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露天生物质燃烧是温室气体(CO2、CH4、N2O)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这些排放可影响本地、区域和全球的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卫星火点排放清单(FINN),对2010—2019年中国露天生物质燃烧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并分析秸秆禁燃政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后续秸秆禁燃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果表明,我国2010—2019年平均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53×108 t(将CH4和N2O的温室效应换算为同等效应的CO2当量单位),总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森林(7.43×107 t)和农作物(3.19×107 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8.7%和20.9%.从月分布来看,露天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集中在2—6月,3月是高峰值.从空间分布上看,排放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占总排放量的72.9%.从2013年以来,秸秆禁燃政策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露天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和PM2.5.从变化量看,28个省份实现了秸秆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与PM2.5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根据典型城市调查与统计数据收集得到的广东省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排放因子法和GIS技术,建立了广东省2018年3 km×3 km高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估算范围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以及电力调入(出)间接排放等6大类CO2、CH4和N2O这3种温室气体.结果表明,广东省2018年CO2、CH4和N2O的排放量分别为8.5×108、1.9×106和1.1×105 t,以CO2当量计分别为8.5×108、4.0×107和3.4×107 t,合计9.2×108 t.CO2是广东省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占全省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92.0%,能源活动和电力调入(出)间接排放是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门,排放占比分别为77.9%和7.6%,合计占比为85.5%.从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全省大部分地区温室气体表现为排放源,部分区域表现为汇;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并呈现一定的沿路网和航道分布的特征;温室气体高排放网格主要为大型电厂、钢铁厂和水泥厂等高耗能企业所在地.  相似文献   

3.
根据渭南市机动车保有量和抽样调查与观测数据,采用MOVES模型计算了渭南市2017—2019年道路移动源CO2、CH4、N2O和CO 4种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分析了机动车车型、燃料和排放标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基于ArcGIS和渭南市道路网信息,建立了高分辨率(1 km× 1 km和1 h×1 h)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渭南市2019年道路移动源CO2、CH4、N2O和CO的排放量分别为424.322×104、0.044×104、0.007×104和2.808×104 t,以CO2当量计,机动车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432.843×104 t. 4种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中,CO2占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98.03%.渭南市小型客车对温室气体的贡献率最大,分别排放了43.41%的CO2、74.78%的N2O和57.17%的CO.大型客车排放了34.47%的CH4, 汽油车和天然气汽车是N2O和CH4的主要排放源,分别排放了86.76%的N2O和61.87%的CH4.渭南市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强度24 h变化呈“双峰”分布,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线-面”特征,这与道路分布密度高度相关,路网密集的城市中心为机动车温室气体的高排放区.  相似文献   

4.
宋长春  张丽华  王毅勇  赵志春 《环境科学》2006,27(12):2369-2375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自2002~2004年连续3a观测了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外源氮素输入条件下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其中生态系统呼吸CO2排放的最大值[779.33~965.40 mg·(m·h)-1]出现在7、8月份,CH4通量最大值[19.19~30.52 mg·(m·h)-1]出现在8月,N2O通量最大值[0.072~0.15 mg·(m·h)-1]出现在5月和9月,3种温室气体通量最小值CO2为2.36~18.73 mg·(m·h)-1;CH4为-0.35~0.59 mg·(m·h)-1;N2O为-0.032~-0.009 mg·(m·h)-1大都出现在冬季,且冬季淡水沼泽湿地表现为N2O的吸收.对气候因子的分析发现,温度条件是影响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而降水和积水水位变化是影响其排放年际变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水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其它2种温室气体更显著,且冬季雪融水对夏季CH4的排放起重要作用.CO2和CH4排放与土壤温度(5cm)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而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深相关性不显著.氮输入促进了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对照处理相比,其排放通量分别升高了34%,145%和110%.  相似文献   

5.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CO2和CH4排放动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湿地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CO2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沼泽湿地CO2和CH4的产生和排放与土壤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及氮素含量有密切关系,同时受土壤温度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中CO2和CH4具有较高的浓度值,浓集中心位于植物根层(10~35cm), 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沼泽湿地植物地上部分枯死后,土壤中CH4和CO2浓度有阶段性增加的趋势,且土壤中CO2与CH4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呼吸及土壤呼吸对CH4排放通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水库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探讨水库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精确估算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水利工程与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本文阐述r水库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总结了水库温室气体的3个排放途径:水库自然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从水库特征、气候、水体pH值、水库中植被状况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产生根源,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国地区大气甲烷排放估计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学活性气体.