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堆肥调理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军  雷梅  高定  郑国砥  陈同斌  岳波  刘斌  杜伟 《生态环境》2007,16(1):239-247
调理剂是堆肥过程中的重要辅料。通过添加调理剂,可以改善堆肥物料的理化条件,达到好氧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文章综述了堆肥调理剂的分类,讨论了它在堆肥工程中的作用,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表明,调理剂在堆肥过程中起到调节物料w(C)/w(N)比、含水率、堆体自由空域、减少堆体臭气、改善堆肥养分和调控重金属等作用。目前,调理剂的研究重点在于其在堆肥过程的作用,而对复合型调理剂的开发、调理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2.
退化草原碱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东北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以及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综合作用规律,微生物生物量W和呼吸速率W1的季节动态呈单峰上凸式曲线变化,8月份的有明显的高峰值出现,其值为:w/mg g^-1=4.9,w1/mg g^-1d^-1=28.1,同时利用IRM模型研究了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综合作用规律;Mt △Mto[1 (0.21rn-w1)△t],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长的综合作用指数rn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变化范围为:0.0273-0.7264,其中7-8月份rn较大,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小,微生物生长较快,5月、6月、9月和10月rn较小,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较大,微生物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3.
铝盐混凝剂去除水溶液中HPAM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大鹏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6):552-559
本文在聚合物采油污水混凝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铝盐混凝剂去除水中聚丙烯酰胺的过程与机理,通过分析铝盐作用下HPAM水溶液的水质组成变化,以及反应沉淀物的形态结构,提出了HPAM在羟基铝离子作用下的交联反应模式,并研究了铝盐的形态对HPAM去除的影响。为混凝技术在油田聚合物采油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国内外近年有关植物化感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银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产生毒作用,且其毒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可能与银离子释放,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氧化应激的发生,炎症反应等有关,最新研究指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有关,本文将就纳米银的体内毒性及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久效磷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久效磷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吸附行为主要受沉积物有机质的影响,沉积物有机质的分配作用对久效磷的吸附起主要作用,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吸附行为很好地服从线性吸附等温式,因而其吸附行为较为简单,海水的离子强度对其吸附行为影响很大,海水中分配系数明显高于淡水,温度对其吸附行为也起一定的作用,分配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略微减小。  相似文献   

7.
铁催化聚丙烯腈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珍平  崔洪 《环境化学》1996,15(4):301-306
应用热天平研究了载铁聚丙烯腈的脱氮碳化行为,负载铁对PAN的稳定化和脱氮碳化均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并在580-760℃范围内明显增加了N2形成速率。XPS和XRD对碳化过程中铁和氮化学形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铁催化反应机理可能是负载铁与吡啶氮作用形成中间体铁氮化物,后者进而分解释放出N2。  相似文献   

8.
电磁环境对采后芒果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采后芒果在静电场,磁场,放电生成气环境下的生理变化。测试了呼吸速率,果体与果皮电解质渗出率,商品果率与病情指数等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后芒果在呼吸速率达到高峰之前电磁环境对其均有明显的作用,而在呼吸高峰之后,无明显影响。在我们设置的电磁环境参数中有几项显示保鲜作用。表1参6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臭氧投量对去除浊度,COD和色度的关系,在静态试验下确定了最佳臭氧与絮凝剂投量。研究了水质的PH值和臭氧与处理水的接触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臭氧在污水处理当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氟化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氟化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膜生理和有机物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及异常衰老和遗传为异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和纳米银因在各自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构成联合暴露的风险,但是二者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的联合作用,目前受到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抗生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以及纳米银(10—15 nm)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及对细菌抗性突变的诱导作用,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对细菌的联合毒性呈现协同效应,但是二者联合作用下细菌对利福平的抗性突变频率显著降低. DNA测序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编码利福平靶标蛋白的rpoB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突变后的靶蛋白与利福平的结合能降低.同时,qPCR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时,细菌胞内rpoS、dinB和mutS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抗性突变频率在联合作用下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对细菌抗性突变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二者联合暴露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厌氧消化过程中Fe,Co,Ni对NH4^+—N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以血清瓶为间歇反应器,以醋酸钙为基质,研究了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菌所需要的微量金属营养元素Fe、Co、NI(1.0mg/(L.d),0.1mg/(L.d),0.2mg/(L.d)对毒性物质NH4^+-N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e、Co、Ni对毒性物质NH4^+-N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且NH4^+-N浓度越高,Fe、Co、Ni对其毒性的拮抗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水动力过程后湖泊水体磷素变化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水动力过程后水体磷素的变化作了研究,并就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作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水动力过程后,TP的质量浓度因重力对含磷颗粒的作用而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渐渐变小,且初期幅度大,后期则趋于平稳;而TDP的质量浓度则在初期因悬浮物的脱附作用而增大,继而随着悬浮物的粘带作用沉降而减少,但经足够长的静置沉降,其又由于水底沉积物的释放作用而增加,有初期“汇”,后期“源”的特点。而分析则表明:水动力过程后。水体磷素会因沉降而变小,但在相当长(50min)的时间里,其质量浓度仍处于高值,从而为湖泊的富营养化提供了最为必要的营养成分,加上不停地受到包括风动力在内的影响,这应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并难以治理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蜡梅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为生理指标,研究了AN对酸雨引起蜡梅损伤的防御作用与最佳作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酸雨处理前24h处理后48h时间内,喷施100ppmAN3次的防御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5.
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利中  杨坤 《环境化学》2001,20(5):449-454
研究了沉积物吸附对硝基苯酚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由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结构决定,体系的pH值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体系的pH值控制着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溶出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分配作用在沉积物吸附对硝基酚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解磷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王光华  赵英  周德瑞  杨谦 《生态环境》2003,12(1):96-101
磷素是植物生长的大量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而使其有效性降低,因此对解磷菌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文章对解磷菌的种类、在土壤中的存在数量和生态分布、解磷作用机理、解磷菌剂的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论述了对解磷菌的研究意义及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氟化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吸作用、膜生理和有机物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及异常衰老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SO2和酸雨对大豆的单一及复合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了SO2和模拟酸雨对大豆的单一与复合作用效应.结果表明:经SO2和酸雨处理后,大豆叶绿素含量减少、膜透性增加,叶液pH值降低,但SO2和酸雨对叶片含糖量的影响不明显;SO2+酸雨对大豆的复合作用效应明显大于SO2或酸雨单因子作用效应;SO2+酸雨对大豆的复合作用效应与SO2熏气浓度,酸雨pH和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镧及其配合物对鱼体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镧(La)及其配合物(La-EDTA)对鱼体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歧化酶的早期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La^3+与La-EDTA对鱼肝中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但最终表现为强烈抑制:而对超氧歧化酶最初显著抑制,最后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机物在水/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宝梁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2,21(3):240-244
研究了苯酚、苯胺、对硝基苯酚等极性或可离子化有机物在不/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定量描述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大小与改性时加入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与配比有关。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40TMAB/60DTAB和40TMAB/200TMAB对苯酚的吸附,在低浓度时以表面吸附为主,在高浓度时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