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拥有最大沼泽分布面积的省份,同时也是湿地大省和最主要的世界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开发,黑龙江省湿地受到严重破坏,虽然经过不断地保护和修复,但仍存在各种不足。通过阐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的现状,分析出湿地保护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其相应的改进政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未开发前分布着广阔、成片的平原沼泽湿地,由于近几十年开发建设,原始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本文通过湿地经济价值分析,说明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来开发前分布着广阔、成片的平原沼泽湿地,由于近几十年开发建设,原始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本文通过湿地经济价值分析,说明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湿地被大量蚕食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但近几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许多湿地已名存实亡,成了干地。 50年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面积有536万公顷,占整个平原面积的80.2%,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在世界上亦属罕见,但现在只剩下难以连片的斑块状湿地113万公顷。短短的50年,湿地锐减了79%!当年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出门能看到树,抬头能望见鸟,下水能摸到鱼,然而,现在这些野趣已成了大人讲给小孩听的遥远故事。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沼泽面积…  相似文献   

5.
对从湿地分区动态变化多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在1986~2000年期间,黑龙江省天然湿地面积减少率为24.2%,丧失湿地功能面积最大的是三江平原区域,并根据分区动态变化数据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东部地区湿地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2000和1988年遥感数据,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湿地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但分布不均;人工围垦、农业生产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中东部地区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湿地面积缩小,导致湿地功能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区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典型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研究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解译了2000—2018年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计算了江汉平原湿地以及区内典型湿地(洪湖湿地、长湖湿地)面积的变化,并通过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分析了湿地面积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量、地表水水位、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江汉平原湿地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湿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面积小、东南面积大的特征,位于江汉平原东南部的洪湖湿地演化趋势与位于西北地势较高处的长湖湿地演化趋势略有不同;洪湖湿地位于江汉平原地下水排泄区,受到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排泄量变化的影响,人工养殖鱼塘对洪湖自然湿地面积的影响也较大,而长湖湿地位于江汉平原地下水径流区,其湿地面积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主要是由补给湿地的大型河流水电站调蓄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5-2015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水体数据集,探究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及其对应的水体变化特征,并使用Logistic模型进一步揭示湿地受损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减少了665.15 km2。湿地受损区域大多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县、仙桃市等,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旱地侵占湿地引起的;湿地恢复区域大多分布在仙桃市、武汉市,主要表现为由水田向功能湿地转变。(2)20年来,湿地的变化与其水体的退化或增长变化特征相似,即湿地受损区的水体面积减少,湿地恢复区的水体面积增加。(3)Logistic回归表明,建设用地、降雨、GDP是影响湿地受损风险的主要因子,其中人类活动是湿地受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三江平原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湿地面积两者间的合理比例,使之既能保证粮食生产,又能维持湿地的必要功能,论文首先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历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效益和湿地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反映两方面和谐共存程度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湿地环境是比较协调的。该时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70×104hm2,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约为195×104hm2。此结果可以作为设定三江平原湿地恢复程度的一个参考标准。在该标准下,按高单产水平计算,黑龙江省可提供2930×104t粮食,而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和鸟类的种类数约可分别恢复到建国时水平的70%和80%。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损失严重,损失面积为1.34×104km2,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1.4%,天然湿地相对损失率为14.3%,主要转化为耕地。三江平原湿地区的湿地率下降最明显,天然湿地损失面积为9 935.2 km2;松嫩平原湿地区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增加1 141.9 km2。气候变化影响叠加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沼泽湿地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显著的湿地类型,损失面积为16 091.4 km2。气候要素和人文因子对湿地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人类活动的变化更加能够主导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多松  孙建明 《环境工程》2006,24(2):44-46,36
本文结合某干法选煤厂除尘系统改造,通过现场测试、存在问题分析以及理论计算等,实现了对煤尘控制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改造方案实施、调试及运行情况,提出了对点多、量大、面广等特殊尘源进行控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罗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0):144-146
基于研究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定量分析了普兰店市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普兰店市旱地景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其面积比例为47.1%,林地景观的面积比例也较大,草地和沼泽地的面积比例较小.平均斑块面积0.82 km2/个,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5,优势度指数为0.73,均匀度指数为0.62;(2)大部分旱地景观分布在普兰店市南部,林地景观大多分布在北方.城乡用地、水田则相对集中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3)普兰店市的生态环境指数为0.40,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一般.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海地区的湿地类型、分布、湿地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加强湿地研究的重点领域。上海地区自然湿地面积为43009hm^2,以海滨沼泽为主;人工湿地以稻田为主,约为250000hm^2,湿地中的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相当丰富,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上海的湿地利用以发展农、林、渔业为主,工程利用率则呈逐年增加的势头。加强对湿地资源的动态研究,对湿地的环境功能,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及人类活  相似文献   