定量估算我国甲烷的排放量及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年中国官方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利用IPCC排放清单指南、国内外排放因子研究结果及动力学模型方法,从能源活动(煤炭开采和油气系统)、农业活动(反刍动物、稻田排放和秸秆露天燃烧)、自然源排放(自然湿地和植被排放)、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和人工湿地等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地区的CH4排放进行定量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地区2015年CH4排放总量为61.59 Tg,其中以农业活动和能源活动为主要排放源,排放量分别达到20.42 Tg和20.39 Tg,占总排放量比例分别约为33.2%和33.1%.CH4自然源考虑了植被和自然湿地排放,排放量为11.77 Tg,占比为19.1%;废弃物处理产生的CH4排放量为8.64 Tg,占比为14.0%;人工湿地排放量为0.37 Tg,占比为0.6%.从空间分布来看,CH4排放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及东南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排放量则相对较低,主要与各地的资源环境、人口密度和经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铁碳微电解填料对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严重,人工湿地中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铁碳微电解填料对废水处理效果良好且具备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为探究铁碳微电解对间歇曝气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以铁碳微电解填料+砾石(湿地Ⅰ)、铁碳微电解填料+沸石(湿地Ⅱ)、沸石(湿地Ⅲ)以及砾石(湿地Ⅳ)为基质的4组人工湿地,并利用间歇曝气技术对湿地系统进行了增氧.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填料显著提高了间歇曝气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且具备对人工湿地温室气体的减排作用.与湿地Ⅳ相比,湿地Ⅰ、Ⅱ和Ⅲ的CH4排放通量分别平均降低了32.81%(P<0.05)、52.66%(P<0.05)和54.50%(P<0.05),其中沸石对CH4的减排效果较优,能显著降低曝气段和非曝气段人工湿地CH4的排放.铁碳微电解填料明显减少了N2O的排放,与湿地Ⅳ相比,湿地Ⅰ和Ⅱ分别实现N2O减排30.29%~60.63%(P<0.05)和43.10%~73.87%(P<0.05).各组湿地系统在典型周期内排放的CH4和N2O引起的综合GWP(以CO2-eq计)分别为(85.21±6.48)、(49.24±3.52)、(127.97±11.44)和(137.13±11.45)g·m-2,铁碳微电解填料与沸石的联合使用有效实现了人工湿地温室气体的减排.总体而言,湿地Ⅱ在间歇曝气的条件下对污水净化效果最好,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模拟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以基准情景(BAU)为基础,从单一和综合技术类型减排情景出发的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并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e计,CO2e为CO2当量)的趋势变化、减排潜力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我国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于2016年后显著提升,年增速为18.61%.②2020~2050年,单一技术减排情景的中端改进情景(S2)和终端减排情景(S3)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于2043年和2036年达到峰值8410万t和6966万t.综合技术减排情景相较于单一技术减排情景较早达到排放峰值,综合技术减排情景中全过程减排情景(S7)采用多种减排技术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累积排放量为205927万t,相对BAU情景减排了78.27%,排放达峰时间最早且减排潜力最大.③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排放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区域,江苏和广东省排放量最多,甘肃、吉林和宁夏等6个省份为排放低值区.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冻融期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动态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三江平原季节性冻-融时间长达7~8个月,对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冻、融期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表明三江平原不同类型沼泽湿地冬季都有明显的CH4和CO2排放,且冬季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在全年CH4排放中占有重要份额.融冻期沼泽湿地出现明显的CH4和CO2排放峰值,季节性积水沼泽化草甸CH4和CO2排放量大于常年积水沼泽湿地,而冬季常年积水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大于季节性积水沼泽化草甸.融冻期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5cm)呈指数相关关系(R2=0.912,p<0.001),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与CH4通量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751,p<0.001).冬季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是N2O的汇,融冻期随着土壤温度升高逐渐成为N2O的源,且在5月份沼泽湿地表层土壤(0~20cm)融冻期间N2O排放通量明显增大.三江平原土壤冻、融期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反映了冬季微生物活性的存在及融冻作用对土壤碳矿化和氮硝化、反硝化作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官喀斯特地下水库的渗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苏维词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37-241
通过对马官地下水库渗漏的大量野外勘测、观测、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及库区喀斯特发育规律的研究,基本查清了马官地下水库渗漏的原因、渗漏的具体方位、渗漏量,探讨了库盆渗漏与蓄水年限、以及与地下水流的侵蚀、溶蚀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马官地下水库防渗处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油藏的分隔性和油层连通性研究为油气成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油藏描述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油层连通性的重要手段,但常规的油藏描述只着眼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研究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油层连通性的影响。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砂层连通体不一定等同于流体选通体,因为油层内可能存在有机隔层,出现“低层连通,油层分隔”的现象,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直接研究油藏内部流体的非均质性,有效地判断油藏的分隔性。本文介绍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分隔性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个北海油田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3.
