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苏里下河地区典型湖泊有机质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江苏里下河地区重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选取乌巾荡、九龙口、大纵湖3个典型湖泊作为研究对象,采集6个沉积物柱状样品和6个水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样COD与总有机碳(TOC)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R2=0.969)。(2)乌巾荡、九龙口、大纵湖的沉积物TOC随着土深的增加而减小;TN随土深的增加而减小;C/N变化规律与TOC相似,都随土深增加而降低。(3)该地区沉积物土深10~15cm处为分界层,该层以下有机质为湖泊内源输入为主,受外界干扰较少,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层以上有机质则是流域外源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2.
分别于2014、2015年采集合肥市区两场典型降雪雪样,对地面积雪按每层1cm进行分层收集,同时采集整体雪样,测定雪样中TN、氨氮、TP和COD。采用一次线性方程对积雪层自下而上方向上对污染物浓度进行趋势拟合。结果表明:(1)积雪层中TN和氨氮按自下而上的方向浓度的线性变化趋势为逐层递减的变化趋势,而TP和COD在积雪中的垂直变化特征不明显。(2)2014、2015年合肥市区两场降雪积雪中的氮、磷污染物主要以TN污染为主,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和劣Ⅴ类水平。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湿沉降相比,合肥市区降雪积雪中氮、磷污染物浓度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3.
(汍)汊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ECD内标法定量测定了(汍)汉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汍)汊湖水样和表层沉积物中20种OCPs均有检出.表层沉积物上层中(0~2 cm)的OCPs明显高于下层(2~10 cm),这是(汍)汉湖具有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所致.氯丹在表层沉积物中浓度最高,与该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强稳定性以及在该地区的大量使用有关.表层沉积物样品DCHsO2上层OCPs中o,p'-DDT主要成分,表明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特别是含大量o,p'-DDT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DDD/DDE则显示表层沉积物上层DDTs的降解主要处在厌氧条件下,而下层处在好氧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在对沉积物的修复技术中,原位覆盖技术能够降低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降低污染物对底栖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及能够减少污染物向下游的迁移.在本研究中,将活性炭添加到受HCHs、DDTs污染的沉积物中,考察了活性炭剂量、粒径以及活性炭与沉积物接触的方式对HCHs、DDTs水相平衡浓度的影响,及对半渗透膜(SPMD)吸...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越来越严,在美国,废气连续监测(CEM)系统已成为工艺设施和工厂运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0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CAAA)”明确要求锅炉设施必须安装CEM系统,进行流量监测,以便能准确、可靠地对SO_2、NO_x、Co_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能见度进行测量.下面就美国的废气连续监测技术作一简单介绍.1监测系统的分类连续监测系统分为现场连续监测和取样连续监测两类;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全样连续监测(湿样分析或干样分析)和稀释样连续监测.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准确性都必须大于90%由于CEM系统只能测出污染物的体积比浓度(PPm),而排放标准中要求的是单位时间内排放污染物的质量,所以,还必须进行流  相似文献   

6.
湖泊沉积物污染状况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强度的不断增大,特别是近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的迅猛发展,许多湖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有些湖泊营养化过程加快,有些湖泊受到金属污染.沉积物具有反映水系统状况的意义,湖泊沉积物真实地反映了这些过程.人们在研究湖泊变化历史过程中应用了多种方法对湖泊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现将有关评价方法综述如下.2 评价方法2.1 铝基准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γ辐照法对不同河流湖泊沉积物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河流湖泊沉积物、HCB浓度、添加物、pH和容器内径对HCB辐照降解的影响,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γ辐照法对南京玄武湖沉积物HCB模拟样品中HCB的降解率要高于长江南京上新河段和南京前湖沉积物HCB模拟样品;辐照下HCB质量浓度为10 mg/kg的长江南京上新河段沉积物HCB模拟样品的HCB降解率最高;添加H2O2能提高HCB的降解率,添加NaNO3和异丙醇降低了HCB的降解率;添加NaNO3的HCB降解率要高于添加异丙醇;pH越高HCB的降解率越大;容器内径对γ辐照降解容器中HCB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下采用γ辐照降解HCB时,应尽量减小容器内径.  相似文献   

