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根据我国实际研究汽车鸣喇叭对交通噪声的影响,制定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一、实际情况与理论公式交通噪声不是车流量的单因子函数。现将沙市市1980年以来九次交通噪声监测中部份监测点和全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Leq)和对应的车流量(N)情况列如表1。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温岭市东环高架道路交通噪声的环境影响,采用实测法对东环高架附近代表性点位及不同时间段进行噪声监测,记录等效连续A声级(Leq),以及同步监测车流量、车型等相关数据.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由所得监测数据,推测其交通噪声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噪声最大值发生于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噪声则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而道路两侧高层建筑交通噪声随着高度的增加先由小变大后变小.此外,还为该高架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交通噪声评价中的问题 表1是沙市市1980年以来九次交通噪声监测中部分测点和全市交通等效声级(Leq)和对应的汽车流量(N)的统计表。 由表1可见,几乎所有的监测点都存在车流量大而交通噪声反而小或车流量小而交通噪声反而大的现象,通常采用的用车流量的变化来评价噪声变化的方法是无法解释的了。上述普遍存在的现象显然不是监测的差错,而是因为我国中小城市的道路狭窄,来往车辆在同一条路上相对而驶,快、慢车道无分隔,非机动车和行人多,汽车车种多且噪声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噪声实际监测中出现等效声级Leq大于或等于累积百分比声级L1 0 可能性的不同情况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阐述了等效声级Leq大于或等于累积百分比声级L1 0 的可能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楚雄市城区"十二五"期间交通噪声监测及车流量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5a间楚雄市城区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及其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路段分布情况。结果表明:5a间昼间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总体稳定,均在66.2~69.7d B(A),总体评价为"好"和"较好"水平;城区车流量以轻型汽车为主,重型汽车较少;城区交通噪声暴露在一级等效声级下所占比例最高,其中近3a所占比例均超过70%。虽然楚雄城区交通噪声污染较轻,但个别路段污染较重,今后应从加强路网规划、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加强绿化及音障建设、加强行车违法违章治理、倡导文明行车等措施着手,以实现减控交通噪声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着重介绍了等效声级(Leq)的测定及计算方法,进而论述了利用等效声级进行噪声评价的可能性及条件,同时指出等效声级与时间率噪声级无关。  相似文献   

7.
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动态模拟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车型单辆车在参考距离处的噪声排放量及加减速噪声修正值.然后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为交通噪声的模拟提供实时的交通流数据,并结合车辆噪声排放量和传播衰减模型对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进行了动态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声级Leq的预测误差小于2dB,统计声级L1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杭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体育场路、凤起路和庆春路的交通噪声监测表明,96%的监测点监测值超过昼间70dB限值要求,其中等效声级Leq在70.0dB~75.0dB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度的89.8%:三条交通干线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值-↑Leq在71.6dB~73.2dB,按交通噪声污染分级,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属于中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庆春路属于轻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解决交通噪声污染最可行的措施为对道路进行拓宽,采用疏水沥青低噪声路面,优化车道,调整交通信号,加快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加强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用声级计对厦门大屿——鸡屿白鹭保护区的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大屿岛保护区的噪声波动范围为42.9~64.6?dB,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2.2?dB;鸡屿岛保护区的噪声波动范围为44.5~57.5?dB,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0.9?dB,均略高于保护区评价噪声值50?dB的标准;噪声变化主要受轮...  相似文献   

10.
引言目前国内外交通噪声的测量一般都使用等效声级Leq作基本评价量,这种方法在小流量的交通噪声测量中,随机性太大;为了反映对人干扰较大的高声级,国内有的学者曾提出建议采用L_(10)作基本评价量,这实质上是人为的。上述二种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反映整个评价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概率论对监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建立了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与车流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了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年变化趋势的动态规律;给出了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交通噪声各评价量与车流量各成份的作用关系,为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交通噪声初步得到控制北京地区交通噪声从1983年10月以来出现低于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70分贝,即全市交通噪声公里加权等效声级Laq=69.3分贝。(不涉及飞机、火车等其它交通工具的噪声)。北京的机动车辆约有13万辆,其中噪声较大的大型客、货运车辆约占56%。道路上的车流量约在650辆/小时左右。主要交通干线可达2000辆/小时。北京市二环线以内白天未经特许不准卡车行驶,大型货运卡车都集中在三  相似文献   