山仔水库富营养化与水华爆发的水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水质主要指标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水库流量、水位、水滞留时间等关系,研究水动力条件对山仔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山仔水库蓄水时清库不彻底,总氮、总磷浓度较高,从1997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后又有所回升;水库水滞留时间大于2周的年份,相对年均水位低,水库水华爆发的几率大;水库的进口、支流入口的总磷、COD、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相对较高;山仔水库与下游塘坂水库因其水库形态、库容、水力交换能力的差异,藻类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了山仔水库水华的发生与水文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附近的大凌河干流上,是大凌河流域第一期开发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建成后,将产生许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从库坝区的地质背景出发,对水库渗漏、库岸再造与泥沙淤积、淹没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坝下冲刷坑稳定性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010年采集汀溪水库和坂头水库水样,制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汀溪水库藻类共有4门,其中,蓝藻门最多,其中的拟浮丝藻数量高达5.4×107个/L,其次是绿藻门,再次是硅藻门,甲藻门最少。坂头水库藻类共有4门,其中,硅藻门最多,其中的颗粒直链藻数量达到1.01×107个/L;绿藻门、甲藻门和蓝藻都非常少。根据指示藻类标准初步鉴定坂头水库和汀溪水库属于中-富营养化型(β-α-ms)水体。同时分析和讨论了藻类引起的潜在水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抚顺市五座水库的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3座水库处于不同程度的中营养型,有2座水库处于不同程度的轻富营养型。分析认为水库富营养化受水库周围居民生活及集雨区内径流入库的氮磷量影响。并针对水库富营养化的机制及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水库富营养化的具体治理办法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氮超标成因初步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分析丹江口水库近20a的水质总氮年变化趋势和库区上游来水、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因素的关系,初步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水质总氮超标的原因,并针对其超标原因提出了防止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大伙房水库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近五年来大伙房水库水体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质已呈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潜在趋势。最后,结合抚顺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止大伙房水库富营养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全面蓄水在即,库水位周期性的变动必定引起大范围的塌岸。以巴阳移民新村库岸为例,选取典型剖面,根据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应用GEO-SLOPE软件分析了水位变动条件下库岸渗流场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库岸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并选用卡丘金法和极限平衡搜索法对塌岸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蓄水至145m1、56 m1、75 m及175 m骤降至145 m四种工况中,随着库水位的上升,库岸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在库水从175m骤降至145 m时稳定系数最低,预测塌岸范围24.5 m和29.5 m,为移民区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库建设在兴利防洪的同时对多个环境要素造成了影响,现有研究主要分析水、沙、营养盐等单一要素变化,缺乏不同要素间的协同分析.本研究基于IHA指标、MK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1995—2017年嘉陵江梯级水库建设对流域水-沙-污染物等单个要素和多个要素协同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建设对河流流量具有"削峰填平"作用,其中枯水期流量增加13.3%~47.0%,丰水期流量下降率最高则达19.4%;相对于流量,水库建设对泥沙的削减作用更为明显,且对上游河流泥沙输移影响更大.同时,水库建设后其下游水、沙、营养盐过程线趋同,尤其是丰水期,水、沙、营养盐指标相关系数显著提升,均达0.75以上.该结果补充了目前水库建设对水、沙、营养盐综合影响研究的不足,为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