8.
清潩河许昌段表层沉积物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质污染对沉积物质量的影响,在清潩河许昌段河道内采集10个代表性点位处的沉积物样品,对pH、有机质、总氮、总磷、Cu、Zn、As、Cr和Pb含量进行分析,根据环境背景值或生态风险阈值对各指标及各点位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流域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进行了对比,并对清潩河河道沉积物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潩河河道表层沉积物整体处于污染状态,部分河道为重污染;与其他流域相比,清潩河河道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尤其总氮的污染尤为突出。水资源匮乏、造纸厂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长荡湖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采集长荡湖入湖河流、湖泊水体及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8种重金属(Cr、Ni、Cu、Zn、As、Cd、Pb和Hg)含量,采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和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对湖泊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评估长荡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风险等级。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有7种超出江苏省土壤环境本底值,秋季长荡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较低。Cr、Cd、Zn和Ni的分配系数较高,现阶段不易从沉积物中释放到水体中,但由于Cd多为可交换态且在沉积物中含量较大,因此仍具有从沉积物中释放到水体中的潜力;Cu、As和Hg的分配系数较低,具有从沉积物中释放到水体中的潜力。Hg、Cd、As和Cu污染来源中农业生产占比最高,Pb和Zn交通污染占比最高,Ni自然来源占比最高,Cr工业活动占比最高。长荡湖春季和夏季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更高,Cd和Hg的生态风险较高,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大屯海和长桥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及营养盐分布特征,测定蒙自盆地两大浅水湖泊共计65个样品的粒度、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分析上述指标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湖泊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粉砂是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优势粒度,反映了水动力状况;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入湖河流有关。大屯海表层沉积物TOC和TN质量分数分别为1.91%~8.78%、0.21%~0.81%,而长桥海为0.17%~4.70%、0.01%~0.53%。大屯海表层沉积物TN、TOC与黏土呈负相关,与砂呈正相关。两大湖泊属于浅水型湖泊,水动力强,TN和TOC分布主要受控于表层沉积物中粗颗粒和水动力状况;表层沉积物中TN和TOC主要分布在远岸深水至较深水的湖心静水区,形成类似于同心圆状的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是湖泊富营养化的潜在内源。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入湖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样品,0~10 cm为表层,10~30 cm为中层,30~60 cm为底层,分析了3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水平方向看,罗时江河口湿地各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总磷分布均呈现出沿2条主水道(水道Ⅰ和水道Ⅱ)向岸边递减,并在入水口处出现峰值的规律;垂直方向上看,总磷含量随着沉积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富集明显。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03和0.99 g/kg。(2)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沉积物总磷进行了评价,3层沉积物总磷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局部出现重度污染。各层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表层(1.81)中层(1.72)底层(1.65),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水道Ⅰ上。  相似文献   

12.
对汪洋沟6个样点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含量以及沉积物中NH4+-N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释放潜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汪洋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在0.368 ~ 2.036 g/kg之间,平均值为1.037 g/kg.NH4+-N最大释放量在0.258~0.705 g/kg之间,释放主要集中在0~5 min内,约占最大释放量的79% ~ 84%;随后释放速率逐渐放缓,到12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运用无限稀释法对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进行测定表明,汪洋沟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在0.351~0.706g/kg之间,在水土质量比约为2 500时,NH4+-N释放量达到最大,随后释放逐渐趋于平衡.汪洋沟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及最大释放量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汪洋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与NH;-N释放潜能低于洱海,与长江中下游湖泊相近,汪洋沟沉积物氨氮释放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富碳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截存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是多环芳烃(PAHs)等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蓄积库,同时它也是该类污染物的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控制着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性.然而,沉积物并不均一,沉积物中的异质组分表现出对PAHs差异显著的吸附/解吸性能.研究表明,富碳沉积物对PAHs存在截存效应,控制着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过程,表现为吸附/解吸滞后、缓慢解吸和受限的生物有效性.最后,在综述沉积物中的富碳物质及截存效应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截存效应所带来的环境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东部平原湖区11个湖泊进行水质和表层沉积物调查,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各湖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了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DON)和游离氨基酸(FAA)的含量分布及DON分子质量分级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除固城湖和骆马湖处于中营养水平外,东部平原湖区其他湖泊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沉积物DON浓度差异较大,在9.98~182.00 mg·kg-1之间波动,均值为57.25 mg·kg-1,太湖、滆湖、阳澄湖沉积物DON含量较高,均在140 mg·kg-1以上,其他湖泊沉积物DON含量均在50 mg·kg-1以下。区域内氨基酸(FAA)分布比较均匀,FAA浓度在3.58~13.28 mg·kg-1之间,平均值是8.14 mg·kg-1。沉积物DON和FAA含量与沉积物其他形态氮、溶解性有机碳(DOC)等污染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东部平原湖区沉积物分子质量分级结果表明:该湖区沉积物DON、DOC和SUV254基本都分布在1 k Da和30 k Da 2个范围内。东部平原湖区C/N比的值介于2.31~89.02之间,除滆湖外其他湖泊沉积物C/N值均大于10,说明该地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自外源。  相似文献   

