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活性甲醛”与甲醛远距离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醛是否具备远距离毒性(distant-site toxicity)是揭示甲醛与白血病关系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DPC、MTT实验方法检测甲醛的远距离毒性,结果发现当把等剂量的甲醛与GSH联合作用对细胞进行染毒后细胞内产生的DPC系数比单独同剂量的甲醛组要高很多,在MTT实验中发现在单独甲醛组中加入等量的GSH后细胞活性也出现了显著下降;在动物实验中,当对小鼠肝染毒后脑组织中也同样出现了损伤.说明甲醛在机体内与GSH形成了结合物,这种结合物可能协助甲醛完成跨膜并进入到局部组织再次释放出游离态甲醛,实现了甲醛的远距离毒性,这种结合态的甲醛称之为"活性甲醛".  相似文献   

2.
新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装修后居室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于2004年3-8月选择装修材料不同的2套新装修住宅,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跟踪分析呼和浩特市2套居民新装修房屋室内空气甲醛含量。结果 铺复合木地板的A房空气中甲醛浓度比铺耐磨砖地板的B房空气中甲醛浓度约高17%;从装修完毕起,至少要经过6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才基本降至符合国家标准的水平;在连续监测过程中也发现,若室温升高,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也会略有上升。结论 复合木地板释放的甲醛不容忽视;装修后6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才能降到容许范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GDYQ-201M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方法,并与空气质量中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5516—1995)比较。对准确度,精密度等都进行了详细地实验,得出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在0.00—5.00mg/m^3范围内,用GDYQ-201M室内空气现场甲醛·氨测定仪法测定甲醛完全可以满足室内空气样品中甲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甲醛是室内空气的典型污染物。通过考察光照、水、衣物对装修夹板中甲醛释放的影响,发现光照可以加速甲醛释放,而衣物会富集甲醛。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解决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利用从印度洋海底沉积物中分离的甲醛降解菌Pseudomonas sp.IOFA1,采用固定化微生物吸附柱作为室内甲醛净化的核心单元,判断不同实验条件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体流速下,随着进气甲醛浓度的升高,净化器对甲醛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均随之升高;在相同的进气甲醛浓度下,随着气体空床停留时间的增加,甲醛去除率有所提高,去除负荷则随停留时间的增长降低,当空床停留时间为5~6 s时,装置对甲醛的去除负荷最高;而循环液流量对净化装置去除甲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人造板甲醛的释放规律,利用环境舱模拟人造板在室内特征温湿度下甲醛的散发过程,测量甲醛的逐时散发浓度。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木板中甲醛的释放浓度增大,环境舱内木板甲醛释放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相对湿度增加,木板中甲醛释放浓度随之增加。改变温湿度对环境舱内板材甲醛的释放趋势影响小。夏季工况的温湿度均高于冬季和过渡季,所以甲醛释放浓度为夏季>过渡季>冬季,其峰值浓度高于其他两季约3~5倍。  相似文献   

7.
传统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方法,操作比较繁琐,分析周期比较长。电化学甲醛传感器模组是一个通用型、小型化模组,对空气中存在的甲醛进行探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甲醛传感器模块,采用串口通信技术,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设计了室内空气甲醛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包括高性能甲醛传感器、串口数据线、上位机软件和数据库,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空气中甲醛的快速实时监测。系统具有曲线实时显示、数据采集与传输、自动保存、数据查询及超标自动报警等功能,查询结果可方便导出Excel表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特点介绍,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甲醛检测,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指出控制室内甲醛污染应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并采取物理通风换气以及化学净化、植物吸收等方法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室内甲醛污染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60户新装修的居室环境中甲醛含量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装修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居室环境中甲醛污染合格比例分别为30.0%、40.0%和60.0%,装修后3个月的居室环境中甲醛污染最为严重,随着装修后时间的延长,居室环境中甲醛污染比例降低;居室内采用不合格的家具和装饰装修材料、装修工艺粗糙以及承载过多板式家具是造成甲醛超标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室内甲醛污染的控制措施,并介绍了家具及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室内空气中微量甲醛污染与监测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其监测的一些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排放特征和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检测分析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2003年哈尔滨市居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污染检测与统计分析表明,随机检测的 246 个样本中甲醛浓度范围0.017~1.302mg/m3,年均值为0.219mg/m3,样品超标率 77.24%.夏季 6~8 月的甲醛浓度月平均值是冬季采暖期的2.0倍.各月室内甲醛平均浓度与各月平均温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 R2=0.8652.依据影响甲醛浓度的因素及其实测数据,建立了预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OMIHCHO数据日产品,对2016年全国甲醛柱浓度数据进行了提取分析,并结合全国各省市温度、降雨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等数据,在空间上与甲醛柱浓度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甲醛柱浓度值普遍较高,而我国的西部及西北部地区表现出较低值;甲醛柱浓度月均值最低为8.31×1015molec/cm2,出现在10月份,最高为11.87×1015molec/cm2,出现在6月份,如果按照季节划分甲醛柱浓度均值,夏季 > 春季 > 冬季 > 秋季;从气象因子与甲醛柱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温度与甲醛柱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但表现出空间上的差异性,此外,雨水对甲醛有一定的消除作用,但也在空间上有差异;由植被与甲醛柱浓度相关性结果来看,植被主要对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甲醛柱浓度影响作用明显.甲醛柱浓度与各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而各产业增加值中工业与其相关性最高,说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也是甲醛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的释放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当室内甲醛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这一损害现象尤为严重.