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60)Co、~(85)Sr和~(134)Cs在非饱和黄土中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2年的野外核素示踪试验、实验室柱试验、批实验以及数值模拟,获得^60Co、^85Sr和^134Cs在非饱和黄土中迁移特征如下:(1)非饱和黄土上述核素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经2年的试验,^85Sr的浓度峰位在天然条件下迁移不到2cm,喷淋条件下迁移13cm;^60Co和^134Cs在天然和喷淋条件下迁移甚微。(2)^85Sr在喷淋条件下迁移出现两个浓度峰。(3)^60Co、^85Sr和^134Cs迁移“快成份”在环境的安全评价中不容忽视。(4)在含水量和入渗水量很低时,扩散对核素迁移起主导作用。(5)水入渗量对^85Sr迁移速度和横向扩散无明显影响。(6)静态法测定的Kd值比野外求得的值大。(7)核素在非饱和黄土中的延迟系数Rd不是常数。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基本安全目标是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有害影响.开展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量化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影响.90Sr是放射性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裂变核素.为了获取90Sr在干旱地区某处置场址包气带砂土中的迁移规律,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对其在砂土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场址,砂土对90Sr的吸附能力较弱;静态实验测量得到的分配系数与动态实验拟合计算得到的相差约一个量级;采用非平衡模式模拟该场址包气带砂土中90Sr的迁移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在饱和浙江红粘土中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层土柱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通过为期28d的饱和土柱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测定了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样品中的垂直剖面浓度分布及其迁移速度.为便于根据实际场址的入渗水通量确定这些核素的滞留因子,进行了氚弥散实验,测定了土壤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根据土柱装填密度、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计算出上述核素在红粘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红粘土对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核素均有较大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对137Cs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2388ml·g-1和7732,对85Sr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1432ml·g-1和4645.  相似文献   

4.
核素在非均匀介质中的迁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非均匀性明显的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候选场址,应用分形理论方法,在介质水力性质参数与介质结构分维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式来描述场址介质的非均匀性,并选择放射性废物中的代表性核素3H和90Sr,应用不同方法对核素迁移进行预测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方法预测的核素迁移浓度比参数直接回归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应用不同参数确定方法预测核素迁移浓度时,分配系数的取值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安全选址是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本文依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危险废物填埋场址的选择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即:首先通过分析场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场址选择技术方案;然后再按优劣顺序对拟选的5个填埋场进行科学评价;最后选出最优的填埋场。  相似文献   

6.
环境地学     
X142200503177某极低放废物处理场地下水中Sr迁移形式热力学分析/张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2005,5(2).-34~36环图X-142将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模式与地球化学条件相结合,形成Sr元素水文地球化学迁移形式热力学分析方法体系。计算出某特定场址地下水中Sr的化学形态和迁移形式。结果表明,Sr2+迁移形式占总量的99.38%,SrHCO3+形式占0.55%,SrCO30占0.019%。表3参12X143200503178黄河泥沙对硝基氯苯的吸附机理研究/尹艳华…(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水科学进展/水利部南京水文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地球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天然放射性来源和人为放射性来源,其迁移研究对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与迁移行为,着重分析了影响土壤放射性核素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核素理化性质和生物等方面),并对今后核素迁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美国地下核试验场公开资料,分析了地下核爆炸的源项核素特征,在源项释放和核素迁移过程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以水力释放和玻璃体浸出为主要机制的源项释放浓度计算模式,对3H、90Sr和239Pu释放到地下水的浓度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3H、90Sr和239Pu向地下水的释放是一个连续、缓慢的过程,就核素释放浓度曲线递减程度而言,3H>90Sr>239Pu,但浓度并不是短期内显著降低。在地下水污染安全评价中,应重视源强及其持续时间的分析,以使环境模型能更为合理地反映核素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9.
X59120060280490Sr和137Cs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北极土壤剖面中的分布=Distribution of90Sr and137Cs in Arctic soilprofiles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刊,英]/M.Puhakainen…∥J.Environ.Radioactivity.-2005,81(2/3).-295~306国图研究了工业污染对云杉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放射性核素行为的影响。随着来自俄罗斯西北部蒙切戈尔斯克的铜镍冶炼厂的梯度,参考点位于芬兰的拉普兰,蒙切戈尔斯克西150km处。土壤中的137Cs总活性大多数是在矿物层,除了参考点的大部分仍位于有机表面层。大多数仍残留在土壤剖面的90Sr总活性发现位于表面层,但是相…  相似文献   

