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巢湖区域旅游日渐兴起。从发展区域经济、开发优势资源和形成旅游吸引力3个方面分析,环巢湖水体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具有必然性。根据生态化、序位性、个性化、市场化的原则,可考虑开发5种特色旅游产品:湖光山色文化游、温泉保健度假游、两岸观光休闲游、农家亲水生态游、水战遗迹科考与红色游。  相似文献   

2.
水利旅游是水利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吸引力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研究。借鉴引力理论,构建了由25个指标组成的水利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PCA—Borda主客观组合评价法,对我国水利旅游吸引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水利旅游吸引力地区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浙江、湖南、北京和江西等省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强,西部省份和处于我国版图中轴线附近的省份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现代旅游已从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发展为深层次的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提升环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本身是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旅游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增加游客量。以旅游者感知理论与推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吸引力的旅游者进行问卷的抽样调查,建立吸引力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探寻非遗旅游吸引力的主要着眼点,为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吸引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能对环塔里木盆地非遗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将旅游产业发展融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体制的系统创新与重要举措.四川秦巴山区是推进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攻坚的关键区域,其实践经验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前期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这为本课题提供了思考空间,在比较典型区域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的基础上,构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系统集成开发模式.研究结论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产品开发、线路设计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辛亥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均衡性、区域组合、客源市场配合、吸引力主导因素、教育功能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以上特征从产品内部、产品组合、产业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构建了辛亥旅游发展的体验化开发模式、组合营销模式、"点—轴—网"开发模式、区域互动模式,以期对国内辛亥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管理以及效益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九华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与出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汪德根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42-344,34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九华山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得出国内客源市场集中程度降低、客源吸引力不断增强、波浪式推进的演变结论,并探讨了九华山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主要以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和区域旅游模式为主,根据旅游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九华山与黄山在客源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应以系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赋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它是实现区域旅游规模经济的必要条件,解决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发挥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的有效手段,满足旅游者求异心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重要举措与旅游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区域旅游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目前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研究缺乏市场调查和数据统计作为支撑,以及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的认识仍处在空白阶段的研究现状,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尝试构建了边境旅游吸引物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IPA分析方法,以磨憨口岸为例,对边境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大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边境旅游吸引力=边境地区供给拉力+旅游者需求推力;从重要性角度来看,边界国门、爱国情结、异国风情、好奇驱使、历史事件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边境旅游整体吸引力处在非常大阶段。通过重要性感知与表现性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跨境购物是边境旅游需要继续保持的核心卖点之一,而跨境自驾的实际体验是目前大力发展边境旅游的门槛之一。  相似文献   

9.
界定了6种要素来评价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自然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周边的自然吸引物聚集体、自然吸引物聚集体、可进入性、旅游基础设施、当地社区与区域环境、环境损害程度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6种要素进行了权重赋值,对每一种评价要素又设定了若干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自然旅游资源评价的等级结构,并以江苏省10个山水景观型自然旅游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旅游节庆产品的灵魂和内核。在文化视角下进行旅游节庆产品系统开发不仅可以增强旅游节庆产品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福建省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是其中之一,但是其节庆产品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缺失问题,在阐述旅游节庆产品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对其旅游节庆产品进行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1.
要想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获得旅游者的认可,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是一条重要途径.以关系营销为基础的品牌关系理论运用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分析,构建了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关系模型,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大连市夏季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从吸引力和摩擦力两个方面分析大连入境游客的潜在特征,确立了3个吸引力因子和3个摩擦力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吸引力和摩擦力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群体间的差异,为大连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旅游市场开拓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取西安为案例地,根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研究框架,探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的结构维度,进而揭示旅游目的地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对旅游者满意度、忠诚度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西安的目的地个性由历史文化、现代气息、闲适、活力和高雅5个维度构成。(2)游客对目的地方言的感知能够对目的地个性认知产生显著积极影响。(3)目的地品牌个性对游客满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忠诚。(4)目的地方言感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同样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效应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5)目的地方言感知可通过目的地品牌个性和游客满意度链式中介作用于游客忠诚。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分析我国31个省级旅游官网上的信息和对专家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目标分解法和改进的德尔菲法确定了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性评价指标权重模型。结果显示,省级旅游官网信息协调度主要取决于游客需求信息的丰富度和全面性,尤其是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克服目前国内"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的产品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活动偏好,应用市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细分结果表明,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按照旅游者的活动偏好不同划分为回归田园型、静态休闲型、康乐健身型、娱乐参与型和阳光运动型5个类型。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市区和郊区的市民,且市场职业分异不显著,自驾车旅游者和大学生是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提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根据游游客出行特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们日益增长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多样化诉求,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我国养老型旅游地功能体系,提出在已有旅游目的地中融入养老旅游所需元素的"嵌入式"发展路径和在城郊、小城镇、乡村等适宜场地专门建设养老型旅游地的"专业式"发展路径。从日常生活、医疗保健、学习氛围、老年就业、愉悦体验5个维度提出养老型旅游地的发展目标,从健康服务体系、分类医养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科学劳动体系、旅游产品体系5个方面给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A tour guide training program was developed for rural communities near Costa Rica's Tortuguero National Park to respond to the impacts of the 24-fold increase in park visit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to involve local communities i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o provid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course involved a survey of scientists and park managers to ascertain resource management needs, priorities for information to be disseminated, and impacts of tourism on the resource base. Current and potential tour guides were surveyed to identify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solicit their input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and to determine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Written questionnaires were developed and given to 400 tourists to determine their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eeds, and hotel owners were censused to examine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a local guide program. A pilot training course and guide program involving 12 Tortuguero residents demonstrated that a tour guide program: (1) helped mitigate negative tourism impacts on Tortuguero National Park's natural resources, particularly by regulating tourists on the park's 35-km beach used for nesting by endangered sea turtles; (2) provid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an important segment of the local community not traditionally reached through school or government development projects; (3) provide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tourists, thus enhancing their visit; and (4) provided local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lucrative part-time employment, thereby allowing local people to participate more fully in the tourism system. An extended training course is being planned to provide furthe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and to increase year-rou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tour guides.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滨海11个省(市)1995--2011年17年间入境旅游资料为基础,从旅游流流量、旅游流客源地空间结构和旅游流目的地空间结构方面研究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滨海省(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滨海省(市)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处于31—34.5之间,总体趋势减小;入境游客密度指数说明滨海地区入境旅游流目的地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整体上是从中心向两翼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山岳型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以峨眉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开拓和深度开发对保持旅游地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选取我国重要的山岳型旅游地——峨眉山为样区,在对开发理论和作为传统山岳型旅游地的峨眉山的旅游产品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基础上,提出了峨眉山旅游地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钟洁  沈兴菊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62-364,371
目前国内对旅游体验和体验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这一情况,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游客为对象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采用社会统计学基本原理探索性地对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加强民族村寨的个性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