综述了室内甲醛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对甲醛污染的控制治理技术,并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做一个定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大气中甲醛的含量及分布,基于OMI遥感反演数据,分析了2006—2015年宁夏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分布,同时选取工业产值、机动车保有量、煤炭消耗量以及气温、地形地貌和风向等人为和自然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6—2015年甲醛柱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1.078×1015 molec/(cm2·a),其中2006—2011年逐年增大,2012—2015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于2015年达到近10年的最高值;甲醛柱浓度季节性特征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宁夏甲醛柱浓度月均值变化趋势整体上呈“W”型.空间上甲醛柱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宁夏中东部及南部地区,而北部及西部地区甲醛柱浓度相对较低.在人为因素中煤炭消耗量与甲醛柱浓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88;在自然因素中甲醛柱浓度与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63,地形地貌和风向对甲醛污染区域的分布有一定影响.研究显示,人为因素是影响宁夏甲醛柱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中国甲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OMI甲醛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结合各省市气象、植被、人类活动等数据,对全国2015—2017年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甲醛柱浓度分布极不均衡,整体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此外在新疆与西藏的小部分地区存在高值区域.3年来全国甲醛柱浓度为整体上升,且变化率在-1.02~1.46之间,其中全国81%地区呈上升趋势,19%地区呈下降趋势.全国甲醛柱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整体上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但部分地区降水对甲醛有消减作用;甲醛柱浓度也与植被量呈正相关,如植被丰富的西藏地区及我国东南部,植被对甲醛柱浓度的影响显著.全国大多数省份甲醛柱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汽车保有量呈显著正相关,人类足迹分布模式与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高,指示在城市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汽车尾气是导致甲醛柱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OMI遥感的甲醛逐日数据、MODIS传感器监测的NDVI数据以及湖南省能源消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数据,对2009~2017年湖南省对流层大气中甲醛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甲醛柱浓度总体空间分布具有西部山区低、北部洞庭湖平原和南部南岭地区高的特征;近九年湖南省甲醛柱浓度时间分布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最低值出现在2017年;年内甲醛柱浓度值夏季最高,秋季、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最低值出现在12月,最高值出现于9月;影响因素中地形与风向因素对甲醛柱浓度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甲醛柱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较高,降水次之,植被对甲醛的产生有很大的贡献,能源消耗与氮氧化物排放是湖南省甲醛柱浓度变化的重要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e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gas was studied using UV/TiO2/O3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flow mode. The effects of humidity, initial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residence time and ozone adding amount on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ga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ozonation with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n the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showed a synergetic action, e.g,, it could considerably increase decomposing of formaldehyd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formaldehyde was between 73.6% and 79.4% whil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84--24 mg/m^3 by O3/TiO2flJV process. The optimal humidity was about 50% in UV/TiO2/O3 processs and degradation of formaldehyde increases from 39.0% to 94.1% when the ozone content increased from 0 to 141 mg/m^3. Furthermore, the kinetics of formaldehyde degradation reaction could be described by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 The rate constant k of 46.72 mg/(m^3.min) and Langmuir adsorption coefficient K of 0.0268 m^3/mg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8.
大芯板中甲醛的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芯板为试材,在模拟气候舱中研究密闭状态下甲醛的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发现板材中甲醛的释放为短时间内剧烈释放,约24h后甲醛释放呈缓慢上升状态直至饱和,且板材的不同来源对甲醛的释放规律无显著影响;甲醛的释放速率在释放初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释放后期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湿度对甲醛的释放速率影响不显著;新风的通入会促进短时内甲醛的释放,20h后释放仍符合原规律曲线。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甲醛污染的淡水和海水对细菌、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甲醛的毒害作用是显著的。含0.036—0.36%甲醛的纯水能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100的回复突变,含0.036%、0.0036%、0.00036%甲醛的水溶液行短期(6h)处理紫露草花枝基部,24h休复后发现四分体细胞中微核率显著增高。含0.0018%、0.0036%、0.018%甲醛的水处理蚕豆根,引起根尖细胞中微核率明显增高。0.00018%甲醛的海水使马粪海胆幼虫在45min内死亡。0.0072%甲醛的海水使该幼虫在2min内死亡。0.0072%甲醛的海水能使贻贝担轮幼虫在5min内死亡。0.00018%甲醛的海水使贻贝幼虫在48h内死亡。0.000108%甲醛的海水使马粪海胆幼虫在72h内死亡。实验证明蚕豆根尖细胞和海胆幼虫是良好的监测淡水与海水污染的材料,甲醛能引起DNA中碱基对置换突变。甲醛在海水中产生增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