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淮南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田和十三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淮南煤炭的消费模式传统粗放,主要用于发电和工业燃煤,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且环境影响大。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逐步走向成熟,淮南市依托本地资源及区域优势,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根据循环经济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园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加强防护林种植建设和管理是我国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内蒙古呼和浩特防护林的退化严重,是我国现行退化防护林建设改造和更新的第一批试点区域。经过试点调查研究发现,呼和浩特森林土地质量较差,干旱和风沙较多,且存在一些生物灾害以及防护林老化的问题。加上林业种植、经营技术存在缺陷,也加速了防护林的老化。文章以典型的防护林建设为重要内容,在总结呼和浩特防护林种植建设现状,发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其防护林种植建设与管理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煤化工产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其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贡献,本研究于2021年夏季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某大型煤化工产业园区开展了环境空气115种VOCs的在线监测研究,分析了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日变化特征、潜在来源及其对O3和PM2.5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贡献. 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园区站点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89.32×10?9±50.57×10?9,显著高于该园区所在城市的城区站点VOCs浓度水平. ②含氧VOCs (OVOCs)是该园区VOCs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占总VOCs体积分数的48.2%,乙醇、丙醛和甲醛是体积分数排名前三的物种. ③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为595.64 μg/m3,各组分对O3贡献潜势的大小表现为OVOCs>烯烃>芳香烃>烷烃>卤代烃>含硫VOC>炔烃. OFP排名前十的物种均为OVOCs、烯烃和芳香烃,其中丙醛对OFP的贡献占比最高,占总OFP的22.2%. ④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等苯系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突出,其中间/对-二甲苯的SOAFP最大,占总SOAFP的29.6%,主导了SOA生成. 研究显示,煤化工产业园区中丙醛和甲醛等OVOCs、顺-2-丁烯等烯烃以及间/对-二甲苯与邻二甲苯等芳香烃对大气复合污染贡献较大,是开展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重点关注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6.
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将结合平潭自然环境状况、现有及五大风口生态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生态防护林的功能角度出发,提出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内容与任务、重点建设和保护区域,构建以基干林带为主体,消浪林、防护林、农田林网、道路林网、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建成以城市、乡镇、村庄、森林公园、风景区绿化为"点",以基干林带、道路绿化、农田防护林为"线",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和其他防护林为"面",逐步形成由浅海水域向内陆延伸的带、网、片相结合的林种树种丰富、层次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在广泛开展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化在带来利益的同时,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景观生态化、基础设施生态化和建构筑物生态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供了一条生态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8.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产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宁东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产业布局进行了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的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布 局与该区生态环境不相适宜.在规划的12座煤矿、7个电厂和3个煤化工园区中,有3座煤矿、2个电厂和1个化工园区位于土壤侵蚀的高度敏感区内;有2座煤矿、3个电厂和1个化工园区位于土壤侵蚀的中度敏感区内.为更好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布局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本文结合我国不同阶段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讨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战略地位、加强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宏观指导、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能力建设、完善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制度体系建设等加快推进我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载体,也是能源消耗的集中区域,建设与发展低碳产业园区,对我国整体实现低碳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能源结构、制度建设等四方面的挑战,并相应提出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山  周良 《环境导报》1998,(3):35-37
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赋分和加权平均法,对宝华山林林公园进行评价。结果认为,该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较高的保护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为例,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园区建设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园区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为该园区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此类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泉城公园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优先原则、兼容性原则、最大值原则和水质为重点的原则,采用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法中的直接计算法、功能法及换水周期法,从林地生态需水量、草地生态需水量、人工河湖蒸发需水量、人工河湖净化需水量、生物栖息地需水量、人工河湖渗漏需水量、景观与娱乐需水量和公园内设施用水等八个方面,对济南市泉城公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气候条件下,济南泉城公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大约为1.0467×10^6m^3。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泉城公园水资源利用价值及节约用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仪征市久闻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沼气为纽带,通过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形成了以“鸭粪喂猪、猪粪产沼、沼气育雏、沼液养鱼、沼渣肥林(菜)”为主的“鸭-猪-沼-鱼(林、菜)”循环生态模式,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该模式的应用,使得畜禽生产的粪便污水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处理和利用,改变了园区的卫生状况,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合理循环,减少了企业生产生活过程中燃料、肥料、饲料等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开封市公园灰尘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河南省开封市区4个典型公园(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铁塔公园、相国寺)52个地表灰尘样品,采用原子荧光(AF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灰尘重金属含量,并用调整后的Hkanson潜在生态危害分级标准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灰尘Cd、Hg、Pb、Zn、Cu富集显著。重金属单项生态风险指数(E)顺序为HgCdPbCuNiZnCoCrMnTi,除Hg和Cd出现强烈以上生态风险外,其他重金属风险轻微。所有公园灰尘重金属潜在生态总风险(RI)均在很强等级以上,其大小依次为RI相国寺RI龙亭公园RI铁塔公园RI清明上河园。灰尘Hg和Cd对RI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28%和46.77%,是最主要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提高森林生态安全的整体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2009—2018年中国省际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省际间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空间关联网络整体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和显著的等级性,但关联强度和稳定性较低。(2)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3)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经纪人、净溢出、净受益、双向溢出四个板块,并呈现板块内集聚为主、板块间关联为辅的空间关联特征。(4)经济发展差异、林业产业结构差异、城镇化水平差异、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差异、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对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弱负向的驱动作用,地理邻接关系对其具有强正向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地具有多重功能,在生态优先区和生产生活区承担不同功能。传统林地分类难以兼顾区域主导功能和开发保护定位,且对不同功能区内林地的时空特征尚缺乏定量刻画。建立基于“生产—生活—生态”视角的林地分类,利用土地利用图、功能区划、植被物候特征和统计数据,使用专题图叠加、遥感识别和决策树分类技术,提取林地各类型。结果表明:2018年中国林地遥感面积为228.18万km 2,1990—2018年生态优先区域林地减少2.49万km 2,2000年后降速变缓;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区等核心生态功能区内局部林地增加,主要位于内蒙古部分草原和沙区、河北西北部和黄土高原;东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区和新疆北部的林地转换为耕地和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林地降幅最小;用材林地在2010年后减少变缓,园地扩大主要来自东南地区的耕地和用材林,城市林地在广东、浙江、江苏和北京迅速增加。研究表明,发挥核心生态功能的林地在生态修复工程范围和自然保护区内局部恢复,但剧烈的人为扰动仍导致其面积整体降幅较大。建议分区域差异化恢复生态林地、提升主导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动态变化及差异性,基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内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结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植物园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分析2015年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内外ρ(SO2)日变化基本呈双峰双谷型,在09:00-11:00和20:00-22:00左右达到高峰;采样期间ρ(SO2)月变化呈不显著"V"型,最高值出现在1月,林内外分别为(25.8±9.2)和(31.7±23.4)μg/m3,最低值出现在11月,林内外分别为(19.0±5.2)和(13.0±11.2)μg/m3.林内ρ(SO2)在1-3月低于林外,11-12月高于林外,林内ρ(SO2)变化较林外平缓;气象条件对采暖季城市森林ρ(SO2)变化有重要影响:降水对ρ(SO2)消减效应明显,大风有驱散SO2的作用,同时受风向影响;ρ(SO2)和温度关系不显著(P=0.05,R < 0.40),但和空气相对湿度线性关系显著(α=0.05,Sig=0.00),林内受气象因素影响低于林外.研究显示,城市森林对气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缓冲、抵抗和吸收能力,因此应重视发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以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分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望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