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Alvarez在1970年依据历史强震资料试编了古巴的地震危险性图.进一步的编制工作包括补充新构造资料以及东南部板缘地震带的定量估算(Chuy和Rodriguez,1980;Chuy等,1983)。在地震建筑规范中,采用了许多最近的地震危险性图(NORMA CUBANA,1985)。在古巴中部的核电站选址中,第一次采用了地震危险性的定量评定(Alvarez,1983)。采用Mc-Guire(1976)的概率算法,得出了古巴全境的定量评估(Rubio,1985)。Alvarez与Bune(1985a)采用一种特别算法评估了古巴东部的地震危险性(Alvarez和Bune,1985b)。还完成了圣地亚哥市的局部研究(Gonzalez和Kogan,1987),随后,以地震区划为目的,进行了较详细的全国范围研究(图2)(Alvarez等,1989a;Alvarez,待版)还完成了重要工业对象的非出版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Rey Pastor发表了最早的地震危险性参数研究,成为伊比利亚半岛地震构造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Munuera(1964)发表了用于1969年地震建筑规范的第一幅区划图。此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西班牙本土,开展了大量的一般的和特殊的研究。Martin(1984)提出了西班牙第一个概率危险性分析,而Arenillas等(1986)是第一个对特别重要结构进行概率危险性分析的人,对大陆各部分的其它一些研究是由Roca和Udias(1976),Munoz等(1984),Bisbal(1984),Canas(1988)等,以及Lopez Casado和Sanz de Galdeano(1987)进行的。最近,国家地理研究所的一个地震危险性工作小组出版了一本新的西班牙地震危险性研究(Mapa dePeligrosidad,Sismica de Espana,待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由于马来西亚地震活动性低,所以地震危险性评定并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在加里曼丹岛东北角的沙巴州存在局部地区的小、中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同样,马来西亚半岛的西海岸遭受苏门答腊外大震长周期波的侵袭,地面运动可能会被放大。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联合会(SEASEE)承担了1982~1984年地震危险性减灾计划,进行了包括编制马来西亚地震构造图在内的一些地震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执行SISRA计划期间(1985),编制了最大地震烈度图(图1)。阿根廷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开展了下列加强地震危险性评定和研究工作。(1)国家抗震建筑规范的修订和改进;(2)大型水坝、水电站和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3)高地震危险区的城市地震小区划的研究。1965年,国家建筑规范采用了第一幅地震区划图(C.I.N.E.H,1966)。最近进行了修改。图2为阿根廷国家建筑规范最近所提供的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对地震,斐济人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une une”,这意味着斐济的居民们长久以来就认识到该群岛是地震活动区。斐济的第一张地震图是1913年安装在首都苏瓦的米尔恩地震仪记录的。从那时起,地震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Singh,1985)。斐济最早的地震危险性评定是由Houtz(1961)进行的,他将斐济作为一个单一的均匀活动区,直到1965~1969年间拉蒙特地质观象台在该国建立第一个由3个台站组成的台网,才开始确定地震带(Sykes等,1969;Draunidalo和Hamburger,1984)。  相似文献   

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匈牙利为工业服务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始于1960年。大约近20年来,这些研究的目的仅是为了估计有关场地的最大地面预测烈度,其结果虽没有发表,但各个公司可以使用。Si-mon(1939)等编制了该国的地震活动性与最大观测或预测烈度。Zsíros(1985 b)编制了匈牙利第一幅危险性概率图。1987年,对Paks核电站场地评定首先进行了综合研究。Mónus(1990),Tóth(1990)和Zsíros(1990)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Ibrahim等运用极值经验方法编制了几种不同复发周期的最大加速度危险性图(图1)。1988年,Sobaih等为埃及抗震建筑设计规范编制了一种地震区划图.该图所汇编及计算的内容有:地震活动性历史记载,地质研究和工程计算(图2)。1992年,Ahmed等和Sobaih等,给出了埃及的地震概率图,用它们确定了不同类型结构的侧力要求(图3)。  相似文献   