13.
<正> 交通噪声在环境噪声中影响范围最大,噪声强度最高。据我省83年测量值,交通干线的白天平均等效声级为72dB(A),比其它功能区高出7~24dB(A)。所以掌握交通噪声的特征,做好交通噪声的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交通噪声强度主要受交通车流量的影响,因此某点交通噪声值随时间的变化很大,随机性很强。要掌握交通噪声的特征,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但是目前环境交通噪声例行监测,由于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定点定时的小量次测量。那么能否根据交通噪声的时间特征较合理地选择监测时  相似文献   

14.
山城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子明  林董 《环境科学》1991,12(2):38-41
本文报道了以路面坡度为主要特点的山城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等效声级预测方法.根据山城路面结构,两侧建筑物分布特点,对机动车辆在坡道上行驶状态和噪声辐射进行了大量测量和研究,得到不同车种噪声与坡度、车速的线性关系式.研究证明上下坡侧声级值有差异,道路两侧建筑物阶梯式分布噪声污染特点.给出了坡道路面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及其在车流量较少条件下的预测方法,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杭州市庆春路整治前后各点位的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整治后各点位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比整治前降低了0.9—8.3dB。长度加权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表明,整治前长度加权等效声级为71.6dB,属于交通噪声轻度污染水平;而整治后长度加权等效声级为68.6dB,比整治前降低了2.9dB,属于交通噪声较好水平,说明采用疏水沥青路面整治后明显降低了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源是城市内道路上机动车辆运行的噪声,它的影响范围大,受影响地区的平均声级也高。北京市1979—1980年初的调查,全市地区环境噪声的平均声级为60分贝(A),其中交通噪声影响地区范围是32%,平均声级是67分贝(A)。交通噪声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本身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进排气口装置。当车速高于60公里/小时,轮胎噪声就显得很突出,大约车速增加一倍,噪声级增加9分贝。目前国外较好的解决了车辆发动机的噪声问题,车辆噪声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轮胎表面纹络的低噪声设计。除车辆本身噪声外,交通噪声与车流量、车辆类型(重型与轻  相似文献   

17.
交通环保85年第三期刊登之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王安锡同志的文章“等效连续A声级的计算及其比较”。读后很有启发,感到有些观点不清,特提出供讨论。 一、等效连续A声级不能作为贯彻执行我国目前的船舶噪声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6年,集中曲靖市70%以上居民的一、二类混合区昼间等效声级超标率达100%,噪声源主要是交通噪声。要治理曲靖市交通噪声污染,应着重解决控制车流量、车距、车速、汽车喇叭,改善路面状况,全方位绿化,加强交通管制,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杭州市疏水性沥青路面改造前后的5条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并对临路居民交通噪声烦恼度进行了社会调查.结果表明,5条道路疏水性沥青路面改造后比改造前各固定监测点Leq降低了0.2~8.7 dB,各条道路平均等效声级值降低了2.4~6.0 dB,客观上疏水性沥青路面降噪效果明显;改造后临路居民对交通噪声的烦恼度社会调查中"烦恼和非常烦恼"的比例在各种情形下较改造前均有较大降低,主观上临路居民对噪声的烦恼感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交通干道车流量与噪声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铁军  王翔  田良 《交通环保》2005,26(1):13-16
兰州市受河谷地形限制,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近年来,市内车流量呈显著攀升趋势,噪声污染基本保持平稳。近期监测表明,市内交通干道车流量较大,声环境质量较差;典型路段车流量变化时间规律明显,车流量与Leq均值在工作日与休息日有显著性差异;公交车站噪声比站旁道路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