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全国妇联调查,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就有30%存在家庭暴力。另据介绍,广东省妇联组织了对1589个家庭人户调查,结果显示,29.2%的家庭存有家庭暴力,其中79.4%的家庭存在着丈夫对妻子施暴,平均每月4次和平均每月1次受丈夫施暴的分别占受暴妻子总数的32.1%和39%。虽然这些数字远不及西方国家,但是,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也有增多的趋势,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和人身伤害事件有所增多。据统计,近年来,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大约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  相似文献   

2.
山东及其近海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占57%,双震型的占32%,多震型的占11%,该区震群活动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56%,其中的较显著小震群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71%。对震群与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以及与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1 前言我市于1990年和1991年先后在济宁职工大学和邹县南屯煤矿建立了电磁波观测站。根据2年多的实际观测结果,对于发生在本市及邻区三至五百公里以内的几次有感地震,大多数都能在震前几天或十几天观测记录到异常图象。经会商分析被视为震前异常的有13次,其中有异常有地震的作了试报意见的有6次占46%,有异常有地震没会商试报的有3次占23%,漏报的3次占23%,虚报1次占8%。震后根据电磁信息记录判别近期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3,(5)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里有了年幼的孩子,家长应谨防发生意外。幼儿意外的家庭防护:一、玩具的安全选择幼儿玩具,首先应确保安全,杜绝机械性划伤、化学性中毒等可能发生。即使安全性较好的玩具买来后,还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玩具是否因损坏而产生凸起的锐角、露出的尖利边缘,以免孩子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大旱年发生概率及可能发生的年份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邢东兴  孙虎  延军平 《灾害学》2004,19(1):69-7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推算了21世纪陕西省大旱年发生的概率和预测了该省未来30多年间可能发生大旱灾的年份.运算结果显示:陕西省在21世纪的100年中,大旱年发生次数至少为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的概率分别为94.52%、86.65%、72.91%、54.78%、35.57%;在未来30多年间陕西省有可能在2006年、2008年、2024年、2031年发生重大旱灾.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楚雄观测点的震前电磁信息观测结果.据1985年6月1日至1986年5月1日统计,共出现电磁信息异常25次,对应43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23次,2次有异常无地震,2次有地震无异常,异常对应地震率为92%.又据异常变化作出临震预报检验10次,均有对应,其中三要素预报得较准确的有5次,说明了震前电磁信息异常观测在临震预报中是有前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属于跨流域大型水利工程,5个单元工程呈线状跨越构造剥蚀山地和断陷盆地,工程地质性质差异大,易发生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地质灾害点共72处,其中滑坡66处,崩塌3处,泥石流3处。现状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13处,其余59处均为危险性小。预测评估认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31处地质灾害威胁,危险性小28处,危险性中等3处;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地质灾害39处,危险性小36处,危险性中等3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30处,危险性小15处,危险性中等15处。综合评估工程主要位于危险性小的区段,受地质灾害危害不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居家安全盲点多"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但对于缺乏辨识能力的小孩来说,家里也有危险潜伏。家中最容易造成意外伤害的地方是厨房、卫生间、阳台和窗户。盲点一:有人敲门——小孩轻易开门【案例】2013年6月20日,一名男子向永春县美山村一户人家借宿(家中只有老奶奶和3岁孙子两人),半夜,该男子撬开房门将3岁男孩抱走,幸被巡逻队员截住。江苏无锡曾有机构做过调查,工作人员假扮陌生人,对无锡11名"留守"娃娃进行了敲门检测,其中有7个孩子轻易地把门打开。  相似文献   

9.
斩断伸向高速公路桥梁的“黑手”在云南新修的几条高速公路上,公路沿线两旁的附属设施惨遭盗窃,有人居然将黑手伸向高速路上的桥梁和涵洞。2005年6月8日早晨,施工人员在元(江)磨(黑)高速公路的一个T型大桥下发现有人躲在桥梁箱内敲凿桥梁钢筋混凝土。路政管理人员接到举报电话后火速赶往现场,当场抓获一名砸毁桥墩盗窃钢筋的犯罪分子。随后,在桩号K295 600米处特大桥又抓获3名盗  相似文献   