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土耳其是最先采用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国家(Gulkan和Yucemen,1975)。该方法的进一步意义表现在用来定量评估特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特别是用来解决几个核电厂选址的分歧问题.除这些特殊应用外,还完成了几项研究,并且根据地面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值编制了土耳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1976年之后,才由McEwin等人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所用的方法是极值法,其依据是1960~1972年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没有考虑地质影响。根据McEwin等(1976),McCue(1973,1975,1979),Derham等(1975)和Derham(1979)的研究成果,1979年国家地震工程委员会制定了国家标准AS2121—1979澳大利亚地震区划图(图1)。到80年代后期,已积累了足够的资料来修订澳大利亚的地震危险性图。现有的地震活动性资料量比过去多四倍多,较精确地确定了震源带,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衰减资料。Caull等(1990)由此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概率危险性图(图2)。  相似文献   

1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当1961年6月M6.7级地震完全摧毁了Afar盆地西部边缘附近的一个小镇时,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重要性。此后,又发生了若干破坏性地震,使得进一步增强了对地震危险性评定工作的要求。随后,在1973年,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部建筑规范中,增加了地震区域设计要求和可采用的地震危险性图。Gouin(1979)对埃塞俄比亚和非洲角进行了综合地震研究,这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地震目录是该地区目前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最重要的基础资料。Gouin(1976)采用一系列烈度衰减曲线,出版了北非西部和东部的地震概率图。Gouin的工作得到了修正,主要是采用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增加和修订了该地区的地震目录(Asfaw,1988)。目前,在建设中已广泛采用了地震危险性评定。  相似文献   

11.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地震危险性评定在塞浦路斯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并未忽视其重要性。地震危险性评定对结构(如构筑物和大坝)的设计安全性参数确定所起的关键作用已有充分认识。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两个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评定。第一项是确定一大坝坝址预期最大可能地面加速度(Neophyton,1981),第二项估计尼科西亚老城墙以内地区不同烈度地震过程中人员及财产可能损失(Constantinon,1990),研究结果公布于地质调查局的内部报告上。对市区及近郊的岩土工程编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测定了Larnaca镇沿海地区的潜在疑难层,如冲积层和高有机含量沉积层(Michaelides,1988)。在塞浦路斯,尽管全国地震危险性图有震中分布图(公元前180~公元1972年)、具有预期最大地面加速度值的观测烈度带图(公元前180~公元1980)和最大能量释放带图(1901~1972),但至今尚未进行综合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印度的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始于1897年阿萨姆M=8.6级地震之后。印度地质调查局在R.D.Oldham管理领导下开始编写出版“地质调查局研究报告”时,给出了大量详细的破坏性观测资料。更早一点,T.Oldham出版了一册地震目录,收录到至1869年为止的确信在印度发生的地震(Oldham,1883)。著名的比哈尔—尼泊尔地震过后,1934年印度地质调查局定性地编制了印度第一幅地震区划图,将印度划分为严重、中等和轻度到无破坏性三个地震带。1962年,印度标准局(后来的印度标准机构)发布了第一个抗震结构设计实用规范。它包括了建立在多学科方法之上的第一张印度综合地震区划图。在某种意义上说,重要破坏性地震的等震线形状、震中分布图和区域构造是本研究中最重要的输入资料。作为该标准广泛使用的一个结果,规范在1966年进行了修订,1970年再次进行修订。这些修订,增加了地震学的补充资料,反映了一个建筑与结构设计更合理的方法。第四版于1984年出版(IS:1893~1984),对荷载因子、N值场数据、基底剪切和振型分析等方面作了许多彻底修改。修改了表达地震危险性的平均加速度谱,包括零百分比阻尼曲线。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Lomnitz(1964)首次进行了智利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工作,他把地震危险性定义为在一特定的设计时期里重要地震发生的概率。Welkner(1964)采用Greve(1956)的1906~1913年和1942~1955年间的有感地震的有用资料,进行了圣地亚哥市及智利其它一些大城市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工作。随后Lomnitz(1969,1974)发表了智利第一幅地震危险性图,等值线直接从强震目录中获得,它们表示了设计周期30年内最小加速度为0.1g的地震发生估计概率。在70年代,由于在智利中部要兴建一座核电站,为特种场址鉴定和选址,对地震危险性评定作了细致的研究。由于那时几乎没有地面峰值加速度资料可采用,只能用MM烈度或PGA模糊地表示结果。Welkner(1969)编制了智利北部能量释放的空间分布图,并讨论其作为地震危险性图的效用。Barrientos(1980)发表了用MM烈度估算智利地震危险性区域变化的概率研究结果。Martin(1990)根据地面运动的峰值作了同样的研究。Kausel(1978,1981,1984),Kausel和Saragoni(1986)对特定场址和地区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法与确定性法的综合研究。Nishenk(1985,1989)研究了智利太平洋沿岸大的和特大的板缘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历史1965年的建筑规范是最早的新西兰地震危险性评定,它将新西兰划分为三个区。所确定的区界没有作严格的分析,而是通过考虑过去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载、所记录震中的离散性、近代的地面破坏证据以及一般地质而确定的。所建议的地震系数是根据Skinner(1964)早先所做的工作,采用1940年的Elcentro以及其它一些海外地震记录而确定的。在70年代,对一些大的计划,进行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地震危险性研究。采用经验统计法,根据MM烈度(Smith,1976b)和地面峰值加速度(Matuschka,1978)编制地震危险性图。80年代,地震危险性研究的数量和技术含量均有增加。采用MM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速度和谱加速度这3个参数(Matuschka,1980;Peek,1980;Mulholland,1982;Smith和Berryman,1983;Matuschka等,1985)来编制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加拿大在其有记载的历史上经历了若干次破坏性大地震,这使第一张地震危险性图在1953年被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NBCC)所采用(Hodgson,1956)。该图是定性的,简单地将地震带划分为大的、中的、小的和估计无地震危险几类。1969年,Milne和Davenport(1969)提出了一个编制新区划图的定量依据,该图于1970年为NBCC所采用。其依据是极值理论,采用每年1/100的超越概率的水平峰值加速度等值线来确定4个地震带,该图沿用至今并包括了1980年版的规范。在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早期通过对原来的和新近获得的地震活动性资料以及概率方法的评估,编制出版了加拿大新区划图(NBCC,1985),该图如下文中所描述。自那时起,新研究成果的取得和对地震及其影响的进一步认识,迫切需要编制能为2000年NBCC所采用的新加拿大地震危险性图。  相似文献   

