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服务业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烧烤油烟对室内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烧烤油烟不仅有燃料燃烧产物,而且还有加热烧烤食物和烹调油产生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造成室内空气混合污染。该课题以烧烤餐馆为例,对烧烤餐馆混合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比较了不同排风方式对消除污染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 烧烤餐馆污染调查11 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宣武区的主营烧烤餐馆进行随机抽样,抽取13家主营烧烤餐馆进行调查12 调查及监测内容:(1)一般情况调查:餐馆环境、规模、通风换气情况、燃料种类、烧烤炉数量、烧烤食物种类、用餐人…  相似文献   

2.
对烧烤类肉制品产生的油烟的成分进行了半定量的分析,提出了对烧烤类内制品油烟的采样、前处理及分析方法,为烧烤类肉制品油烟污染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自中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天津市静海区下狠手、出重拳,广泛深入开展环境保护自查自纠大检查,特别是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举报问题,高度重视、迅速处理,坚持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在全区上下引起强烈反响。针对静海镇东方商业街存在露天烧烤,产生噪音和油烟污染的信访问题,静海区联合执法人员依据《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当场取缔露天烧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烧烤非常流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露天的烧烤摊和各类烧烤聚会。但烧烤所产生的微颗粒、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氯氧化物等都具有较强的污染性,对周边群众健康产生危害,并进一步污染大气环境。对此,建议构建相应的防范机制,包括完善法律与管理办法、严令查处、加强宣传、采用环保型烤箱设备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尼日利亚的三个主要地区(北、东西部)筛选的被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的日用消费品中,乳制品受亚硝胺污染程度最低,而加调料烧烤的肉类及鱼类食品受污染程道最高。另外,当地人用高粱酿造的饮料,受亚硝胺污染程度亦很高。西部的食品比另两个地区的食品受亚硝胺污染程度高。本文讨论的是亚硝胺污染物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阜新矿区开采于1897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以前只重视生产,忽视环境保护,“三废”污染遍布百里矿山。近几年来,矿务局领导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环境建设,在企业亏损11084万元的情况下,还列资20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和缓解了矿区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水平不断上升,烟尘治理达标率93.5%,工业窑炉治  相似文献   

7.
正广元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己任,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良好生态作为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手抓原发性污染治理,一手抓输入型污染防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入选的全国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5年成功被列入国家第二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市区环境质量,推动济南市容貌工程的实施,市政府下发通告要求各类露天烧烤摊点一律取缔。1999年4月份以来,各区环保部门联合城建等部门进行了取缔露天烧烤大会战,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战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给这项工作带来很大难...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典型餐饮企业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选取北京市餐饮业中的烧烤、中式快餐、西式快餐、川菜和浙菜这5种典型菜系,借鉴EPA相关方法,对典型餐饮企业排放油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了各菜系排放VOCs的浓度水平和组分构成.结果表明按基准风量折算后,烧烤的VOCs排放浓度水平最高,达到12.22 mg·m-3,中、西式快餐、川菜和浙菜为4mg·m-3左右.5种典型菜系中,烧烤的VOCs排放组分构成与非烧烤类菜系具有明显区别,主要组分有丙烯、1-丁烯和正丁烷等.非烧烤菜系的主要组分是乙醇,其中西式快餐排放的醛酮类有机物比重较高.通过分析各菜系的单个灶头基准风量浓度可知,同等规模的烧烤类餐饮企业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高于非烧烤类餐饮企业,应是重点管控对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践的关注点已经从原告资格问题转移到了环境公共利益的救济问题,多起生态修复案件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2014年12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广州市白云区鱼塘污染公益诉讼案虽然是一件小案,但该案也集中了环境公益诉讼诸多核心问题.本文通过该案,分析了污染转移过程中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污染事件中公共利益的认定,生态修复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等问题.文章认为,生态修复作为新兴的、复杂的法律救济手段,司法实践在运用这一手段时面临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通过酸浸法浸取油页岩灰渣中的铝酸钠溶液。采用焙烧活化方法将废渣中含铝的低活性晶体物质活化为高活性半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利用酸浸法浸取焙烧后的高活性含铝废渣,得到铝液;依据试验分析了影响酸浸法浸取铝酸钠溶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浓度和浸取温度;得出酸浸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h,选用酸浓度40%,浸取温度60℃,此时油页岩废渣铝浸取率为75%。  相似文献   

