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调查积累的大量环境数据 ,围绕西部生态环境网上服务系统建设的实际应用需要 ,基于Web技术对西部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整体组织和设计 ,并对其实现技术、功能、过程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该系统可为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态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2.
陈颖彪  吴志峰  程炯  杨政 《生态环境》2004,13(3):362-364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城市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城市绿地调查多采用人工普查并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城市绿地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得到的数据精度和现时性都较差,而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对城市绿地遥感数据的快速特征提取和准确的空间统计分析。文章采用基于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绿地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GIS的西部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调查积累的大量环境数据,围绕西部生态环境网上服务系统建设的实际应用需要,基于Web技术对西部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整体组织和设计,并对其实现技术、功能、过程等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该系统可为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态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多来源、多类型、多尺度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对推动大数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环境精准监管和综合决策具有显著参考价值。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章将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体系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实践应用3个部分,数据采集包括地面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社会统计及网络抓取,数据处理包括存储管理、预处理、深入处理与整合挖掘4个流程,主要应用于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价、模拟预测与优化管理3个方面。在监测评价方面,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实时监控、长期跟踪、网格化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的有效性,但多领域监测数据的耦合分析、智能纠错、评价方法优化能力有待提升;在模拟预测方面,大数据技术与专业模型整合增加了不同时空尺度下复杂环境要素的模拟精度和预测速度,实现动态预警和生态风险评估,但仍缺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精度存储、分析和集成模型,缺少更专业、更开放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支撑模型库;在优化管理方面,促进污染的有效溯源、科学控制与全过程监管,但新型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系统性数学模型与风险评价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给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优化管理带来局限性。因此,应有效集成多领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提升数据处理技术能力,推进大数据应用,以满足政府多源管控需求,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下游主要水源地特点及水污染事故特征,以长江江苏段为例,建立整体一维、分段二维的水量水质预测模型,构建适用于该地区的水源地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于固定源、移动源等水污染事故风险过程的动态模拟及风险预警;将水质预测模型、风险预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远程控制及自动化等技术有机耦合,研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可准确直观地表现水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为水源地水污染事故风险预警应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麂(Muntiacus reevesi)是偶蹄目鹿科麂属动物,在我国种群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关于小麂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及活动节律的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掌握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麂进行了监测,每个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数量均为60台,相机工作日分别为9 692、9 659、14 582 d,小麂的独立有效照片数分别为603、665、1 032张,并运用单季节占域模型估算了各地区小麂的占域率和探测率,分析了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以及距水源地距离等环境变量对小麂活动规律以及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桃红岭保护区和九岭山保护区的小麂偏好于海拔较低、坡度较小、植被指数较低、距水源地距离较近的区域;齐云山保护区的小麂偏好于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植被指数较高、距水源地距离较近的区域。小麂为明显的晨昏性动物,日活动高峰出现在06:00—08:00和17:00—19:00。其日活动节律在齐云山存在显著季节差异,桃红岭保护区和九岭山保护区则无显著季节差异,各保护区之间...  相似文献   

7.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卫星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在渔业资源管理、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可直接为渔业生产和海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提供地表大尺度、动态的生态环境参数,因而在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遥感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原理,对不同遥感模犁包括经验模型和基于生物机理的BPM模型、LPCM模型和VGPM模型等生理过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渤黄海海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AQIJA卫星数据产品中的海表温度SST、离水辐射率Lw、海水漫射衰减系数.Kd490和海洋光合有效辐射PAR,计算出水柱的最大碳固定速率、真光层深度、遥感叶绿素浓度.选择全遥感数据驱动的生理过程模型VGPM,对渤黄海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MODIS卫星数据基于VGPM模型估算的渤黄海海域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很好地揭示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在不同海区的分布和变化.整个渤黄海海区初级生产力的总体分布为从近海向外逐渐降低,其中渤海要较高一些,和前人调查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层次全息模型(HHM)框架识别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的方法:通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识别的HHM框架,从多维度描述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9大类别风险源,并应用双重标准风险矩阵方法对各类别风险源进行初步筛选、过滤和分级;在此基础上,依据多重准则标准和定量化风险矩阵进一步对各个环境风险因子进行定量评估.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应用HHM风险识别方法对该县农地利用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识别,结果表明桃江县农地利用的主要环境风险源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和工厂排污.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9年11月18—19日,北斗星通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为期两天的“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09年会暨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发展与对策专家论坛”。本届年会参会代表达400多人,活动以“导航定位产业发展与对策”为主题,旨在为加速推进我国导航定位产业化进程出谋献策。在大会同期举办的卫星导航定位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成果展上,北斗星通展出了依托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产品——BDNAV6系列板卡、北斗天璇接收机、北斗海洋渔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等,受到了与会行业专家和参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大会还举办了高端论坛和专题报告,导航定位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家、专家就发展导航定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献言,就行业发展前景、前沿技术等作了报告。北斗星通副总经理胡刚及和芯星通CEO韩邵伟博士分别发表了题为《我国“北斗”系统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和《浅析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专题演讲,并获得好评。北斗星通参加“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09年会暨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发展与对策专家论坛”@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2006年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基本情况调查和2008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立足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涉及的宏观决策管理,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与社区、旅游经营者、游客、生态环境的关系6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城市水源污染,不仅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危害和威胁人民健康的严重社会问题在原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源地的重要污染源。文章在讨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提出了非点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室内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与源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选择了天津市4类典型室内环境和2处室外对照点,共19个采样点。现场采样测定了10种PAHs组成含量。结果显示,室内燃煤和室内吸烟是室内环境中多环芳烃排放的主要污染源。同作为对照的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室内环境不同污染源排放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的特征性。提出了室内燃煤污染同燃煤型室外大气源排放多环芳烃具有相似组成含量特征,而室内烟草烟雾污染源的多环芳烃组成含量特征则与室外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太原市的各单一源类对城市道路尘(以下简称道路尘)的贡献值和分担率;各单一源类和道路尘对城市扬尘的贡献值和分担率;同时解析了各单一源类、道路尘和城市扬尘对环境空气颗粒物的贡献值和分担率。各源类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是:城市扬尘,27%;道路尘,20%;土壤风沙尘,10%;煤烟尘,13%;建筑水泥尘,10%;机动车尾气尘,11%;钢铁尘,1%;其他,8%。  相似文献   

