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地下水电站洞室群火灾风险研究为国家地下水电站防火设计规范的修编提供依据.通过故障树分析找出引发地下式水电站火灾事故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影响权重,并根据专家评分法确定最底层指标.结合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地下水电站的火灾风险.结果表明,地下式水电站的火灾风险级别为中.本研究也为其他类型水电站的火灾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保护其免遭火灾毁坏是各级消防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古建筑结构复杂、用材特殊,而且一般建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所以其火灾特点与常规建筑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火灾动力学演化过程.另外,消防系统安装和使用也不应破坏古建筑风貌.因此制定古建筑防火对策时,应充分考虑其火灾特点,并在消防技术、消防管理等诸方面采取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桂林的古建筑为例,分析了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并对古建筑消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生公寓社会化管理是近些年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情况.通过分析某高校社会化管理以来学生公寓火灾的特点、火灾成因、火灾损失等情况,剖析了社会化管理下高校学生公寓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讨论并提出了改变观念重视学生公寓消防安全、对学生公寓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消防知识培训、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消防常识宣传和消防法制教育、在高校宿舍推广安装智能供电限电装置、推行火灾和公众责任保险制度等社会化管理下的高校公寓火灾预防和消防管理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的发展很快.但高层建筑的火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水是主要的灭火剂.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的几个方面,如消防水箱、消防水池储水量、消防加压设施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工业建筑和智能建筑中,自动消防系统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防止火灾的发生,并在火灾发生后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扑灭的设备和手段,它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它由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设备、自动消防联动设备组成.其中消防控制设备安装于消防控制室内,接点来自火灾报警系统的火警信号,发出联动控制指令,启动安装在火灾现场的自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和防护,是自动消防系统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6.
夏锐  李行勇  王继强 《安防科技》2004,(6):49-50,58
系统分析社会领域消防隐患源,研究消防监控、预警、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以及火灾隐患监控技术的应用,提出消防安全隐患监控体系中的火灾隐患源和隐患监控.笔者认为:分为过程消防安全监控和火灾隐患目标监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赋予森林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结合林区实际,对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火灾案件调查、消防宣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常银鹏 《安防科技》2007,(11):52-53,39
在高层和较复杂的多层民用建筑中,完善的消防电气设计系统,对保证着火建筑物迅速启动各种消防用电设备,有效防控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意义重大.为此,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消防电气执行标准与消防电气设计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化企业储罐消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重点分析了中国石化及国内外开展的储罐火灾安全和消防灭火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系统化开展储罐火灾事故研究、消防灭火技术、储罐防火技术等一系统的研究工作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是石化行业储罐火灾与消防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21年3月11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印发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指南和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消防救援总队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为全面加强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防范工作,消防救援局组织山西、广西等消防救援总队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试行)》,结合历次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教训以及一线消防监督检查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可能引发火灾风险、火灾亡人风险以及火灾蔓延扩大风险,研究制定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风险指南》)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检查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检查指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消防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火灾及其他各种社会灾害时有发生,消防部队在处置城市相关灾害、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发展起来的消防安全已经成为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对于加强城市安全至关重要,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火灾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消防站的布局问题,分析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消防车道、消防指挥员和消防兵素质、消防装备以及训练效益等方面对灭火救援的影响,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城市灭火救援能力评价体系,为提高消防部队更好的服务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可以预计,该评价体系对于城市消防管理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灾害演化关系及风险特征,预防灾害事件发生,从157个火灾案例中提取43个典型灾害事件,运用灾害链和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灾害链演化模型。