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玻璃电极法测定 pH值时温度补偿与仪器示值之间的关系 ,并对求 pH的平均值计算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时温度补偿与仪器示值之M的关系,并对求pH的平均值计算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pH值作为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常规水质的监测,还是污染源的监测,均为必测项目。pH的表达式为: pH=一19[H十](l) pH值可间接地表示水中酸碱程度。在计算环境分析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时,算术平均是最常见的方法。其计算式为: pH,均  相似文献   

4.
康媞  胡文  陈守应 《环境工程》2012,30(4):46-47,69
为了寻求对于煤矿酸性废水的经济适用处理技术,利用石灰中和沉淀法和石灰石中和法分别在贵州省织金县凤凰山地区废弃煤矿及贵阳市花溪区猫冲煤矿废水处理工程中进行应用研究,前者处理后出水pH平均值为8.06、TFe浓度平均值为0.66 mg/L、TMn浓度平均值为0.85 mg/L,工程运行费用为1.06元/t废水;后者处理后出水pH平均值为5.99、TFe浓度平均值为177.76 mg/L、TMn浓度平均值为8.48 mg/L,工程运行基本没有费用。从两个技术应用的水质情况及运行情况分析,两个技术有其相应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厦门市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及其变化趋势,对2021年采集的厦门市大气降水进行了分析,监测因子主要包括pH、电导率、降水量及化学组分(硫酸根、硝酸根、铵离子、氟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厦门全市降水pH值范围为4.01~6.39,pH加权平均值为4.99,酸雨发生率为75.9%。其中小坪点位pH值范围为4.01~5.94,pH加权平均值为4.87,酸雨发生率为87.0%;洪文点位pH范围为4.61~6.39,pH加权平均值为5.33,酸雨发生率为55.2%。PMF来源解析表明,市区洪文点位降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为工业及燃烧源、海盐、机动车尾气、扬尘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0.3%、26.7%、19.6%、33.4%;郊区小坪点位降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为生物及农业源、海盐、机动车尾气、工业及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9.5%、31.5%、26.2%、12.8%。  相似文献   

6.
前言目前,酸度对雨水水质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pH值则是衡量雨水水质及雨水酸度的主要指标。由于雨水的采集方法及分析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这佯,雨水的平均pH值也有所不同。至今日本还没有一个在同一标准下计算各地区雨水pH值的统一方法。在探讨雨水平均pH值计算方法的同时,此文将以计算结果为依据,推断一下日本各地区雨水的年平均pH值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对比,对五种pH平均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表明对单一稳定体系进行多次测量的均值宜直接采用各pH测定值进行算术平均,而对于其它pH值极差较大或既有酸又有碱的样本,如天然降水,则应采用酸碱中和原理同时考虑水的电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京冬季雾水金属元素及水溶性阴离子浓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7-11-15~2007-12-31期间在南京北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立采样点,对出现的6次浓雾过程进行了分时段雾水样品采集,并使用ICS-2000离子色谱仪和IRISIntrepid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雾水中5种水溶性阴离子和14种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南京6次浓雾过程雾水pH值在4.64~6.88之间;;水溶性阴离子平均浓度以SO24-最高(2864.9μmol·L-1),其次是Cl-(1584.4μmol·L-1)和NO3-(736·0μmol·L-1);;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有Ca、K、Na、Mg、Al和Zn;;雾水重金属元素Cu、Ni、Pb、Cd和Cr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0、1.46、0.42、0·41和0.37μmo·lL-1;;雾水金属元素浓度在雾的初始时段表现较高,随着雾的持续发展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但日出后的上班早高峰时段又出现很明显的升高;;雾水NO2-浓度值表现为夜间浓度较高而日出后浓度很低或消失,夜、昼变化非常大;;通过对比雾水和雨水pH平均值发现,雾水pH平均值是6.20,雨水pH平均值为4.91,小于酸雨指标值5.6,酸度较强;;雾水电导率是雨水的10.5倍,雾水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9.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12月(枯水期)与2019年5月(丰水期)分别分析了拉鲁湿地的水质,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2个时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枯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157~26.797,0.003~4.259,0.197~24.08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9~9.55,72.85~583.50μS/cm和1.83~12.84 mg/L。在丰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077~3.104,0.004~0.228,0.005~0.09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4~9.27,129.90~512.87μS/cm和1.12~12.18 mg/L。拉鲁湿地枯水期水体的电导率平均值低于丰水期,但枯水期的溶解氧、pH、TN、TP、NH3-N和COD的平均值高于丰水期;电导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H3-N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表明拉鲁湿地枯水期水质大部分为Ⅴ类,其受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丰水期水质主要为Ⅰ和Ⅲ类,其水质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相似文献   

