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是中国既定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本文在梳理中国环保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尽管科技在环保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然而研发技术的单一性、关键设备的欠稳定性以及技术的经济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技术对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本研究认为,环保技术的研发应该充分与环保产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政府要加大创新型环保企业的培育,加强不同科技资源的统筹和衔接,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加强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部分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迅速提高,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时代的大潮中,河南紧跟国家步伐,创新土壤不断丰沃,创新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经济取代传统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导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阐述了传统科技创新的生态缺陷,指出传统科技创新存在生态缺陷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凸现增长极限的根源.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路,建议在战略思路上实现科技创新观、技术创新战略由效益型转向生态型,技术创新模式由线型转向循环型,传统技术体系转向绿色技术体系,使科技创新能够真正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目前济源市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解决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国民和社会组织、机构,自主、主动、独立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主要任务是推动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自主创新具有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竞争与合作、溢出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万钢近日在《求是》上撰文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新形势,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的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7.
推进环保科技创新是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在水、大气、土壤、生态、固废与化学品等领域环保科技工作的进展与成效,提出了"十三五"环境保护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8.
召开2012年度环境保护部直属单位科技工作座谈会,主题是总结"十一五"以来部直属单位科技工作进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其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组织研发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动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交流合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个科技企业在竞争似乎残酷的今天,必以其独到的企业文化和科技力量作支撑,才能站得稳、经营好、发展快,才能在商海搏击中勇立涛头。融市场、科研、实业为一体的辽宁北方环保集团正是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紧紧围绕辽宁省环境治理重大课题大展环保宏图,短短的几年时间,集团已发展成为环境科技实业的领军企业,成为北方环保企业的旗舰。  相似文献   

11.
过去40多年,我国生态环境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相对照,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活力不足、科研与管理融合不足等问题,强化环境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字方针。《纲要》中设立了许多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优先主题,这是从项目的角度考虑的。其实《纲要》里面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能力与建设:创新方法工作就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方法是为创新铺路、架桥、打基础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科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新时期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进步历程、展望发展方向,对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社会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首先,回顾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开拓期(1972—1990年),初步建成环境总量容量的科技体系;发展期(1991—2011年),创新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新时期(2012年至今),打造精准治污、系统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其次,系统梳理总结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在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管控及修复、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环境标准基准建设以及环保产业创新能力7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的有力支撑.最后,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的治污理念及发展对策:①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生态环境科研基础;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集智攻关;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②协同三个系统.一是自然系统,从根源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守住自然系统生态安全边界;二是生产系统,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生产系统的绿色循环,形成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动能;三是生活系统,开展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研究创新,推动绿色生活转型.③实现“五个创新”.在绿色发展模式、环境治理理念、环境科研方法、多技术融合以及体制机制上实现多元创新,打造新时期下全面发展的生态环境科技2.0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牢固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在对未来环境形势和环保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提出了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的4个重点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绿色发展主战场,全面提升环保科技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引领环境质量改善;研发关键技术,突破环境治理技术瓶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提出了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5点建议:实施平台化、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助推现代环境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快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和补强科技创新链条;完善管理决策支撑机制,解决科研与管理脱节的问题;统筹全国环境科研力量,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人才创新活力,为环保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需要科技支撑,重点实验室是科研的主力军之一。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济源是愚公故里,多年来,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感召下,济源市科技发展迅速,一个多姿多彩的济源,一个充满生机的济源,一个改革开放的济源正在绽放亮丽的光芒。目前,济源儿女正用新时代的愚公精神。走在书写科技支撑济源发展的大道上,为了探明其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奥秘,本刊记者采访了济源市科技局局长任利军。  相似文献   

17.
美国仍然是全球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保持科技竞争力领先地位的核心在于将创新作为赢得未来的关键,并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美国未来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创新战略的变化可以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战略重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内涵和总体目标,分析了驻马店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驻马店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力求构建基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信息、市场、人才、知识、政策、管理一体化的现代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如何统筹运用“科技创新”和“协同治理”来有效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本文梳理了协同创新助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在区域部门间权责利不匹配、科技支撑协同创新不足等方面仍然面临着深层次的问题和瓶颈。以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为例,系统分析了该项目在改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提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要充分应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的政策工具、开展多尺度多目标的协同控制、构建生态环境领域集中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正确处理“一市一策”和区域联防联控的协同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也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科技对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最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