斯体积分数、粉尘质量浓度和其他气体成分在可控循环风系统中变化规律,以及可控循环风系统对主通风系统的影响.通过现场实测,不仅验证了瓦斯体积分数、粉尘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而且处理后的循环风流品质完全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同时对回风流的降温降湿处理,可满足高温高湿矿井工作面对风流温湿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及防尘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呼吸性粉尘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等进行分工种个体性的全尘和呼尘监测,测定了各工作面粉尘(全尘和呼尘)的浓度、粉尘分散度和SiO2浓度。其结果表明: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的方法更加真实可靠,更真实地反映了呼吸性粉尘对井下各操作工种的致病危害,测得的各工作面各工种的呼尘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及工人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新式的、有效的防尘措施来降低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Coal dust disaster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n a laneway of coal mine. Dust movement regularity for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heading face is the key scientific issues for 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dust prevention. The special topic on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dust movement and dust distribution is presented with hybrid ventil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heading face: Euler–Euler method was firstly established on the numerical platform for gas–solid two phase flow in a laneway. And the forces and the dynamic model of dust particles were performed in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Then based on the visible simulations,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usion, sedimen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dust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omplex air flow, and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dust distribution was studied with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Meanwhile, the obtained dust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btain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Finally, selected method on different ventilation patterns for dust control was brought out for the heading face according to the gained regular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is helpfu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dust movement with air flow, which could provide more suitable guidance for the principle of dust control and technology of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8.
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掌握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考察了掘进巷道风速、风筒直径、风筒出风口到掘进工作面距离以及风筒的悬挂高度对粉尘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掘进巷道风速为0.25-4 m/s时,提高巷道内的通风风速,可以降低巷道内的粉尘浓度,缩短呼吸性粉尘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减小工作面粉尘的危害;有利于通风除尘的风筒相关参数为风筒直径0.4-0.6 m、风筒出风口到掘进工作面距离6-7 m、风筒悬挂高度2.0-2.2 m。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全断面掘进机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岩尘影响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岛地铁2号线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作面为对象,对协同通风影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作面风流运移与岩尘污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式通风模式和一定条件下,在隧道中段会形成由主通风与回风主导的耦合风场;当协同通风量(Qcv)从6 m3/s增大至12 m3/s时,产生的岩尘可控制在距掌子面77.2 m的范围内;当Qcv=8 m3/s时,岩尘最小扩散距离为44.7 m,工作区周围岩尘浓度约为30.1 mg/m3。  相似文献   

20.
对18家大中型井下铁矿通风防尘技术措施效果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其结果表明:采取通风防尘技术措施,井下铁矿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粉尘浓度由31.4mg/m~3降到3.4mg/m~3;粉尘合格率由19.6%上升至57.9%。在作业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粉尘危害也不断减轻,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接尘工人矽肺发病工龄由10.67年延长至23.42年;矽肺患者死亡年龄由50.35岁延长至60.25岁。综合防尘前后矽肺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23%与1.65%,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