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环保产业》2010,(12):64-64
<正>杨允鑫,198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曾在商城县环境保护设备厂工作,历任设计室主任、环保机械研究所所长、生产科科长等职;曾被授予"河南省明星厂长"、"河南省优秀政协委员实业家"、"河南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家"、"信阳地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信阳市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是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信阳市人大第一届代表、中共信阳市第二届党代会代表。现任商城县政协常委、商城县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2.
以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资料为基础,基于水足迹理论对该省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耗水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其构成,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①在年际变化方面,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总体呈递减趋势,其中郑州、开封和信阳3市的降幅最大;夏玉米生产水足迹随着年际间降水量丰枯而波动较大。②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高值区和低值区分别形成显著的集聚区,夏玉米表现为集聚性不显著。③在作物生产耗水构成方面,河南省冬小麦蓝水足迹占生产水足迹的比值高于夏玉米,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夏玉米绿水足迹占生产水足迹的比值高于冬小麦,表明时空分布不均的降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程度,应加强对农业生产主要供水来源——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科学准确地评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是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前提。基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从灾前准备、临灾预警、灾中处置和灾后恢复四个方面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法构建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各城市中,郑州市灾害应急能力最高,其次为焦作市,信阳、驻马店、南阳和周口四市灾害应急能力最低,其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居中。通过评价结果对比可发现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差距所在,找到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提升河南省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抽取浙西南地区28个茶叶样品及相应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分析了茶园土壤Pb、Cd、Cu及春茶、秋茶Pb、cd、cu、稀土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茶园土壤和茶叶总体未受到Pb、cd、cu污染,个别茶叶样品受到Pb和稀土的轻度污染;土壤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P均小于0.6,综合污染指数P镕小于0.7,基本符合土壤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冷、热水两用茶叶的加工方法有多种 ,主要是采用撞击茶叶 ,使茶叶表面组织轻微破裂 ,以增加其渗透性。其优点是 :可以用冷水浸泡 ,茶叶很快在冷水中泡开 ,并采用多种包装 ,出差、旅游携带方便。 (CN 1 2 52 2 2 .8A)冷、热水两用茶叶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讨——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合作经济组织是茶叶产业链和茶叶产业集群的关键主体,对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安徽省皖西茶叶主产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协会的运作现状,指出了安徽省茶叶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茶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叶蛋白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含有15%—30%的蛋白质,对生物体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但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水溶性蛋白质,难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目前对茶叶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上,研究表明用复合法提取的效果最好。为了更好地利用茶叶资源,可通过对非水溶性蛋白改性(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胶凝性等)来提高人体对茶叶蛋白的利用率,发挥茶叶蛋白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安溪县为了控制茶园病虫害和提高茶叶产量,使用了大量农药和化肥,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对土壤、水体也造成较大污染。本文着重介绍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中采用天敌资源进行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微生物农药和科学合理用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以及推广使用有机复合肥料等措施,从而改善茶叶品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苏南丘陵山区是江苏省的重要茶叶产区。该地区水热资源充沛,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适于茶树生长发育,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但不同地区的茶叶生长水平有很大差异,这与土壤条件有密切的关系。1981~1985年我们在宜兴县的无锡市茶科所和阳羡  相似文献   

10.
任静  于鲁冀 《四川环境》2014,(2):103-10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考察城镇化率、人均GDP、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ESD、能源结构多元化系数ECSD、能源强度、人口总量6种驱动因素对河南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程度及驱动河南省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机理,得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河南省能源消费量增加最主要的原因和驱动因素,关联系数为0.937;产业化结构多元化系数和人均GDP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联度次之,灰色关联系数为分别为0.887和0.822。针对以上结论,探索河南省节能减排策略,为河南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转化的方式是将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产品,转化的原则是市场的需求,转化的步骤是根据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筛选,加工成适销对路的产品再推向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2.
节能环保产业是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性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是新兴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云南省生物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现状,重点探讨了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云南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应从云南实际出发,走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山东省生物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和保护作了初步探讨。生物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旅游资源和动物旅游资源两大类。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多样,因而具有极为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突出表现在种类丰富,珍稀种类众多,时空分布格局较好,鸟类、温带花果为其优势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游览和科学考察价值。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在山东的旅游业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应该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开展生态旅游、观鸟旅游、观果、赏花旅游及科学考察旅游,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了水资源特点,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取得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广东省水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白银市、辽宁省抚顺市及四川省古蔺县等地区,依托丰富的铜、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使地方经济无可回避地面临"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本文在界定"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概念,及其产生的经济学根源的基础上,对"榆林市"、"白银市"等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赤字"现状予以分析,提出基于"3E系统模型"视角下,解决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海南的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开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港口、淡水资源、能源、铁矿和热带林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及其对经济开发的影响。因而,认为需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提出全岛总体开发优化方案,务求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效益统一。同时也须根据海南岛各部分资源、环境的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对海口、三亚、洋浦、八所、清澜和通什6个经济区分别加以讨论,提出其发展方向和需重视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又相对缺水的特殊省份。本文主要分析了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使该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区域、自然资源本身和资源的外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概念,选择建立了衡量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6项标准体系,并以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为例,借助与高层次区域的比较研究,确定了该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是:铝土矿为第一优势资源,天然气为第二优势资源,以下资源次序为石油、煤、金矿、水泥灰岩、耐火粘土和水资源等。这为合理开发区域优势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贵州省的野生生物资源概况,揭示了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