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滴滴涕的耐受性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cabrum)在不同质量浓度DDT处理下的生长效应、耐受性和生理响应. 结果表明:DDT没有影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模式,只是改变了其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 在5.0 mg/L的DDT处理下,美味牛肝菌、铆钉菇和双色蜡蘑的生长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在25.0 mg/L的DDT处理下,美味牛肝菌的生长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显示出了较好的耐受性. 在高ρ(DDT)处理下,铆钉菇的多酚氧化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液体培养基Ph下降幅度较大. 美味牛肝菌和铆钉菇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响应DDT的胁迫,它们均具有较好地降解DDT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铜镉胁迫对2种菌根真菌生长和细胞壁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志基  黄艺  彭博 《环境科学》2006,27(8):1654-1658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铜镉胁迫对2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生长状况,培养环境pH值和细胞壁离子交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照相比,铜镉处理抑制了菌根真菌的生物量积累.通过半致死浓度评价2种菌根真菌耐受性发现,铆钉菇的Cu耐受性强于美味牛肝菌,而Cd耐受性弱于美味牛肝菌.菌根真菌培养后,基质pH降低与真菌生物量有关.铜镉处理下菌根真菌单位生物量下降的pH单位大于对照,说明菌根真菌在重金属胁迫下能通过调节自身pH环境缓解压力.铆钉菇的离子交换量在780~1 800μmol·g-1之间,并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美味牛肝菌的离子交换量在500~750μmol·g-1之间,并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不同浓度DDT的生长效应、耐受性和氧化酶活性,测定了在DDT浓度为80.0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菌种生物量积累和漆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DT处理并不会改变被试菌种的生长模式,所有处理组均为典型的Logistic增长;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DDT胁迫有很好的耐受性,其半抑制浓度可达139.75 mg·L-1;在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Xerocomus chrysenteron生长正常,且36 d后培养液中DDT残留率仅为初始添加量的3.5%;在高浓度DDT胁迫下,被试菌种的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但液体培养条件下漆酶从第16 d开始出现,36 d后培养液中漆酶活性和比活力分别达到107.24 U·L-1和61.77 U·g-1外生菌根真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通过不同方式来响应DDT胁迫,显示出生物降解甚至矿化DDT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Zn、Cd和Pb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纯培养条件下研究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耐性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且保持重金属的有效性,比较了液体静置、液体摇床和琼脂固体培养3种方式下Cd对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生长的影响,筛选后确定液体静置培养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运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研究了重金属Zn、Cd和Pb对点柄粘盖牛肝菌和卷缘桩菇(Paxillus involutus)生长的影响,并利用EC50值评价真菌对Zn、Cd和Pb的耐性。结果表明卷缘桩菇的CdEC50值低于点柄粘盖牛肝菌,但Zn和Pb的EC50值均高于点柄粘盖牛肝菌,表明卷缘桩菇比点柄粘盖牛肝菌更耐Zn和Ph,对Cd却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晁元卿  黄艺  费颖恒  杨青 《环境科学》2008,29(3):788-794
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不同浓度DDT的生长效应、耐受性和氧化酶活性,测定了在DDT浓度为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菌种生物量积累和漆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DT处理并不会改变被试菌种的生长模式,所有处理组均为典型的Logistic增长;Xerocomus chrysenteron对DDT胁迫有很好的耐受性,其半抑制浓度可达139.75 mg·L-1;在80.0 mg·L-1液体培养条件下,Xerocomus chrysenteron生长正常,且36 d后培养液中DDT残留率仅为初始添加量的3.5%;在高浓度DDT胁迫下,被试菌种的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但液体培养条件下漆酶从第16 d开始出现,36 d后培养液中漆酶活性和比活力分别达到107.24 U·L-1和61.77 U·g-1.