使用Python工具对灾害链网络中关键节点、关键边和最短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化工厂爆炸、加油加气站爆炸、城镇火灾、污染水质、污染空气及城市生命线损毁是关键节点,山洪—道路损毁、河流泥沙淤积—山洪、堤坝决堤—山洪、堰塞湖—山洪、森林火灾—城镇火灾是关键边。研究结果可为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的防控、断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疏散仿真理论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车站的紧急疏散对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应对突发事件至关重要。在对比分析人群疏散行为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后,针对上海市某地铁车站设计要求,采用疏散模拟软件,考虑在不同灾害场景对该车站的人员疏散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车站内疏散人群的具体位置对疏散时间和出口的利用率影响较大;人群疏散过程中,是否采取工作人员的合理引导及指示等人工干预方法对人群疏散路线的选择、节省疏散时间、保障逃生安全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深埋地铁岛式站点火灾模型实验研究(1)-- 实验设计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深埋站点将越来越多。深埋地铁站点及区间隧道消防安全是深埋站点设计的一个急需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文及后续文章将介绍笔者对深埋地铁站点的火灾模型实验研究进展,主要对模型实验的设计、车站站台公共区大系统、轨顶排烟系统、轨底排烟系统、区间隧道排烟系统、测量系统设计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火灾频发暴露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剖析近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的原因,以上海"11·15"火灾事故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事件灾害过程和行为特征。结果提示:事件过程所暴露的风险管理疏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准备欠缺和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现象,凸显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系统脆弱性。系统脆弱性可能是导致"11·15"火灾事故发生与成灾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系统脆弱性存在实质是公共安全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建议应从制度化建设入手,注意克服系统脆弱性,以加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地铁车站的火灾发生率,对地铁车站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从主动防火能力、被动防火能力、消防安全管理、乘客安全行为4个方面建立包含24个二级指标的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对武汉市武昌火车站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站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得出该地铁车站火灾风险隶属矩阵为{0.2284,0.3721,0.3225,0.0770,0},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发现该地铁站的整体消防水平处于“比较安全”的层次,但在消防安全管理与乘客安全行为两方面还存在问题并亟待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降低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以设计方案为切入视角,基于防火安全韧性的吸收、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4个维度,构建基于ANP-熵权法面向设计的地铁防火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解法建立地铁车站防火安全韧性设计评价模型,通过3个已建地铁车站(青岛、沈阳、福州某地铁车站)的设计案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应用案例中,沈阳某地铁车站设计防火安全韧性最高,福州某地铁车站设计防火安全韧性最低,需进一步提升防火安全能力。评价结果与各案例的实际运行阶段基本吻合,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改善地铁车站的防火安全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铁是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客流运输任务,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作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且处于地下的空间,地铁灾害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地铁火灾成为火灾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地铁火灾的特点,设计特定情况下的地铁火灾场景,利用FDS模拟地铁车站的三维烟气流场,对地铁车站火灾烟气的蔓延情况及烟气控制系统对烟气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烟气蔓延的过程和特点,得出了无机械送排风或无挡烟装置难以保证人员从站台层向站厅层安全疏散,特别是当站台中部发生火灾时,只有机械送排风和挡烟设施配合使用才可以有效地控制烟气和温度的研究结论。旨在对有效防控地铁火灾和人员疏散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取消轨顶风口对地铁地下车站火灾防排烟的影响,采用CFD方法,针对全封闭站台门系统和全高站台门系统2种典型地铁车站,模拟车站公共区火灾和车站列车火灾发生时,有无轨顶风口对车站内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车站公共区火灾,无论是全封闭站台门还是全高站台门系统,取消轨顶排烟口对公共区烟气温度、可见度、CO浓度等影响较低;但针对车站列车火灾,取消轨顶排烟口对公共区烟气温度、可见度、CO浓度均具有较大影响,排烟效果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大型地铁站多线路火灾场景中的综合危险性,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T”型换乘站全尺寸模型,对不同火源位置、不同火源功率以及是否开启地铁排烟风机等12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性能化方法确定可用疏散时间,并通过综合火灾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各工况总安全指数。结果表明:1号线站厅层和2号线站台层双点火灾为最不利火灾场景;1号线站台层和2号线站厅层双点火灾为相对安全火灾场景;火源功率的增大会增加地铁火灾危险性,但不同火源位置工况中的安全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排烟模式开启前,1号线站厅层火灾会导致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排烟模式开启后,地铁总安全指数显著上升且安全指数变化趋势改变,此时2号线站台层火灾会导致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