10.
胡常忻  郭履灿 《灾害学》1997,12(1):72-76
1995年全世界发生19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有30次7级以上的地震(最大震级8.1级)。具有灾害性的地震为33次,伤亡20人以上的,国内及边界地区为4次,国外有15次,其中有2次灾难性的大地震。该年地震与1994年相比呈明显增强趋势,为本世纪以来第三个强震最多之年。1995年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为地震袭击现代化大城市,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惊人的财产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11.
根据延安地区历史时期旱灾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明清旱灾差异和气候的不同。结果表明,延安地区明代(1368-1643年)276年内,共发生旱灾115次,平均每2.4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17次,中度旱灾52次,大旱灾34次,特大旱灾12次。清代(1644-1912年)的269年里,共发生旱灾35次,平均7.7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6次,中度旱灾25次,大旱灾3次,特大旱灾1次。延安地区明清旱灾差异显著,明代旱灾频次是清代的3.2倍;明代旱灾等级比清代高,前者大旱灾与特大旱灾占旱灾总数的40%,后者的仅占11.6%。明代干旱气候事件频繁,清代干旱气候事件少见。延安地区明代旱灾发生频繁和等级高的原因是当时气候变干和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引起的,说明明代是气候较为干旱的时期。延安地区清代旱灾频次低和等级低是当时降水量较多的结果,说明清代是较湿润的时期。明代和清代大旱灾发生时的年均降水量为440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时的年均降水量为360mm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地震、风灾和水灾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最大的三大自然灾害。其中瞬间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是地震。历史上是如此,在经济高度发展和人口高度集中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据统计,公元前2000年——公元1899年重要破坏性地震有1195次,造成严重灾害的有862次;从1900年至1979年的80年间共发生M≥7级地震1541次,其中176次发生在亚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9,(1)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相似文献   

14.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5,10(4):80-85
1994年世界重要灾害地震32条(其中中国4条),因地震死亡者2400人(中国5人),受伤15500人(中国1149人),其中最严重的5次地震造成约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球6级以上地震1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5次),地震多发生于环太洋地震带,尤以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并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明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初六日,北京宣武门内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这次爆炸影响较大,灾害惨重。明沈国元《两朝从信录》称此灾变“乃古今未有之变也”。明末清初许多文献都记载了这次灾害,有不少记载的都是“王恭厂灾”。按照古代编写史书的惯例,自然引起的火叫做“灾”,人为引起的火叫做“火”。显然,“王恭厂灾”当时已被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来理解的。作者认为,当时一次地震孕育过程中的静电放电作用,可能是引起大爆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司金 《防灾博览》2021,(4):50-53
在天气预报中,暴雨预报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即使是发达国家,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左右。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不能提前预知发生的准确位置。自19世纪以来,人类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致使地球升温约1.2℃,而气温每升高1℃,空气中的水分就增加7%。  相似文献   

17.
<正> 问:雷利博士,今后几年里,发生一次袭击美国的大地震的可能有多大? 答: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一次对生命财产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一次8级或8级以上这样震级的大地震的可能性每年只有百分之几。这个概率不算很高,但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大,由此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索有关未来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可为未来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中世纪暖期水灾的发生强度、发生时间等特点,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这一时期共发生水灾97次,平均约4.12 a发生一次;其中1级普通水灾和2级大水灾,分别占水灾发生总次数的84.5%和15.5%,期间没有3级特大水灾发生。在时间上,豫北地区水灾发生情况表现出前期水灾发生次数偏多,后期则偏少的整体分布情况,而且水灾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夏季,分别占水灾发生总数的59.6%和32.6%,春季和冬季水灾发生次数较少,只有水灾发生总数的4.5%和3.4%。  相似文献   

19.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4,9(4):74-79
1993年全世界重要灾害地震27条(其中中国10条),因地震死亡者11332人(中国6人),受伤者31060人(中国132人),造成房屋破坏、财产损失而无家可归者9000人。遭毁坏与破坏的房屋至少6.3万间(中国2.94万间),其中最严重的9次经济损失达2.5亿美元以上.全球6级以上地震11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6级以上深震(深度≥80km)35次(其中7级以上2次),有增强的趋势,地震多发生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对印度的大灾害地震之背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太阳质子耀斑与降雨指数R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降雨指数R与峰值质子(>10mev)流量≥100pfu质子耀斑呈正相关关系。约有81.3%和76.1%的大质子耀斑(峰值质子流量≥100pfu)事件,在其发生后的第一个月内,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雨量将明显地增加,如果雨量过大,还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对于1991年初夏发生的二次特大洪水过程,如果天气预报时,考虑到日面连续爆发大质子耀斑这一天文因素,有可能提前24~30天预报这两次大水,从而做到及早防范。大质子耀斑后,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北移和极涡南移造成的冷空气南下,是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雨量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夏季汛期,很可能是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