10.
137Cs在大鹏澳中迁移分布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37Cs作为广东核电站放射性排出核素之一,具有高残留,高积累的特点.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降是影响海湾水体中核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正确评价核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对大亚湾海湾水域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影响的深度平均二维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大鹏澳内的迁移分布状况,并对未来湾内水质进行预测.模拟预测表明若维持当前排放量,未来50年内海湾中137Cs活度并没有呈持续上升趋势,局部虽略有累积,但活度值仍很小,最大仅约4Bq/m3,说明悬浮物吸附137Cs沉降对海湾的自净作用不容忽视. 137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布吉甘坑垃圾填埋场为例。按照安全评价工作一般程序。对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对甘坑垃圾场现状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其存在因填埋场缺乏控制而发生场内火灾爆炸、作业不规范导致堆体稳定性欠佳而发生堆体崩塌的可能性。以及因发生火灾爆炸而对临近建筑产生破坏的可能性。针对填埋场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影响因素的模糊性。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简易垃圾填埋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作业规范、导气控制系统、防渗系统、临近建筑距离、管理水平五项指标及指标对安全评价集的隶属度函数,对甘坑垃圾场安全性进行评价,得到其“很不安全”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美国EPACMTP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建立了一种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电镀污泥为例,评价了其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需要参数少且计算简单;电镀污泥中的污染组分(Ni、Mn和Cr6+)进入危险废物填埋场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中处置所引起的目标敏感点处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非致癌风险分别为10.20×10-4和0.81×10-1,两者均小于美国标准中非致癌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0),表明该电镀污泥进入上述填埋场引起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不明显;就该电镀污泥填埋处置对目标敏感点处产生的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而言,其可以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  相似文献   

13.
识别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风险源,建立了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并将危险废物填埋的环境风险评价分为健康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性评价2个部分.对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事故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总结了安全填埋场造成渗滤液泄露的原因,提出了其安全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组假定的填埋场的数据,进行了具体的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事故情况下的健康风险分析方法和故障树安全性分析可以满足环境风险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进行计算,并通过我国37家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地下水中苯浓度的拟合验证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选.结果表明:①3组权重计算结果中,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均为最重要的指标,危险废物填埋场所处地层介质类型是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最显著的因素.在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场时,选址需优先关注含水层及包气带介质类型,必要时应采取更高性能的防渗技术手段;②3组场地风险指数(R)和污染指数(C)线性拟合R2值排序为层次分析-熵权法(R2=0.84)>层次分析法(R2=0.75)>熵权法(R2=0.51),因此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得出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匹配度更高,构建的风险评价方法更能准确预测地下水污染风险;③当各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加和至总权重为0.96时,层次分析-熵权法可包含12项指标,且权重分配更为均衡,不易受到单个指标缺失的影响,由此建立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更加可靠.研究显示,层次分析-熵权法是更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构建的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结果准确、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及运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衍生燃料法处置低品质塑料包装的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北京市2种衍生燃料(RDF)法处置低品质塑料包装废物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与填埋和焚烧处置进行比较. 通过现场及资料调研获得所有生命周期阶段的能量物质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 发电量计算是通过实地调查生活垃圾中低品质塑料包装废物组成特性,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各组分热值后折算成单位热值,再与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厂G单位热值生活垃圾发电量的调研结果类比,得出其对应的发电量. 结果表明:低品质塑料包装废物的4种处置方式环境影响潜值为直接作为RDF焚烧发电<干燥热压RDF焚烧发电<焚烧<填埋,这4种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0.064 9,0.009 0,0.024 1和0.152 8 Pt. 直接作为RDF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无机物对健康损害方面;干燥热压RDF处置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无机物对健康损害和化石燃料方面;焚烧和填埋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和致癌方面.   相似文献   

17.
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进行评价是开展地下水保护的重要手段. 基于对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系统结构分析,构建了包括填埋场危险性、评价对象暴露性、包气带抗污性、含水层脆弱性以及地下水危害性等影响因素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取值依据和取值范围(为1~10),采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指数风险评价模型. 以北天堂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北京市水源四厂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为例,对该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北天堂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北京市水源四厂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为7.455 6,污染风险等级较高,与有关研究结果相符,证实所建立的地下水污染的综合指数风险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覆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青岛市湖岛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点,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的表面覆盖处理技术中的材料选择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垃圾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处理中覆盖材料的选择指标主要取决于其投入费用和生态恢复的产出效益,同时因恢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填埋地点而异。对以降低投入为优选因子或以获得植物产出效益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方案,分别推荐已分解的垃圾土和砂土为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9.
城市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一类特殊工程,其安全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鉴成熟的工程力学思想,将分析山谷型垃圾填埋体的安全稳定性转化为分析垃圾坝稳定性。利用已知的稳定填埋场边坡有关性状,反算出垃圾土可能最小综合内摩擦角,利用这个参数来计算填埋体在三种典型状态下对垃圾坝产生的最大作用力,从而来判断垃圾坝的稳定性。探索了一套分析山谷型填埋场填埋体稳定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两个公式,对于该类型垃圾填埋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