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是0.03克,国家规定排放标准不得超过0.1毫克/升,因此,含氰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较多,如硫酸亚铁法、漂白粉法、电解氧化法、臭氧法等。目前国内大部分工厂采用漂白粉法及电解氧化法。漂白粉法处理,方法简单,但处理后有污泥,存在二次污染。电解氧化法投资大,耗电量大。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用空气中的氧氧化分解氰化物,使之成为二氧化  相似文献   

2.
电解催化氧化工艺在高浓度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浓度污水的基本现状,处理对策,并着重介绍了高浓度污水处理时采用的电解催化氧化工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电解催化氧化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液体火箭燃料剂混胺—02,是有毒物质,不允许其废液直接排放。据文献介绍,可采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处理,但该法缺点是要消耗一定量的氧化剂,显然不经济,反应有时只氧化掉二、三乙胺,其中的异构二甲苯胺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的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常采用的是离子交换电解还原等方法来处理.但它们都有局限性,前者设备投资较大,后者对于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含量稍高时不易使用.这两种方法虽然处理后排放废水中的  相似文献   

5.
对含盐有机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pH 3.0,填充比(填料与废水的体积比)1∶1,微电解时间45min,气水比(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7.1%。多元氧化微电解工艺能使BOD5/COD由原来的0.10升高到0.32~0.41,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是预处理含盐有机电镀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维电极-好氧生物法联合处理酸性染料废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好氧生物法联合处理酸性大红G模拟废水,三维电解反应器填料为活性炭与玻璃珠混合物,平板电极材料为石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电解时间150min,活性炭/玻璃珠体积比为2:1,槽电压20V、pH为5、Na2SO4投加量1.5g/L,进水初始浓度2000mg/L。此时COD去除率及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49.78%和81.45%,废水BOD,/COD由0.12提高到0.42。电解后的废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12h后,出水COD为48mg/L,色度120倍,达到综合污水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对电镀镉工艺流程中出光、钝化及退镉进行了原理分析,得出上述工序必然会导致含镉的铬废水的产生。并提出了采用按铬废水处理后再通过添加重金属捕捉剂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电镀废水的处理质量,达到了标准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在实验过程中,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微电解法预处理可去除90%以上,剩余部分被后续工艺的微生物功能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对Cr6+含量为50mg/L,Cu2+含量为15mg/L,Ni2+含量为1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净化率达999%,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氰化镀镉漂洗水中氰化镉络合阴离子的离解程度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离子交换法 1.树脂的预处理 我们选用国产强酸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先用酸液或碱液处理。阴树脂最后用水洗至pH7~8,阳树脂最后分别水洗至所需pH,备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生物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在实验过程中,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微电解法预处理可去除90%以上,剩余部分被后续工艺的微生物功能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对Cr^6 含量为50mg/L,Cu^2 含量为15mg/L,Ni^2 含量为10mg/L的废水,经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净化率达99.9%,且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液氯法处理氰化堆浸提金工艺的废水及废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用液氯法处理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金矿矿渣和废水的试验过程、试验条件以及结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不仅克服了漂白粉处理法的缺点,而且可以使排放的矿渣及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C微电解-超声波/Fenton氧化一活性炭吸附处理高色度、高COD、高盐分、高毒性的仲丁灵农药废水.试验结果表明:(1)Fe/C微电解处理仲丁灵农药废水的最佳条件:pH为4,铁屑投加量为0.5 mol/L,Fe与C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4h.(2)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pH为4,FeSO4·7H2O投加量为0.03 mol/L,H2O2投加量为0.4 mol/L,反应时间为2 h.(3)在Fenton氧化的最佳条件下,超声波/Fenton氧化对COD去除率最高(平均约为80%).(4)当吸附时间为2 h、PH为6、活性炭投加量为20 g/L时.COD去除率可达90.5%.(5)采用Fe/C锻电解-超声波/Fenton氧化一活性炭吸附处理后,COD、色度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某年产1000 tYT工业杀菌剂的生产企业,其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传统的生物化学法处理难以达标。而采用核心的创新技术,电解氧化还原、氧化沉淀、微电解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再用传统的生物法进一步处理,从而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电镀前处理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成分复杂,用传统生化法难以处理达标。本实验采用Fenton氧化技术对前处理废水进行预处理,再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后续降解COD,使出水中COD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的水质要求。实验采用实际电镀生产废水,COD=300 mg/L,通过芬顿-生物接触氧化因素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去除率可达到83%以上,COD降到50 mg/L以下.最佳芬顿反应参数为:pH=3.0,COD/H2O2=1.5,Fe2+/H2O2=2,反应时间t=10 min;生物接触氧化法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7 h,进水pH在6~8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法处理苯胺废水 ,系统的氧化电极以恒电位法聚合制成高导电聚苯胺并压制成颗粒填料分多级填充在塔中形成固定床式电极。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电位扫描速度、苯胺浓度及温度对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 ,采用导电聚苯胺作为处理苯胺废水的氧化电极 ,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化学反应的电解电位 ,提高氧化电流和反应速度 ,它是采用铂电极处理苯胺废水消耗电能的 1/ 2 .78。  相似文献   

16.
综合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电镀废水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经采用微电解、破氰预处理,再经中和混凝反应、沉淀、过滤等处理工艺,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GB8978-1996)一级标准,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作清洗水.  相似文献   

17.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邓小红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0):1349-1352
详细介绍了铁屑内电解法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时就该法对六价铬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停留时间、pH值、铁炭比和铁屑粒径进行了动态试验,得到了较佳工艺参数,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用铁屑内电解+斜管沉淀池+微孔过滤机处理电镀含铬废水,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6%以上,出水各监测指标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该工艺投资少,处理成本低,运行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脉冲电解法、混凝沉淀法、芬顿氧化法、高铁酸钾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铁电极电解法和芬顿试剂氧化法均能脱除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去除有机物质。铁电极电解对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8.4%,COD去除率可达84.4%;芬顿试剂氧化对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9%,COD去除率可达85.8%。两种方法均能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运行成本,在达到同样出水标准的前提下,铁电极电解运行成本远低于芬顿试剂氧化,为3.67元/t水,而芬顿试剂药剂成本为8.67元/t水。  相似文献   

19.
含聚丙烯酰胺采油污水的有效处理是近年来困扰油田三次采油生产的一个难题。研究采用移动床生物膜技术与O3/UV/H2O2高级氧化技术的组合方法来处理含聚丙烯酰胺采油污水。实验结果表明,移动床生物膜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石油类有机物,但对聚丙烯酰胺几乎无效果。O3/UV/H2O2高级氧化技术可以降解污水中的聚丙烯酰胺。组合方法处理后的含聚丙烯酰胺采油污水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铁炭微电解-ClO2催化氧化处理酮康唑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铁炭微电解-ClO2催化氧化串联工艺对以甲苯、溴化钠、三乙胺、苯甲酸钠、米唑、二甲基亚酚、酮康唑母液等物质为主的酮康唑废水进行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75%以上。经过预处理的废水再按一定比例与冲洗废水混合,经PAC—SBR生化处理后,可使出水的COD、色度等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