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以典型中国矿业城市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对徐州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徐州市EKC存在着正U型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意味着徐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人均GDP对徐州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回归分析,对徐州市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指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可以实现一种倒U形关系,即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相关实证研究不断证实或充实了这一理论.通过大量有关EKC研究可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正确的政策指导、法律法规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以缩小环境与经济的两难区间而扩大双赢区间.绿色GDP核算模式正是把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能源消耗相结合,综合反映出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海岸带环境效应与产业调整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对盐城海岸带经济增长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化肥施用量、有效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效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人均SO2 排放量、有效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农药使用量为盐城海岸带环境指标.进行三次曲线回归模拟效果较好.盐城海岸带环境综合污染指数的EKC 曲线和化肥使用总量的EKC 曲线呈现“倒U”型,并且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有效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有效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EKC 曲线呈现“U”型,可以看成是EKC 曲线两个“倒U”型的组合.贡献率较大的第一主因子包括种植业、化工、建筑、皮革制造、纺织、冶金电镀等行业.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及EK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核算2008~2018年三峡库区19个区县农业面源污染TN、TP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探究了库区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演替关系.结果显示,库区农业TN排放波动减少,TP波动增加.各区县的TN和TP年均排放量分别在374~6046t和105~1267t之间.其中,农田化肥与畜禽养殖单元的总产污贡献率达80%以上.库区TN排放强度、畜禽养殖与农村生活单元的TN、TP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EKC关系,目前已跨越拐点.农田化肥TP排放强度、水产养殖与农田固废单元的TN、TP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直线型"EKC关系,处于与经济同步增长的阶段.建议重点升级农田化肥单元的污染防控能力,以配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区域氮磷减排.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环境Kuznets曲线(EKC)原理,对大连市与环境相关工业废水排放及工业废气排放量指标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均GDP数据的进行分析,建立了大连市环境Kuznets曲线(EKC)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连市工业废水与工业废气EKC趋向于具有二次曲线特征的倒"U"型.通过计量经济学理论计算,得出大连市环境质量良性转折点,从而得出大连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应大力发展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47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以工业烟尘、工业废水和工业SO2为例对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类型影响资源型城市EKC的形状与转折点,同种污染物在不同资源型城市的曲线不完全相同,转折点在污染较重的资源型城市及人均GDP较低的资源型城市出现更早;资源型城市的EKC与全国的EKC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曲线下资源型城市的转折点出现更早。基于此,论文提出资源型城市应积极进行环境治理、实施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范围,以促进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太原市2010~2018年工业“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数据,拟合太原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于情景预测法对太原市未来EKC曲线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太原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分别拟合的曲线均已超过EKC曲线模型拐点,城市化进程已经处于后期。通过大气环境EKC曲线的情景模拟可知,无论采用哪种情景模式预测,太原市都将在未来15年内完成EKC曲线模型中倒“U”型的后半段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国志 《环境工程》2018,36(2):142-146
基于1965—2015年数据,利用变参数模型,对中国碳排放EKC拐点的存在性及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与人均实际GDP之间的关系可分为2个阶段,1970—1989年不存在EKC曲线和拐点,而1990—2015年存在典型的倒"U"型EKC曲线和拐点。随着经济增长,碳排放EKC拐点总体呈现提前的趋势,根据2015年数据计算,到达碳排放EKC拐点要79年左右。碳排放强度下降能使碳排放EKC拐点大幅度提前,如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3%,可使碳排放EKC拐点提前24年左右;如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5%,则可使碳排放EKC拐点提前33年左右。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与之对应的海洋环境污染状况也日益严重。本文以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以面板数据模型为理论基础,以三次EKC曲线为技术支撑,在对数据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构造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分析模型,最后对模型拟合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和总体分析。通过分析得到: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变化趋势一致,总体趋势的EKC曲线呈"N"型,海洋环境污染不会随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自发解决,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适用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
胡秋灵  李雅静 《环境工程》2016,34(1):135-140
提出扩展的EKC模型,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经济强度3个维度,实证研究了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影响的省际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约23%的省份不满足EKC模型,且曲线各异:呈双U型、锯齿型、阶梯型等,满足EKC模型的省份,拐点也明显不同。2)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强度对空气污染影响的省际异质性均比较大,约19%的省份第二产业占比对空气污染的贡献度远高于其他省,约55%的省份出口贸易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3)3个维度中任一维度的经济发展指标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均显著,证明了扩展EKC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6,(3):62-65
现在,南越王墓的殉葬品已在博物馆的五个展馆陈列展示。这些珍品像一串珍贵的钥匙,通过它们,西汉南越国风情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