14.
针对快速城镇化区域产业快速发展、人口高度密集与排水设施建设滞后间的突出矛盾,以苏州官渎里区域的典型重污染河道——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排污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在该类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对各类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调查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官渎花园内河的CODcr、NH3-N、TN和TP年入河量分别为222.54、11.16、16.63和2.56t·a-1.对各污染源贡献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降雨径流污染.在上述测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苏南快速城镇化区域发展特点,提出了若干河道污染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源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存宇 《生态环境》2006,15(6):1397-1402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生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近10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引起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源和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大气中几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源和汇的种类及大小,认为在3种温室气体的源汇通量方面仍缺乏准确的定量认识,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分析近10年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源汇的国际研究趋势主要是研究方法日益先进、研究地域不断扩大、注重温室气体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面。国内对温室气体源汇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观测点少、观测频度低、研究不够系统等不足,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有关碳循环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在温室气体源汇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区屋面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丹  欧浪波  黄晔  崔司宇  郭天蛟  张巍  王学军 《生态环境》2010,19(11):2613-2618
以北京典型城区屋面径流中的PAHs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雨季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屋面径流,分析了溶解相和颗粒相PAHs的质量浓度,对屋面径流中PAHs的质量浓度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来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屋面径流具有较严重的PAHs污染,16种PAHs在溶解相中的总质量浓度为563.85~937.01 ng.L-1,来源主要是机动车排放(31.9%)、煤燃烧(39.6%)、天然气燃烧(15.3%)及石油类的挥发(14.2%);在颗粒相中的总质量浓度为844.48~1372.62 ng.L-1,来源主要包括燃煤(51.8%)、汽油(38.1%)和柴油(10.1%)的燃烧等。BaP的EMC平均值(172 ng.L-1)远远超过我国污水排放标准(30 ng.L-1),且以颗粒相为主。不同地点采集的屋面径流中的PAHs质量浓度大部分表现出较明显的初期效应和时间变化,而在不同采样点之间则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复合指纹识别泥沙来源:潜在泥沙源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泥沙源解析的前提是假设研究者能够确定流域内泥沙的潜在来源类型,并且各泥沙源地所占比例之和为1,对潜在源地预判的不确定性将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南京市九乡河上游流域为例,对不同源地各指纹因子做均值显著性检验,检验各个预判源地能否单独作为潜在泥沙源地,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沙源地对复合指纹因子判断泥沙来源正确率的影响,定量分析沙源地预判过程中的不足,探讨如何减少沙源地选择对泥沙来源识别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预判的4种泥沙源地被重新调整为农田、林地和道路3种类型。调整后各源地指纹因子差异性明显提高,不同泥沙来源的正确判别率最高达到89.2%,泥沙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39.9%~87.8%)、林地(0.1%~47.7%)和道路用地(0~25.6%)。  相似文献   

18.
不同碳源对两株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和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定时测定B-6(Aspergillus sp.)、AS3.3711(Trichoderma sp.)在各类碳源中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发现,酶的合成受培养基中碳源性质的调节控制。结构相对完整的纤维类物质(α-纤维素粉、微晶纤维素)诱导活性较高,电泳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系是协同表达的,但酶系各组分的百分比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却各不相同。在测定糖耗与酶活力的关系中发现纤维二糖直接诱导B-6纤维素酶的合成,对AS3.3711则起了间接诱导作用,其经菌体代谢后的某种转化产物才是AS3.3711纤维素酶合成的真正诱导源。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9.
农田非点源氮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谢红梅  朱波 《生态环境》2003,12(3):349-352
论述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排放途径和污染方式,两种重要氮素形态(NH4^4-N、NO3^- -N)在土水界面的扩散过程及迁移机理,农田非点源氮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由农田氮素造成的非点源污染的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并指出国内外污染负荷定量模型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农田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乃明 《生态环境》2002,11(1):101-103
农业非点源污染因其对水体污染的普遍性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及近年来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