外生菌根真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通过不同方式来响应DDT胁迫,显示出生物降解甚至矿化DDT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探讨了5种野生牛肝菌(灰褐牛肝菌,双色牛肝菌,全褐牛肝菌,美味牛肝菌,皱盖疣柄牛肝菌)对重金属Cd、Pb、Zn、Cu和Hg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5种牛肝菌子实体Cd含量为<0.10~19.00 mg/kg,Pb的含量为<0.10~9.34 mg/kg,Zn、Cu和Hg含量为0.000 09~0.1mg/kg。5种牛肝菌子实体中Cd、Pb和Hg含量均超标。与牛肝菌子实体相比,Cd和Pb在牛肝菌非菌根根和菌根根中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牛肝菌子实体中,除Pb外,Cd、Zn、Cu和Hg更易向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菌盖中迁移。Cd、Pb、Zn、Cu和Hg更易于富集在全褐牛肝菌、美味牛肝菌和皱盖疣柄牛肝菌子实体的菌盖中;Zn和Cu容易富集于双色牛肝菌菌盖,Cd、Pb和Hg更容易富集于双色牛肝菌柄。5种牛肝菌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生物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范围为1.00~79.17。对Pb和Hg的BCF分别在0.010~0.18和0.10~0.38;对Zn和Cu的BCF不足0.001。生长牛肝菌的土壤Cd含量提高,从不足0.1 mg/kg提高到(0.24±0.04)mg/kg,Pb含量从(52±3)mg/kg提高到(53±3)mg/kg,而Zn含量从(94±6)mg/kg降低到(61±5)mg/kg,Cu含量从(26±5.6)mg/kg升高至(40±5.57)mg/kg,对Hg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铝胁迫下外源钙对外生菌根真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明霞  黄建国  袁玲  周志峰 《环境科学》2012,33(10):3675-3679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4个不同菌株(Bo 02、Bo 15、Pt 715和Sl 08)的抗铝性及其在铝胁迫下加入0、0.25、0.5、1.0 mmol.-1L-1Ca2+处理后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旨在了解钙在缓解外生菌根真菌铝毒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菌株抗铝性不同,Pt 715和Sl 08的抗铝性强于Bo 02和Bo 15.铝胁迫可显著提高外生菌根真菌Bo 02 CAT和SOD活性、Bo 15SOD活性、Sl 08 CAT和POD活性,说明外生菌根真菌中这几种酶活性的提高与铝毒胁迫密切相关.4个菌株中,Bo 02酶活性对外源钙最敏感,外源钙对Bo 02铝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较高浓度的钙(≥0.5 mmol.L-1)可缓解或消除Sl 08铝胁迫造成的抗氧化酶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8.
张薇  黄建国  袁玲  李阳波  何林卫 《环境科学》2014,35(10):3862-3868
酸铝危害和土壤贫瘠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生菌根真菌抗铝毒和活化土壤养分有益于防止森林退化和提高森林生产力.试验在Al3+胁迫条件下,以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 715)、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L.:Fr.)Gray,Sl 13)和亚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subluteus(Peck)Snell ex Slipp&Snell,Ss 00)等3株外生菌根真菌为材料,土壤为钾源,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它们的生长、有机酸和H+分泌,以及对土壤钾的利用.结果表明,在Al3+胁迫和缺钾下,3株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氮、磷、钾吸收,以及有机酸和H+分泌均受Al3+浓度的调节.在Al3+浓度较低时,它们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到达峰值后又随Al3+浓度升高而降低.抗Al3+性较强的菌株出现峰值时的Al3+浓度高,反之亦然.Pt 715的生物量和氮吸收量达到峰值时的Al3+浓度分别是Ss 00和Sl 13菌株的4倍和2倍,磷钾吸收和有机酸及H+分泌量也显著高于Ss 00和Sl 13.此外,3株菌株均能利用土壤矿物结构钾,Pt 715、Ss 00和Sl 13对矿物结构钾的分解率分别高达2.10%、1.43%和1.17%,其利用能力与有机酸分泌的种类、数量和H+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生长在锌(Zn)处理浓度为55mg·L-1和200mg·L-1下的外生菌根苏格兰松幼苗(Pinussylvestris)的锌积累和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处理4周后,两种浓度锌处理下菌根苗木Zn积累量分别为非菌根松苗的1 7倍和2 8倍,显示菌根没有减少植物对过量Zn的吸收 但200mg·L-1处理下菌根地上部分Zn与非菌根相同,说明菌根真菌可能通过调节Zn在植物内的分布积累减少重金属毒害.菌根真菌缓解了Zn对植物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使菌根植物叶绿素含量比非菌根高12%和22%,其中叶绿素b都比非菌根的高12%.菌根真菌对Zn胁迫下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缓解PSⅡ电子传递速率的减少,使Zn处理下菌根植物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比非菌根高33%和24%,但净光合强度与非菌根差异不显著.