15.
在河流水质的规划、管理、污染控制及工程设计中,常常需要全面了解水体中各种非有害元素,营养元素及有害元素的背景含量,分配关系,污染物浓度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等.为了数据处理的连续性和可比性,所有被测项目最好是取自同一样品,且需大批量的测定,为此,必须拟定多项目的系统分析方法.在研究底质或悬浮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及分布状况时,提出了部分元素的分离及测定方法.不少文献都是用螯合剂捕集萃取或吸附富集方法来达到测定水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关于磷自沉积物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说来,沉积物在湖泊营养物循环中的重要性随水深减少和湖水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大.我国湖泊多为浅水型,而且湖水在湖泊中的停留时间颇长,因此为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有必要开展沉积物释磷的研究. 一、研究沉积物释磷的意义 湖泊沉积物(即底泥,或称底质)是湖水磷的重要来源之一.Frink曾指出,湖泊底泥能起植物营养源的作用.并推断:在无外来营养物输入的时期,底泥对上复水层的供磷能力或许能维持水生生物的生长.细见正明等则强调,在封闭性水域的  相似文献   

17.
沉积物疏浚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疏浚是削减富营养化湖泊内源负荷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分析了沉积物疏浚的效果和可能引起的风险;从外源污染、作业区域和深度、沉水植物3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沉积物疏浚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疏浚的重要原则是截断外源污染、划分作业区域、合理控制挖掘深度、创造适宜生境、恢复沉水植物、重构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吕杨  王立宁  黄俊  王泰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9):652-655,660
从海河、渤海湾水域内采集了沉积物和鱼体(鲫鱼)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结果表明,沉积物(以干重计)和鱼体(以干重计)中PBDEs的检出水平分别为0.35~5.53、6.81~35.50 ng/g,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PBDEs单体为BDE-28和BDE-47.鱼体内脏组织中PBDEs的检出水平较肌肉组织中的PBDEs要高,表明其更容易富集PBDEs.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2种沉积物粒径(35μm和130μm)及底床微地形对沉积物中内源溶解性有机磷释放的影响。选取某浅水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工污染溶解性有机磷別用室内循环直流水槽顶盖驱动流模拟风生流,考察静态和风生流作用下不同粒径沉积物及底床微地形对溶解性有机磷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 cm·s~(-1)及38 cm·s~(-1)2种驱动流速条件下35μm粒径沉积物实验组中沉积物有机磷释放速率均大于130μm实验组。对于35μm粒径沉积物实验组在20 cm·s~(-1)驱动水流扰动下,沉积物有机磷的平衡释放量为0.44 mg·L~(-1),在38 cm·s~(-1)驱动水流扰动下为0.49 mg·L~(-1);对于130μm粒径沉积物实验组在20 cm·s~(-1),和38 cm·s~(-1)2种扰动下的沉积物有机磷平衡释放量分別为0.29 mg·L~(-1)、0.30 mg·L~(-1);驱动流速的提高促使达到平衡状态时的释放量提高小粒径沉积物提高驱动流速更利于平衡释放量的提高且高驱动流速缩短达到释放平衡所需的时间。在底床微地形(对地形的描述采用:y=O.1sin2πx)实验中发现,静态条件下波峰处上覆水有机磷浓度首先逐渐降低至0.18 mg·L~(-1),其后升高至0.40 mg·L~(-1)并达到平衡而波谷处则不断上升至极大值0.87 mg·L~(-1)其后下降至0.77 mg·L~(-1)并达到平衡;而在20 cm·s~(-1)的驱动水流扰动下,波峰波谷处上覆水有机磷浓度变化较为_致均逐渐增长至极大值0.39 mg·L~(-1)和0.45 mg·L~(-1)后达到平衡状态。此外,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波谷处上覆水中有机磷含量始终高于波峰处。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集鄱阳湖、太湖和巢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样品的总有机碳(TOC)、TN、总有机碳同位素(δ13 Corg)和总氮同位素(δ15 Ntotal)等参数以及脂肪烃、脂肪醇、脂肪酸等主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鄱阳湖、太湖和巢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均呈现出陆源、内源有机质混合来源特征;鄱阳湖、太湖和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的脂肪烃主要来自藻类源和细菌源,太湖和巢湖沉积物脂肪烃组成受人类活动石油烃影响明显。藻类源是鄱阳湖沉积物中游离态、结合态脂肪醇和巢湖沉积物中游离态脂肪醇的主要来源,太湖沉积物中游离态、结合态脂肪醇和巢湖沉积物中结合态脂肪醇主要来自细菌源。脂肪酸是鄱阳湖、太湖和巢湖表层沉积物样品可溶性有机质的主要组分,主要以结合态脂肪酸形式存在,细菌源是结合态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