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模式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三种模式,即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模式,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模式和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国内外及沈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社会层面、区域层面、企业层面提出了沈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结合唐山市产业结构、资源现状、环境保护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思路,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从1.政府层面抓好宏观建设,建立循环经济有力保障措施;2.企业层面抓好重点环节,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3.公众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指出,唐山市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建成 《环境保护》2004,(12):10-14
地方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日照市近几年的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统一认识,强化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高起点做好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以严格执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智力支持体系等,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基本框架应以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核心,从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着手,以五个领域为重点,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域提供初始框架。  相似文献   

6.
区域循环经济是在企业、园区和城市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在区域内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实施的循环经济,是社会循环经济的基础。详细论述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以及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要建立的三大新体系和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公众参与,但我国学术界对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尚缺乏研究.作者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公众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途径,然后从哲学基础、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三个角度阐述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参与层面、具体方式和促进机制,提出了几条实现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衡量标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现有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社会、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的研究状况,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1)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社会、区域和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2)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进行循环经济的总体评价.(3)加强对指标权重的研究.(4)加强对具体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会上,著名科学家、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冯之浚认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4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乌海市是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劣,资源短缺将成为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是破解这一瓶颈的唯一途径,也是乌海市未来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因素。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型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面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相似文献   

12.
论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的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而循环经济体现在区域层面即是中循环,这也正是现代工业集成的发展趋势。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萌芽、定义,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循环经济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文章概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全球的发展,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将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融入到区域规划中,实现区内物质与能量利用的最优化,最后提出实践中的困难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淮南市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区正在逐年增加,而且淮南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淮南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从大力开发环境资源和延伸循环经济子链两个层面阐述了淮南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方法,结合淮南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从企业层次废物排放最小化 ,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 ,再到产品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这三个层次中 ,生态工业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形态 ,而生态工业园区则是实现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 ,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1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 ,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已有辽宁、云南、深圳、厦门、太原和贵阳等省市在区域层面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无论是在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中,还是试点省市的实践探索中,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都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也被大范围引入,成为可供借鉴的立法经验.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也正在学术研讨及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8.
简讯     
我国循环经济应从 4个层次展开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 0 0 4年会上 ,著名科学家、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冯之浚认为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 ,应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 4个层面展开。“这些层次由小到大依次递进 ,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平台。”冯之浚指出 ,在企业层次 ,循环型企业对生产过程 ,要求最大限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原材料 ,削减所产生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 ,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冯之浚认为 ,在产业园区层次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园区内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循环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和主要目标,遵循循环经济的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设立了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三大方面: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运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线性加权熵值模型评价法,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旨在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论述沈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构想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提出了加强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研究、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和再生水利用工程以及加强舆论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见和建议,并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了沈阳市全面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