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生产事故理论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行的HSE管理体系,就是以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为目的,以不间断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活动为核心,保证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对多起航空事故的分析中,德国飞行员帕布斯·海恩发现,每一起事故发生之前总有一些征兆表现出来,但是人们要么没有注意去发现,要么即使发现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他提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就是著名的“海恩法则”。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曾提出一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个事故先兆以及1000个事故隐患。这一串数字说明,任何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都是有先兆的。有这样一起案例:一台设备,自身存在隐患,转动声音异常,在违章指挥下超负荷运转。  相似文献   

4.
受"墨菲定律"及"海恩法则"的启示,指出发生事故是可能的,但是可以预防的,并分析了导致武器装备维护和使用中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与对策,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预测是消除设备事故的良策东北制药总厂赵玉琛企业中,凡有设备运行的环境中,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都有安全和不安全因素存在。正因为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才容易导致各类事故发生。俗话说得好:“水未到先垒坝”。在生产实际中进行设备事故预测则可以将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6.
"海恩法则"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人以严谨著称,帕布斯·海恩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海恩的严谨,首先会让我们想到“海恩法则”。  相似文献   

7.
彭展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12):I0001-I0001
日前,国务院严肃处理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被定性为“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故及事件的处理,为我们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再度敲响警钟。有媒体报道,吉林石化公司已将每月的13日定为“事故反思日”。安全环保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丁点儿侥幸和松懈。“对照先进找差距,制定措施抓落实”,我们各企业在传承安全环保管理这一“传家宝”的同时,是否也能对照外界发生的事故找差距,制定措施抓整改呢?“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事故的背…  相似文献   

8.
炼油厂处理易燃易爆化学品,存在高温、高压,是最危险的化工企业之一。世界范围内炼油厂近几十年发生的严重事故见附表。现就所发生的事故简要分析如下:事故类型火灾 据估计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发生每起造成财产损失超过100万美元的火灾61起,超过50亿美元的19起。据此和英联邦统计数字,估计在20~30年,炼油厂就发生一起损失在50~100万美元或更多的火灾事故。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的起数估计是上述数字的三分之一。这表明防止炼油厂火灾是极其重要的。爆炸 大约有50%大型炼油厂火灾会引发爆炸。在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  相似文献   

9.
水质安全预警对于预防水污染事故发生、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水质安全预警模型只能对渐变式水环境污染事故或已经发生且有明显征兆显现出的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无法对没有明显征兆的突发式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有效预警。针对这一问题,将Petri网的跃阶思想有效地纳入传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对模型逻辑拓扑网络的结构性调整,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构建了可以对突发式水环境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预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太湖水质安全预警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将TN、TP、透明度等指标纳入跃阶因子的基础上,模型可对太湖多次发生的水华事件实现准确预警。该结论为研究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在挪威埃科菲斯克北的Bravo号海上石油勘探平台曾发生过严重事故,海面顿时出现大量溢油。这种新型围油栏曾在这次事故中被用来回收海面溢油。这种围油栏的特点是,当海面出现暴风雨时也能使用,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其它办法是无效的。这种围油栏一次能迅速铺展2公里的长度。通常是先把溢油围起来,而后用专门的油回收装置从海面回收  相似文献   

11.
对事故进行有效的预警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分析了目前我国冶金企业的事故预警现状,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冶金企业事故预警体系建设中,通过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实现对事故征兆的动态感知,融合各种通信网络,将信息准确传输到应用层进行预警分析,预测状态的发展趋势,并在警情转化为事故之前及时解除危机,使工作重心由事故处理转变为事故预警,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情景构建的理论,以近10年同类型事故案例和安全评价报告为基础,依据"最坏可信"的原则,确定所选风险点可能发生的最严重事故,运用CFD软件,对事故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推演事故过程,设计情景节点,按照"情景—任务—应对"的思想,梳理应急任务,检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准备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5,(12):77
每座核电站都十分注重安全,设有一系列的安全保护监督测量措施,设备先进,自动控制程度高,技术要求严格,人员素质精良.一个目标,就是从各个方面来保证安全.事实也是这样,世界核电史上一直保持很高的安全运行记录,核电迄今仍是安全的能源.但这并不是说核电就绝对不会发生严重事故.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型工程,小事故就会涉及到各方面,何况人也有误操作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底国际海事组织公布了1986年至1982年期间海洋液货船严重事故统计分析。自1978年以来。国际海事组织每年都公布这种统计分析,其目的在于从中吸取教训,研究改善措施,促进液货船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进行这项工作的起因是1978年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卡迪兹”触礁断裂,所载近23万吨原油流入海中,造成严重污染。海事组织决定建立液货船事故统计分析指导小组,要求各会员国提供严重事故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定期公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事故为例,简要介绍了事故对人类居住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核事故不仅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层,造成全球性放射性污染,并使欧洲居民接受额外辐射剂量。人体健康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针对化工企业大气环境风险源的突发泄漏事故健康风险分级方法较少.通过设定可信最严重事故场景,计算环境风险源在现有风险管理水平和当地可预期气象条件下的事故影响概率和健康危害,获得健康风险(包括急性暴露风险、死亡风险和综合健康风险)并划分风险源等级,由此建立了一种考虑公众健康的大气环境风险源定量分级方法.将方法应用于太原市某化工企业液氯储罐区健康风险评估,获得了各风向下的事故影响概率、后果和风险玫瑰图,显示风险源的健康风险与周边公众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在可信最严重事故场景下,综合风险最大值为4.88×10-6,特征风向为S风向,风险源等级为极高风险(Ⅰ级).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1,(8):54-55
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进入场外应急状态时,核应急管理部门将会根据当时事故情况组织周围公众采取如下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隐蔽隐蔽,在应急响应时,迅速进入砖或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吸入内照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一种比较容易采取的代价较小、在事故早期可能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企业推行“5S”管理,既是防止员工发生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有效消除在工作现场留下安全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严重事故得到更多的重视,严重事故的研究重点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介绍了严重事故的基本概念、一般进程、主要现象之后,列举了相关核电厂严重事故的研究重点,并对各研究重点做了说明。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啸先后摧毁了福岛核电站多路供电设施,导致核电站堆芯缺乏冷却,燃料棒裸露、升温、损坏,造成了7级严重核事故。迄今,世界范围内核电厂严重事故共发生了三起,分别是1979年的美  相似文献   

20.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29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出来(不包括惰性气体,约释放50兆居里核裂变产物)。事故发生后,我们及时地采集了上海地区的空气气溶胶、水,以及粮食、油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