菌根还使Zn胁迫下的植物受伤呼吸减弱,在200mg·L-1Zn处理下比非菌根的呼吸耗氧低25%,减少了呼吸耗能,增加植物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不同引种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人工林根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阐明樟子松根内真菌生态功能及其与林木生长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樟子松人工林根内真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林(P<0.05),且毛乌素沙地人工林最高;樟子松根内真菌群落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但林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比例更高(50.49%),主要包括Acephala、小菇属(Mycena)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樟子松天然林主要指示菌种为Acephala,呼伦贝尔沙地人工林为肉齿菌属(Sarcodon),科尔沁沙地人工林为红菇属(Russula)和美口菌属(Calostoma),毛乌素沙地人工林为地孔菌属(Geopora)、Mallocybe和棉革菌属(Tomentella).(3)在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指示菌种主要受到有效氮、有效磷和林龄的影响,而与土壤含水量、 pH值和全氮含量相关的指示菌种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溶液中的五氯酚(PCP)在γ辐照和过氧化氢(H2O2)联合作用下的降解.PCP的初始浓度为27.7 mg·L-1,外加H2O2的初始浓度为0、50和100 mg·L-1.结果表明,PCP在不同条件下的辐照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当外加H2O2的初始浓度在0~100 mg·L-1时,PCP的去除率、矿化率和脱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青霉菌和镰刀菌对重金属Cd2+、Cu2+、Zn2+和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复合重金属和不同培养基对菌株吸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察氏液体培养基(CD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B)接种菌株,对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青霉菌和镰刀菌对Cd2+、Cu2+和Zn2+的吸附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量随金属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浓度增加到较高值(300mg·L-1)时,Pb2+的吸附率开始下降,吸附量先逐渐增加后变化不大.菌丝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Pb2+的吸附率和吸附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金属,CDM培养青霉菌对300mg·L-1Pb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4.80mg·g-1.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抑制了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不同菌丝体对复合重金属的吸附量差异性较大,PDB培养混合菌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均较大,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DM培养菌丝体对Pb2+的吸附量均高于PDB培养菌丝体.  相似文献   

13.
乙酸钠和无机盐对部分亚硝化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间歇试验和连续流反应器的运行试验,探索了实现部分亚硝化反应的控制条件,考察了乙酸钠和无机盐对部分亚硝化工艺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进水碱度、溶解氧和水力停留时间,可在气升式反应器中实现稳定的部分亚硝化,反应器出水适宜后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乙酸钠对部分亚硝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有重大影响.添加乙酸钠后,反应器出水氨氮浓度不变,亚硝氮、硝氮和总氮浓度减小,且变化程度与所添加的有机物浓度呈正相关,乙酸钠引发反硝化是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短期批次试验表明,在摩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NaCl、KCl和Na2SO4对氨氧化活性的影响程度接近,盐浓度为150mmol·L-1时,氨氧化活性为未添加盐时的60%.连续流试验证明,通过逐渐提高盐浓度,部分亚硝化反应器能适应25g·L-1盐度的水质.当盐度大于27g·L-1时,出水水质不合要求.