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掌握汉江襄阳城区段沿程水质变化情况,合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基于2018—2022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及支流水质监测数据,对汉江襄阳城区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相关特征开展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2022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入境与出境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但出境断面氨氮、总磷、总氮的质量浓度较入境断面均有明显增高,主要支流唐白河、清河及南渠的汇入对出境断面水质影响较大。2018—2021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主要监测指标质量浓度分布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2022年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汉江襄阳城区段水质氮污染贡献明显高于磷污染,仍以氮污染为主,水质中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盐以外的形式存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境断面与出境断面中氨氮、总氮与各指标相关性差别较大,总磷、溶解氧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汉江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因兵团农四师将实施伊犁河63团大桥河道疏浚工程,导致即将动工的伊犁河出境断面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必须另选地址建设。为此,新疆环境监测总站紧急邀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刘廷良主任、刘京研究员等一行3人,于2010年5月2—5日来新疆考察指导伊犁河出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选址建设工作。新疆环境监测总站沈志站长以及伊犁州环保部门领导陪同3位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安排,2009年新疆环保系统将在伊犁河63团断面、额尔齐斯河北湾断面各建设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对2条国际河流出境断面开展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7项水质指标的自动监测。该项目将于2009年3月开始实施,9月底建设完成。建成后的水质自动站纳入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网,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由当地环保部门负责,同时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新疆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控平台自动报送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兰州段氨氮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对黄河兰州市区段上的新城桥断面和雁儿湾断面逐月取样,测定了其中氨氮、溶解氧、温度、pH值等指标。经分析认为,两断面氨氮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枯水期、最低值均出现在枯水期,两断面均有水温低时氨氮含量升高、水温高时氨氮含量降低的现象,氨氮与溶解氧变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共从黄河兰州段抚河桥、湟水桥、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五个断面收集底栖动物2123头,分别隶属于1门10纲12目32科3属(种)。其中水生昆虫17属(种),环节动物7属(种),软体动物7属(种),扁形动物7属(种)和线性动物7属(种)。利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和Chandler生物指数(CBI),对春季和秋季黄河兰州段五个断面的水质分别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其中,春季湟水桥断面受污染最严重,呈现中污染,秋季湟水桥断面和春季、秋季其余各断面均呈现轻-中污染的趋势。说明底栖动物作为黄河兰州段水质监测评价的指标是可行的,通过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分析,有效弥补了物理和化学监测的不足,使得生物学指标与理化指标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综合得出水质污染的程度和状况,进而反映更加真实的水体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近年来中国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2008—2013年全国地表水338个可比国控断面监测数据,从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污染较轻和较重断面变化情况及污染变化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年际变化看,全国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污染总体呈减轻趋势,平均浓度下降32.2%,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5.0个百分点;2从流域分布看,辽河、黄河和海河流域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明显减轻,其他流域较为稳定,海河流域高锰酸盐指数污染一直较重,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流域次之,其他流域污染较轻;3污染严重断面由22个降至5个,污染较轻断面稳定在242~248个;4COD排放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的减轻,但个别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纳污量仍较高是流域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污染严重断面主要分布在海河流域,这与其COD接纳量较高、水资源总量较少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济源黄河小浪底水质自动监测站是首批国家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试点站之一 ,归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托管。在试运行中 ,济源市环境监测站结合黄河水质现状 ,指导、协助厂商不断摸索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自动站简介站址位于小浪底水利工程大坝下游约 1km处 ,是省市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1995-1996年首次对黄河兰州段氯化物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监测及在一年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6个监测断面年均33.3mg/l,枯水期高于丰,平水期,均值46.5mg/l。丰,平水期浓工很接近,分别为27.8mg/l和25.2mg/l,最低断面年均值17mg/l,最高的断面年均值为71.7mg/l。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排水对黄河兰州下游段的水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黄河兰州下游段水质变化规律,介绍四龙口上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论及四个污染项目,着重分析污染项目的污染原因,得出兰州市排水对四个项目污染影响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为加强对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变化和出境污染物总量的监控 ,先期在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等水域的 1 0个省界断面进行试点 ,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安徽省淮河王家坝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先期试点的 1 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之一。由于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该省乃至全国仍处在试运行阶段 ,因此其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有急需完善的地方 ,认真分析和思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有利于今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的发展。