14.
定量分析滑坡孕灾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变维分形理论,应用累计变换和次数和分维值两个分形指标,对研究区内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构建滑坡敏感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分形学依据。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岩土类型和坡度等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较高,是研究区内滑坡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断裂构造和河流两个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较低,对研究区内滑坡空间分布的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OMC)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was synthesized and tested for use as an adsorbent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disposal. Benzene, cyclohexane and hexane were selected as typical adsorbat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molecular sizes 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spite of their structural differences, high adsorption amounts were achieved for all three adsorbates, as the pore size of OMC is large enough for the access of these VOCs. In addition, the unusual bimodal-lik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gives the adsorbates a higher diffusion rat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dsorbent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and carbon molecular sieve. Ki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adsorption barrier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difficulty of VOC vapor molecules entering the pore channels of adsorbents. Therefore, its superior adsorption ability toward VOCs, together with a high diffusion rate, makes the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a promising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VOC disposal.  相似文献   

16.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OMC)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was synthesized and tested for use as an adsorbent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disposal. Benzene, cyclohexane and hexane were selected as typical adsorbat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molecular sizes 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spite of their structural differences, high adsorption amounts were achieved for all three adsorbates, as the pore size of OMC is large enough for the access of these VOCs. In addition, the unusual bimodal-lik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gives the adsorbates a higher diffusion rat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dsorbent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and carbon molecular sieve. Ki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adsorption barrier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difficulty of VOC vapor molecules entering the pore channels of adsorbents. Therefore, its superior adsorption ability toward VOCs, together with a high diffusion rate, makes the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a promising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VOC disposal.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地下水水资源特征与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天然水体的改造作用以及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而产生环境地质问题。淮北地区阜阳、界首、淮北等城市由于超采深层地下水而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两淮矿区、沿江铜陵等矿区由于采矿疏干排水和开采岩溶水造成地下水枯竭、水资源污染、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引发岩溶、土洞塌陷。淮北的界首-利辛-固镇一线以北地区由于区域高氟水分布而引发地带性氟病和龋齿等疾病,大别山区和皖南地区因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好,水交替快,水碘含量低,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淮河、巢湖水污染严重。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北地区区域性缺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及各种水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地区近7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的水文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文系统分析了石家庄地区70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历史,结合水文资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环境变迁的影响。并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结合室内水化学和氚同位素测定,确认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通过河道得到线状的垂向补给,和上游含水层的侧向补给两种天然途径。城市及工农业发展改变了区域水循环系统的补排结构。河流断流减少了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造成地下水的补给源从原来的天然垂向补给和上游的侧向补给,变为单一的侧向补给。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已成为区域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其中用于农业灌溉的大部分以蒸发、蒸腾的形式耗散于大气,无法回补。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下水化学类型转变及其空间分布显示了水量和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镇江市域内主要优势种树麻雀作为指示种,通过对种群数量、时空分布、不同生境分布、栖息地和森林植被等方面对树麻雀的生态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生境中,分布密度以乡村与城镇最高,农田次之,森林、灌丛及水域最低;植被变化、城乡建设、以及农药、化肥的施用是引起某些鸟类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与环境关系密切,其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群落参数变化反映和预示了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降尘对甘肃大气环境背景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近15年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较大沙尘暴个例,就沙尘暴对甘肃境内大气环境背景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使用降尘背景观测点的大气降尘资料和样品,统计、分析和研究了沙尘暴降尘在各地区的沉降量、分布范围、化学组分和粒度分布特征等问题.研究认为:沙尘暴不只是一种特异的灾害性天气,同时它还是一种跨地区的大范围大气污染现象;在无湿沉降机会时,它会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影响和污染区域也会更大;沙尘暴还会向下游地区输送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和长期的影响;沙尘暴降尘量在甘肃的分布是以河西走廊东部为中心,向大气环流下游地域扩散,形成一个自西向东南迅速递减的梯度分布状态.受沙尘暴降尘的影响,近15年来甘肃省大气自然降尘背景值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