10.
利用pH 4.7醋酸铵溶液和pH 2硫酸溶液对四个沙尘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进行溶解性铁提取,分别模拟沙尘含铁矿物在雨水和大气酸作用下的溶解。结果显示:在pH 4.7醋酸铵溶液中沙尘铁的溶解性介于2.30%—5.74%,平均值为4.17%;在pH 2硫酸溶液中沙尘铁的溶解性为4.72%—7.27%,平均值为6.13%。两种溶液中溶解性铁的价态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pH 4.7醋酸铵中,溶解性铁主要以三价铁(FeⅢ)形式存在,占全部溶解性铁的76.7%—98.3%,二价铁(FeⅡ)仅占溶解性铁的1.7%—23.3%;在pH 2硫酸溶液中FeⅡ的相对比例明显增加,占全部溶解性铁的17.3%—50.0%。推测在酸作用下富含二价铁的矿物(如碳酸盐矿物)发生迅速溶解,改变了溶解性铁的组成。忽视这一机制可能不利于准确理解沙尘铁溶解性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016年乐亭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2016年乐亭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乐亭酸雨变化特征和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pH值和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平均K值呈上升趋势;秋季酸雨程度在四季中最严重,平均pH值为4.50,酸雨频率为38.4%;月平均pH值和酸雨频率呈现波动;酸雨平均pH值随降水量的增加而下降,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加不断上升;月平均风速越大,月平均pH值越大,酸雨频率越小;酸雨发生时地面主导风向为NE、ENE、E,与上游地区燃煤型钢铁企业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牛粪为发酵原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2+和Co2+对沼气产量和产气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添加Fe2+和Co2+的浓度为1.2μg/L时均可达到沼气最大产量。物料中Fe2+的浓度为1.2μg/L时,沼气总产量为3 648.25 mL,最高产气可持续7 d,日平均产气量为148 mL;1.2μg/L的Co2+的沼气总产量为2 766.25 mL,最高产气可持续5 d,日平均产气量为132.8 mL。物料添加不同浓度Fe2+和Co2+可延长产气周期,但对沼气生产的启动时间、发酵前后物料的碳氮比及pH值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酸雨趋势及其影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上海地区酸雨的趋势及其影响与对策。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的降水年均pH值,市区约为4.76.郊县为5.51左右;自1983以来,变化不大。降水离子含量很高,说明受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市区酸雨主要为硒地SO_2污染所致。近地面大气中的高浓度酸、碱性污染物,对降水pH值起重要作用。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在于脱硫。目前,酸雨对水域、土壤、农作物、水生生物等未造成严重影响。治理酸雨,不是上海地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碱性溶液的脱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5℃下实验测定了不同初始pH值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脱硫量随pH值的变化关系;推导出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脱硫量计算公式。在25℃下由公式计算出的脱硫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绝对误差小于1mmol/L)  相似文献   

15.
类球红细菌利用混合底物光合产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利用有机酸和糖类作为混合底物的光合产氢特性。初步研究了6种有机酸和3种糖类的产氢活性,并选用具有最大底物转化效率的琥珀酸钠和最大平均产氢速率的葡萄糖混合进行光合产氢,对底物利用和pH变化对产氢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类球红细菌利用混合底物可提高平均产氢速率、底物转化效率和底物利用率,琥珀酸钠和葡萄糖按15/15(mmol/L)混合最大平均产氢速率达19.1mL/(L·h),底物转化效率和底物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5.3%和13.3%。混合底物利用中的pH值调节和底物利用率提高是有利于类球红细菌的氢气产生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6年9~10月在东海海域38个站位取得的114个水体样品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酸碱度(pH)现场测试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秋季Eh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秋季水体Eh值范围在337.2~588.3 mV,平均值为526.57 mV,空间上呈现不连续分布特征,内陆架为高Eh区,口门外为低Eh区;pH介于7.80~8.24之间,平均为8.04,呈现近岸低、离岸高、表层高、底层低的特点。针对实测Eh与Nernst理论值非耦合现象,认为非热力学平衡状态下海域高Eh值主要受控制于O2(aq)/H2O电对浓度,其次受海水层化现象阻滞海-气交换影响,水体有机物矿化分解及Fe(Ⅲ)还原的相对贡献量增加。此外,Eh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理过程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因素。pH与温度、盐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长江冲淡水输入、扩散及混合对近岸pH的影响最为显著。受浊度、叶绿素a浓度及Eh制约,现场浮游植物生产仅对表层pH变化产生作用。基于pH-T、S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扣除温盐效应,校正后口门外底层低pH的存在可能是水体层化与有机分解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1979—1986年(以下简称1980S)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以下简称2010S)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阶段这两个时期的pH数据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对比分析30 a间江西省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江西省农田土壤pH总体呈酸化趋势,2010S江西省农田土壤pH平均值为5.24,较30 a前的5.77下降了0.53;全省酸化趋向西南,其中酸化最突出的地区为赣州市,其次是鄱阳湖周边,特别是南昌市、鹰潭市,pH降幅较大;赣北局部地区农田土壤pH有所上升。定量分析氮施用量与酸雨对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氮施用量、酸雨强度的差异和农田土壤酸化程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期过量施用氮肥是江西省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地区土壤pH酸化程度同氮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30 a间,施肥量每增加50 kg/hm~2,农田土壤pH下降0.26个单位;地区土壤pH酸化程度同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且随着酸雨pH值越低,农田土壤酸化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核算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需要,提出了草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概念,并在草地覆盖率生态遥感测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草地土壤流失经济损失的综合估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06年青海省草地土壤流失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海省2006年草地土壤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85.2亿元,平均4.59万元/k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生物技术对养殖虾池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前期试验虾池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pH以及DO、CODMn和BOD5相对稳定,处于正常状态,试验虾池的变化与对照虾池相当;养殖中期,试验虾池水体出现了透明度下降,pH波动较大以及水色、DO、CODMn和BOD5增高的现象,pH、CODMn和BOD5出现超标.试验虾池水体CODMn和BOD5均值比对照虾池均值略低;养殖末期,试验虾池水体CODMn和BOD5有所回落,试验虾池的CODMn和BOD5均值比对照虾池低.研究期间,养殖水源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处于稳定正常状态.实验表明,微生物制剂在虾养殖的前期对水质有较好调控效果,对养殖中、后期的水质恶化现象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平均粒径为0.060mm的钢渣粉末作为除磷吸附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溶液pH和温度对钢渣粉末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等温模型及钢渣粉末组成成分变化探讨其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粉末吸附除磷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钢渣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61mg/g。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远大于钢渣颗粒,且受pH和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溶液pH的增大,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pH=5时,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最大。温度升高,有利于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红外分析(FITR)结果表明,钢渣粉末中CaO、Fe2O3和SiO2在吸附除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