1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监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流域污染分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地表水十大流域水质差异较大,以2013年国家监测网监测数据为例,重度污染水质断面多分布于海河、淮河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究其原因,黄河、海河、淮河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利用率较高、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长年居高不下的污染物排放累积效应严重影响水质改善;重污染行业集聚、排放强度大、城市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等因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最终影响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001—2012年成都市河流水质类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市河流Ⅰ类~Ⅲ类水质类别占比从"十五"期间的35.5%上升后,能多年稳定在61.5%~71.8%之间;岷江内江劣Ⅴ类水质占比从"十一五"的4.5%飙升至2012年的33.3%,水质恶化情势令人担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都江堰水文站2011—2012年连续2 a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岷江出境断面黄龙溪、岳店子水质多年不达标,形势堪忧。为此,提出有效划定全市人口、经济生态红线,建立入境断面水质监测管理与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联动机制,发掘和推广水质持续改善区域先进管理经验,着力Ⅳ类水域治理,是实现成都市河流水质污染控制目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水环境管理与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为科学评价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基于基础资料数据库,遵循全面性、区域性、易量化性等原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详细分析了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进一步揭示了2020年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并对主要超标因子进行了深度解析。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的实施,2015—2020年黄河呼和浩特段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下降了75.87%。在时间尺度上,各断面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由2015年的93.81下降至2020年的22.64,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由G4转为G2,对应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由中度污染转为较好;在空间尺度上,上游水环境质量优于下游,城区段水环境质量较差。此外,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水体当前仍存在氨氮超标问题。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黄河呼和浩特段的水环境质量,可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背景值反映了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是确定区域环境污染程度的基础,在环境质量评价、政府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具有矿产背景的区域,由于其水文地质环境复杂,传统背景值的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笔者以明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文分析工具,结合实际采样检测,将流域内氟化物的来源分为4类,单独进行估算,并利用研究区出境断面处的多年历史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预测精度达到89.4%;最后只考虑自然因素对总量的贡献,计算出河流中氟化物的背景值为1.72 mg/L。  相似文献   

15.
黄河白银段水质灰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监测服务于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得以更客观地反映其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把水环境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求在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尝试,通过灰色评价结果最终得出黄河白银段各断面的水质级别和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兰州段苯系物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河兰州段(小川-宁安波)污染源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数据评价了苯系物对该河段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兰州河段除小川断面未受到污染外,其它各断面已受到了严重污染,苯、对二甲苯污染指数超标数10倍。并就今后兰州段开展苯系物的监测,促使废污水达标排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BP双隐含层神经网络水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同时采用双隐含层来提高网络精度,选取DO、IMn、COD、BOD5和NH3-N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BP双隐含层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2012年黄河水系下河沿断面的各月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同时与BP神经网络、模糊层次评价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BP双隐含层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时,均方误差小,多次运行的结果始终一致,评价结果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滹沱河忻州段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劣Ⅴ类河长比例总体呈先波动(1993—2003年),再波动上升(2004—2008年),最后快速下降趋势(2009—2011年);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2.15、平水期1.75、枯水期1.28,4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DO、CODMn、挥发酚、氨氮。空间上,界河铺-济胜桥段指数最高,水质最差,出境段面南庄水质最好,下茹越、西留属、崞阳桥断面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此,将滹沱河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与生态恢复区进行分段管理。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GDP、人口数量是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05、0.919和0.809。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王国朝  张晨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26-230,244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在2007年乌鲁木齐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点位上,对乌鲁木齐河进行水质分析,并分析了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跃进桥断面和英雄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功能要求,供电公司桥断面和高家户桥断面水质能达到农业用水标准需求,且能实现Ⅳ类水域功能。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类是跃进桥断面、英雄桥断面的主要污染物,供电公司桥断面和高家户桥断面水质主要受石油类等有机污染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磨河2001—2010年各断面实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近十年该流域各断面主要污染物超标情况,沿程变化特征及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搪瓷厂泉断面、七纺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下游联丰桥断面、米泉桥断面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超标污染项目逐年增加。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浓度值在联丰桥断面直线上升,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