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建立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关键环节。文章在介绍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经验,分析保护区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补偿机制主体与方式,提出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根据生态补偿的基本特征,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统外部性的特点,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鹞落坪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围绕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运用生态补偿这一手段来有效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功能保护区对于维护我国重要生态功能、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划设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本文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类型、涵义、空间布局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切实做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于HJ 913-2017《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对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评分.以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价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的建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总体较好,平均得分为81.41分.从分布地区来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相对较好;从建立时间看,评估总得分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时长呈正相关;从规模看,评估总得分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小呈负相关;从自然保护区类型看,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要优于野生动物类型.②从管理基础、管理措施、管理保障、管理成效、负面影响5项评估内容来看,管理基础得分相对较高,管理保障得分相对较低.③从全部指标的评分情况来看,保护对象变化和资源调查2项指标的得分相对较高;开发建设活动影响、专业技术能力、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动态监测4项指标的得分相对较低.④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与评估总得分显著相关的指标为巡护执法、日常管护、专业技术能力、管护设施.研究显示,当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监测体系和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是制约其管理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陈传明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674-1684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当前自然保护区决策者、社区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从公共管理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等方面探讨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外围层,其中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具有高影响力、低利益/高公益,追求生态效益;当地社区为高影响力、高利益,追求经济效益;非政府组织具有低影响力、高公益,追求社会效益;企业与旅游公司具有低影响力、高利益,追求经济效益。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围绕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的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主导型,社会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指导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型,经济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指导下的企业与旅游公司管理型以及社区共同管理型。  相似文献   

6.
生态     
大丰将建江苏省最大生态湿地景区近日,江苏大丰市生态湿地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评审论证。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087km2,以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市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江苏最大的生态湿地旅游景区。(大丰利建志海)江苏东台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大纲》近日通过江苏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大纲计划该市“十五”后3年新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绿化带等8个生态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生态市。(东台孙国祥)近年来,江苏句容市采取“控…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周边社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本文以环境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田野调研、文献研究和人类社会学及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保护区的破坏历史、破坏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保护区现有管理机制和政策存在的问题,揭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的根源,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构建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局;构建社区公共机制;构建生态扶贫模式,健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民"改变生态移民思路;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实施独立的监测评估;开展有特色的自然教育。  相似文献   

8.
鸦来公路鹤峰县城关至宣恩县当阳坪段改建工程受走廊带限制经过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文章在未修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前提下,对原有公路自然保护区段进行植被恢复缓解自然保护区新建公路的影响,并对上述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总体效果呈现正影响,在保护区内实施生态影响"以新带老"建设工程可行,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修编时考虑增加对有利于保护区的工程允许建设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选择盐城湿地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丹顶鹤、雁鸭类和鸻鹬类作为盐城湿地越冬水鸟的代表性物种,选取生境景观类型、土地占用以及人为干扰作为影响因子,利用ArcGIS分别做出三个影响因子对于越冬水鸟生境影响分布图,采用图形叠置法对各因子生境影响进行叠加.据此,以越冬水鸟适宜生境面积的变化来反映建设项目对于越冬水鸟的累积生态影响.并且提出设立鸟类监测救护站和栖息地补偿等生态措施来减少建设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主要由红树林、基围塘、陆域林地和海域等部分组成,其中红树林面积为82.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38%,并总结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最后对红树林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动态状况,对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63年以来聚落(人类活动的中心场所)空间格局演变的梯度效应。结果表明:①在自然保护区自核心区到外围区,聚落规模、等级、形态等格局信息及其动态演变的梯度效应明显;②根据不同梯度区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土地覆盖的影响特点,今后茂兰保护区规划管理应该考虑将洞多聚落迁出,使其不对核心区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要加大对实验区聚落用地的管理力度,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③设立保护区后,自核心区到外围区,景观多样性降低,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变化进一步接近200,景观基质(森林)斑块增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④应加强保护区缓冲区距聚落200~800 m内的土地利用方式管理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辉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湿地、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及其赖以生存的生物物种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辉河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呼伦贝尔市乃至东北地区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保护好辉河自然保护区作了简要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本文以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为例,根据保护区管理层次的划分及海域特点,将海域划分为西港海域、同安湾口、九龙江河口、西南海域、东部海域、同安湾、大噔海域7个区域,采用专家调查法,估算不同海域对海洋保护区价值的贡献率与单位面积海域的价值,以及各海域中填海造地、港池/锚地、桥梁建设、采矿、修船/造船、旅游娱乐、海底工程、排污、航道、施工10大类人类活动对海洋保护区的损害程度,建立了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估算模型。以填海造地活动为例,计算了该活动对厦门海洋保护区不同区域的生态损害补偿标准。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目前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保护区基本情况和社区经济现状及区域经济的特点,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的目标,提出了社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高原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是千百年来草原生态环境得以较好保存下来、未遭到明显人为破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重要的世界民族文化遗产,本文就呼伦贝尔市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传统游牧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一简要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间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基于“理想参照系和关键指标”的理念,提出量化关键指标阈值和生态系统质量的算法,并以额尔古纳、辉河和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具体的评估工作。研究发现:(1)额尔古纳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84.59)显著高于辉河(69.26)和锡林郭勒保护区(63.41)。(2)三个保护区不同功能区间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无显著差异。(3)2000—2018年,额尔古纳和锡林郭勒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辉河保护区无明显变化。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能科学、快速地评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现状及变化,可量化其恢复潜力,并能实现评估结果间的比较,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年至2019年的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开发干扰指数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面积下降,而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水域湿地等面积增加。变化面积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7.0%,减少的草地和耕地等主要转为建设用地、水域湿地,主要表现为实验区内盐田和养殖塘面积的增加。200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逐年增大,2005年之前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轻微;2005年至2016年人类活动干扰剧烈,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增加迅速,以盐田和养殖塘的开发为主要影响因素;2016年后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开发干扰指数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干扰呈现从轻微到剧烈再到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水利工程一般指为当地提供防洪除涝、供排水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涉及地域范围较广,对生态影响往往具有宏观影响、区域性影响等特性,其生态环境影响与民生息息相关。本文以黑龙江省最大的湿地——扎龙湿地附近的“三江平原近期防洪治涝工程”和“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两个国家“十一五”重点大型水利工程为例,简要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见的难点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