12.
钠化氧化法回收电镀污泥中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温焙烧-钠化氧化法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重金属铬,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焙烧温度、污泥与碳酸钠之比、水浸时间、焙烧时间。采用正交实验找出最优的操作条件为焙烧温度650℃、污泥:Na2CO3为1:1、水浸时间1.0h、焙烧时间2h。试验表明回收铬的质量可达到污泥质量的8.34%,铬回收率可>90%。  相似文献   

13.
对某公司烤鳗废水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通过改进萃取装置和萃取方式,在实验室内取得了良好的鳗油回收效果,回收率达到了95%以上。在实际工程处理中采用“萃取-SBR-中和-吸附”处理工艺,回收水中大部分的鳗油,萃取剂循环使用,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或实现达标排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工业废渣制备生物质裂解用催化剂载体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赤泥和粉煤灰为原料,无水碳酸钠为造孔剂,制备了用于生物质裂解的催化剂载体。探讨了载体的焙烧工艺、最佳配方及其最高焙烧温度,并对按最佳工艺条件所制备的载体进行了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中废旧催化剂处理困难的问题,对用于某石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长达5年的废旧臭氧催化剂进行了焙烧再生研究.通过焙烧能够有效燃烧去除催化剂表面及孔隙中的有机物质,增大催化剂孔径和孔隙率,从而恢复废旧催化剂的部分活性.单因素试验对催化剂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优化结果表明:(1)随着焙烧温度从200℃提高到500℃,再生催化剂用于臭氧催化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TOC(总有机碳)的去除效果逐渐提升,500℃时TOC去除率可达44.30%,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去除效果提升不明显.(2)焙烧时间为2、3、4和5 h时,再生催化剂处理石化废水效能随焙烧时间增加先升高再降低,4 h时TOC去除效果最好.(3)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优化焙烧条件(500℃、4 h)下得到的再生催化剂对石化废水生化出水的TOC去除率可达新催化剂的77.46%,相较于新催化剂,再生催化剂的颗粒尺寸和平均孔径减小,而比表面积有所增大.(4)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索了废水中有机物和三维荧光测试结果的相关性,认为荧光区域积分体积可以间接反映石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也可间接反映臭氧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显示,直接焙烧可以作...  相似文献   

16.
王强  王琪  周全法 《环境工程》2012,(3):89-92,95
印刷电路板废粉末料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以报废印刷电路板经机械粉碎和分选后的非金属粉(铜含量1%~5%)为原料,采用"氨浸—脱氨—干燥"的工艺制备碱式碳酸铜,设计了实验装置,考察了氨浸分离工艺条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铜的回收率达到98.8%以上,获得了纯度不小于98.0%的碱式碳酸铜,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7.
粗苯精制废酸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焙烧法处理废酸,研究了焙烧法处理粗苯精制废酸的工艺过程,探讨了最佳运行参数,优化了工艺流程。实验表明该法处理废酸的效果良好,并具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对焙烧炉筒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考虑热应力、压力和重力对筒体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了焙烧炉关键部位的蠕变疲劳寿命,同时探究进气温度、保温层及对流系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应力是影响结构强度的关键因素;焙烧炉筒体在许用蠕变变形量为5%的情况下,其使用寿命超过设计寿命;在筒体加热过渡段铺设保温层,降低与外界空气对流和提高进气温度,有利于降低筒体应力。  相似文献   

19.
以蒙脱石为原料,粉煤灰为激发剂,添加一定量的黏结剂混合造粒制成复合颗粒吸附剂,用于处理含Zn2+废水,实验研究了蒙脱石/粉煤灰混合比例、焙烧温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复合颗粒强度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复合颗粒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蒙脱石与粉煤灰的混合比为6∶4,焙烧温度105℃,硅酸钠的添加比例为15%(蒙脱石/粉煤灰混合物质量)。制成的颗粒吸附剂不仅吸附效果好,而且其散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凌海波  李政  王坎 《环境工程》2013,31(2):72-75
介绍了传统钠法焙烧石煤提钒生产工艺的原理及烟气污染物产生和治理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焙烧工艺及烟气污染防治技术,阐述了工艺原理,并与传统工艺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基于中试试验报告及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烟气污染物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针对烟气排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旨在为石煤提钒企业在烟气污染物治理控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