16.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日本,最早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科学、实用的研究是河角广(1951),他采用了599~1949年间发生的342个地震,把该时间段地震活动水平假定不变,而假设地震的发生为一个简单泊松过程。应指出,该历史地震目录是极为不完善的。其结果分别以75年、100年和200年时段的预测峰值加速度等值线来表示(图1)。此图称作“河角广图”,该图及其修订版在70年代前一直被广泛采用,作为供土木结构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用的区划图。继河角广开创性研究领域的是,采用类似的资料通过不同方法广泛开展了地震危险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正> 本期译文专辑译自“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欧洲地震学委员会”联合组织出版的《地震危险性评定的实践》专辑(1993年12月),该专辑的出版是国际减灾十年工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总结世界各国所做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工作。为从事地震危险性评定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资料,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关地震危险性评定方法、现状的文献与国际研究新动态。该专辑共收录59篇论文,包括了88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可居住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伊朗有若干个地区易发生破坏性地震。从1930~1985年,Wilson(1930)、Niazi和Basford(1968)、Nowroozi(1972,1976)、Banisadr(1971)、Ambraseys和Moinfar(1973),以及Berberian(1973)等开展了地震危险性评定研究工作。Neghabat和Liu(1977)根据20~1000年复发周期的地震烈度,分析了伊朗的地震带并编制了区域等震线图。对伊朗25个主要城市,计算了不同年危险性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以50年和500年复发周期伊朗等加速度值的地震危险性图的形式(图1)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希腊是欧洲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地震危险性评定被看作是把重复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的关键。Calanopoulos(1963,1968,1971和1972)最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他描述不同震级的浅源地震的重复率。1975年Comninakis(1975)采用古登堡-里克特的频度-震级关系式,通过计算每一平方度内的a和b值来确定最可能的年最大震级,并采用该震级来定义其地震危险性。Algermissen等(1975)根据不同概率水平和重复周期的预测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绘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地震危险性图。1978年以后,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各种杂志和内部报告上。  相似文献   

20.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任何地震危险性研究都需要历史和现今的地震资料,准确地表达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分布。以此为基础,西贝格(1932)发表了第一幅德国地震活动性图。实际上,它们是一些最大观测烈度图,可分为:(1)非破坏性地震;(2)对建筑物有破坏;(3)毁灭性地震3种。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被分裂成两个国家:联邦德国(FRG)和民主德国(GDR)。从60年代直到1990年重新统一,两德的地震区划方法不尽相同,在此作一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