亚硝酸细菌对高盐度胁迫比硝酸细菌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三氯异氰尿酸与盐酸环丙沙星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典型渔药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CPFX)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急性毒性及其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CCA和CPFX作用小球藻96h后EC50分别为0.31 mg·L-1和20.61mg·L-1.TCCA在低浓度下对小球藻Ⅰ、Ⅱ相代谢酶GSH、GST、CAT和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当TCCA浓度大于0.13 mg·L-1时,对GSH、GST和EROD的诱导减弱.GSH、GST、EROD三种酶对CPFX作用的响应较弱,当CPFX大于70.20mg·L-1时,GST受到显著抑制,而EROD则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GSH没有明显变化.CAT对CPFX作用的响应较敏感,表现为典型适应性诱导现象"钟形曲线",适合作为CPF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高铵氮废水生物硝化过程抑制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宗升  冯娟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238-1244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硝化反应中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的抑制动力学,发现了氨氧化过程的多态现象.当自由氨浓度小于10mg·L-1时,氨氧化菌不会受到抑制,为氨氧化菌的第一个稳态阶段;当自由氨浓度大于10mg·L-1、小于50mg·L-1时,氨氧化菌受到抑制,为第一过渡阶段;当自由氨浓度大于50 mg·L-1、小于175mg·L-1时,氨氧化菌同样不受抑制,为氨氧化菌的第二稳态阶段;当自由氨浓度约大于175mg·L-1时,氨氧化再次受到抑制,直到自由氨浓度达到约750 mg·L-1,氨氧化反应才趋于停止.对于亚硝酸氧化菌,自由氨浓度1 mg·L-1为其受抑制的下限,50mg·L-1时亚硝酸氧化反应完全停止.Haldane抑制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氨氧化的铵氮或自由氨基质抑制动力学过程.亚硝酸氧化的铵氮抑制过程也可较好地用Haldane抑制动力学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菌丝对Cu(Ⅱ)的生物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菌丝对Cu(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并采用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G.viscidus菌丝的生物吸附特性.同时,考察了G.viscidus菌丝在不同温度和Cu(Ⅱ)起始浓度下,各自对Cu(Ⅱ)吸附能力和吸附率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G.viscidus活性菌丝在2h时达到最大吸附速率,16h时达到最大平衡吸附量,其主动吸附使得对Cu(Ⅱ)具有很高的平衡吸附比例;G.viscidus活性菌丝和非活性菌丝均对Cu(Ⅱ)具有很大的吸附量,分别为25℃时的15.12与36.13mg·g-1(以干重计)和30℃时的16.23与10.42mg·g-1(以干重计);G.viscidus非活性菌丝对Cu(Ⅱ)的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G.viscidus活性菌丝则无显著变化;G.viscidus菌丝对Cu(Ⅱ)的吸附能力随Cu(Ⅱ)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大,吸附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氯霉素对斑马鱼(Daniorerio)胚胎及仔鱼的毒性暴露实验,研究了氯霉素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致死和亚致死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氯霉素对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心跳和孵化能力均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并且胚胎和仔鱼在毒性暴露过程中均产生了明显的畸形特征.其中,低浓度的氯霉素对胚胎的自主运动产生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氯霉素对其自主运动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的氯霉素抑制胚胎和仔鱼的心跳及孵化能力,且对胚胎和仔鱼造成致死效应,其96hLC50值分别为56.6mg·mL-1和116.8mg·mL-1,而低浓度的氯霉素对胚胎和仔鱼产生致畸效应,胚胎和仔鱼表现出的主要畸形特征有心包水肿、卵黄囊肿胀、凝血、脊柱弯曲和鳔缺失.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海州香薷生长及其Cu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发园  林先贵  尹睿 《环境科学》2005,26(5):174-174-18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灭菌土壤中海州香薷生长及其Cu吸收的影响.试验设0,50,100,200,400mg·kg-1等5个外施Cu水平,Glomus caledonium90036(36)、Acaulospora mellea ZZ(ZZ)2种菌剂处理和1个不接AM真菌的对照处理(CK).苗后60d收获植株.结果表明,尽管菌根侵染率随Cu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都高达50%以上,说明AM真菌易于侵染海州香薷.36和ZZ处理在各Cu水平下都显著提高了海州香薷地上和根系干重.在200mg.kg-1及以下各Cu水平时,2种菌剂处理提高海州香薷地上部分Cu浓度,在400mg·kg-1Cu水平时,地上部分Cu浓度在36、ZZ和CK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施Cu水平为0mg·kg-1时,海州香薷根系Cu浓度在36、ZZ和CK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0mg·kg-1及以上各Cu水平时,36和ZZ降低海州香薷根系Cu浓度.36和ZZ处理在各Cu水平提高地上部分Cu吸收量,在100mg·kg-1Cu水平时提高根系Cu吸收量.总之,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海州香薷向地上部转运Cu,提高其地上部分Cu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