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志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50-1453
针对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多源异构特性,难以实现语义级数据集成共享的技术问题,开展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地理本体构建技术研究,提出由地理概念类、地理属性、地理关系、地理实例、地理公理构成的五元组地理本体模型,面向地理信息领域特点和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内容构建建设用地监管数据本体体系,提出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地理本体构建方法,利用该模型和方法实现土地利用地类地理本体的构建,为实现建设用地监管数据基于数据语义级集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石油石化企业率先建立危险废物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从严监管。随着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新科技的应用,为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优化赋予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危险废物信息化管控水平,探索全流程信息化管控新模式,提出危险废物全流程信息化监管的展望,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软硬件的升级,提升危险废物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建立相应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被列入国家和各省“十二五”规划。目前各地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治理环境污染、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压力非常大,减排治污形势依然严峻。本文重点针对污染减排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研究除运用行政措施外,在做好环境监管工作的同时,必须还要运用好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以质量、效能、安全为基础,实现网络互连、资源共享、业务协同。通过搭建综合监管平台,将涉及环境保护系统多方面的业务和数据,在构建安全、高效的全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对污染减排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应用,为污染减排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提供可信、一致的基础数据,为环境监管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撑,为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游业务近几年来含油污泥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上游业务实现2021年含油污泥清零的具体做法。对目前含油污泥处置工作存在的设备设施、政策支持和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源头减量、中间过程控制、末端资源化利用等全流程系统化管控工作思路,供各油田含油污泥管理与处置部门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保能力建设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应用,在国家和山西省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本文研究分析了山西省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现状与需求,围绕环保物联网的三层技术架构和三条业务主线构建了山西省环保物联网建设的总体框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环境管理创新。环保物联网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我省环保能力建设向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转变,实现"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环境规划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危险废物监管各种业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处置等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危险废物智能监管平台,建成由管理部门门户、产废单位门户、运输单位门户、处置单位门户等四大门户统领,危废监督管理系统、电子联单系统、GIS监控管理系统、污泥刷卡转运管理系统、危废视频监控系统、固废超市管理系统等六大系统组建的统一管理平台,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业务需求结合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二维码、NFC、GPS等技术,创新性地形成"移动端电子联单模式、GPRS监管预警模式、IC卡刷卡转运模式、固废超市微循环管理模式"四大管理模式,实现涉危单位内部微循环管理,转运过程多手段监控,让危险废物从最初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业务流程呈现精细化、实时化的全闭环管理,实现对危险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跟踪,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支业务处理迅速、信息统计分析及时、办事高效、危废监管全面的信息化管理队伍,为环保部门真实、细致、及时、动态地掌握危险废物的转移情况提供技术手段,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2000—2015年为时间序列,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该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特征;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测算方法,计算了耕地、草地和林地的碳排放量;通过IPCC能源碳排放测算模型对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上海市建设用地面积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现扩张态势,年均扩张率达4.06%;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2000—2015年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1.09%;上海市建设用地面积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建设用地扩张在短期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而从长期分析来看这种正向作用会逐渐减弱。从短期来看,碳排放量增加会加速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的增加会逐渐制约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8.
从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选择投入产出要素对辽宁省2006-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对全省及各市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城市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做出评价.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小幅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为1.1%,纯技术效率呈波动性增减,表明各城市尚未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化配置,规模效率普遍偏低,平均值为0.996<1,未向最优规模靠近,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增长贡献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前景广阔,挑战重重,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应用创新、技术落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发展和特征,阐释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难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路和建议,包括树立全局性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观,推动环保业务全流程数据管理,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环境管理新业态、以创新精神做好大数据应用等.  相似文献   

10.
完善碳交易市场,优化碳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传统中心化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交易低效、监管困难、行政干预过度等机制性问题,本文在剖析碳交易流程功能需求和区块链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动化、可信任的创新碳交易体系构建方案。首先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基于 Fabric联盟链的碳交易区块链总体架构,然后对交易体系进行细分,从碳交易二级市场框架、碳交易方法、碳交易监管、碳交易激励与惩罚四个维度探讨了身份认证、智能合约、数据溯源、信用代币等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碳资源向数字凭证转化,实现了碳交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交易效率;链式数据结构和分布式共识机制扼杀了“舞弊”和“寻租”空间,为实时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创造了条件;碳交易信用代币的发行与应用提供了更为缓和的治理方式,避免了行政强制手段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优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碳交易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