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含水率80%)直接送入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煤进行混合焚烧;焚烧产生的烟气中重金属、二噁英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吴越  时剑  童红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5):35-37,48
研究了利用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城市污泥的技术,达到了最优化减少城市污泥对环境影响的效果。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负荷调节速度快、范围大,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洁净的燃烧技术易于实现灰渣的综合利用等技术特点,文章尝试将城市污泥直接掺烧至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验结果表明,经高温焚烧的污泥可最大化实现减量,产生的灰渣已稳定和无害并可用作路基材料或建材厂制砖,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污泥处置方式作了介绍。针对南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较高,以及采用流化床锅炉的热电厂较多的特点,建议采用间接干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司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04-105,112
分析总结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脱硫机理以及影响其脱硫效率的各种因素,对某燃煤热电厂和某生物质环保热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果(加石灰石前后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化床添加石灰石炉内脱硫后的烟气排放完全满足中国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通过加强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管理,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污泥焚烧被认为是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已成为目前污泥处置的主流方式。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和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环境风险属中度,推荐采用焚烧的处置方式。通过对燃煤热电厂掺烧污泥飞灰属性鉴别采样方法的分析和筛选,依据GB 5085.1—2007至GB 5085.6—2007等相关规范对飞灰进行鉴别,认为燃煤锅炉掺烧少量印染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其飞灰不具备危险固废特性,可按照一般固废进行综合利用。焚烧产生的飞灰特性取决于掺烧污泥的属性,要求污泥焚烧项目飞灰综合利用前应按要求开展危险废物鉴别。  相似文献   

6.
张晴  莫华  徐海红  吴家玉  帅伟 《环境工程》2020,38(6):202-207
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也暴露出底数不清、现状不清等问题。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排污许可平台统计数据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的现状。相较国外,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项目较少,以掺烧污泥为主,包括城市污水厂污泥以及各种工业污泥,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交叉引用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等,烟气、粉煤灰等污染治理措施普遍沿用电厂原有技术路线。据此,全面梳理了现阶段我国燃煤电厂掺烧废弃物存在的无序掺烧、污染物管理与排放控制要求缺失、信息公开力度不够等环境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氮燃烧+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进行脱硝处理.烟气NOx初始浓度为280 mg/Nm3时,排放浓度低于100 mg/Nm3,去除率达65%以上.达到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限值要求.工艺稳定运行后年处理费用为202.40万元.  相似文献   

8.
采用燃油烟气模拟热电厂烟气,实验研究了深度脱水印染污泥的滚筒干化特性,分析了滚筒转速、烟气流速及滚筒长度对污泥干化效果、干燥效率的影响规律,同时也探讨了进口温度对干化尾气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对深度脱水印染污泥在滚筒中的停留时间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出口污泥含水率的最主要因素,而烟气流速则是影响干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燥容积传热系数为0.361~1.168 k J/(m3·s·℃),烟气流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而滚筒转速对其的影响很小。干化尾气中除NH3和臭气浓度高于恶臭污染物厂界3级标准值外,其他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为抑制污泥中NH3、H2S及苯系物的释放,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化的烟气温度应控制在190℃以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EPA Method 29方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采集和分析一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污泥掺烧前后的原燃料、烟气和副产物样品中各痕量元素浓度,研究污泥掺烧对燃煤电厂痕量元素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中富含Zn、Cu元素,浓度分别是煤样中的18.81倍和17.64倍.污泥掺烧使掺配后入炉煤中痕量元素含量普遍升高.污泥掺烧前后整个系统、锅炉系统和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痕量元素质量平衡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污泥掺烧对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无明显影响,随粉煤灰排放是痕量元素的主要排放去向.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环境的痕量元素排放量占比很小,不超过0.43%.污泥掺烧前后SCR入口烟气中痕量元素除Hg外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污泥掺烧后各痕量元素在粉煤灰和底渣中的相对富集系数未显著改变.经过全流程大气污染控制设施协同控制后,污泥掺烧前后烟囱总排口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分别为0~12.76,0~14.97μg/m3.污泥掺烧后痕量元素排放浓度均满足美国燃煤发电机组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上海市燃煤耦合污泥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限值要求.现有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系统对6%污泥掺烧比工况下痕量元素排放的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南通市污泥现状,在分析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利弊的基础上介绍了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后,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焚烧处理,经检测锅炉尾气和灰渣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二次产物污泥的产量亦随之剧增.市政污泥是市政废水处理的剩余固态物质,性质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围绕当前主流的市政污泥的产生工艺、末端处置技术加以探讨,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产生和发展、剩余污泥的危害和主要的末端处置技术,分析了市政污泥处置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市政污泥处置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但在该工艺中经常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污泥膨胀一旦发生,系统较难恢复且恢复时间较长.在实际运行中,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找出污泥膨胀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污泥处置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随着污水处理率的迅速提高,污泥产量也将大大增加.如不进行妥善处理,污泥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必将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处理、海洋倾倒、农用绿化、焚烧和热处理等.焚烧和热处理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形状污泥干燥特性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00~300℃恒速干燥条件下饼状污泥和球状污泥的失重速率、干基质量变化的测定,系统分析了不同形状污泥干燥特性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饼状污泥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裂缝,并分裂成若干小块,而球状污泥仅仅会产生体积收缩,形状并未发生变化.由于表观形态变化的差异,导致了污泥干燥过程的差异,饼状污泥的干燥过程分为升速和降速2个阶段,而球状污泥的干燥过程则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饼状污泥的平均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在150℃以上干燥时,饼状污泥的有机物在水分蒸发的同时即开始分解,而球状污泥则在水分蒸发完后才开始发生有机物分解.  相似文献   

15.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必然产物,污泥中除含有灰分外,还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重金属及氮、磷、钾等有机质,含水量高达97%,并伴有恶臭气味,易引发环境污染。如能对污泥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与处置,便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实现对处理后污泥的二次利用,因此寻找新型处理和利用污泥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验考察两种接种污泥——絮状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均以丝状菌交织构成网状框架结构,球菌、杆菌穿插其间,并且外围附着一些原、后生动物;由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好氧颗粒表面结构比由絮状污泥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结构更加规则致密。由絮状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分别为1.3mm和1.5mm,它们的粒径比较接近,但都小于厌氧颗粒污泥。两种好氧颗粒污泥的SVI值75mL/g,沉降速度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范围为25~89m/h,都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两种接种污泥在M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中,MLVSS的增殖率均先为负值,然后逐渐上升变成正值,并且在好氧颗粒成熟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南昌市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优选调理剂,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组成的双污泥调理剂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对污泥进行调理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投加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双污泥调理剂更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对污泥调理效果高低依次为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采用双调理剂调理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剩余活性污泥时,优选PAC+FO4440SH。  相似文献   

18.
从丝状菌和絮凝菌的生长特性方面对活性污泥膨胀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论述和分析了各种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最佳污泥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奕  陈利德  王偲 《环境工程》2004,22(3):32-35
通过试验研究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最佳污泥负荷的取值范围 ,利用SAS软件系统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并利用工程数据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20.
污水生化处理中污泥减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泥减量技术的3个主要方面:污泥溶胞技术、解偶联技术以及利用微型动物捕食污泥技术,并分别对其污泥减量原理及相应工艺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