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二元酸和短链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已二酸三乙胺盐离子液体———R3NANR3。对该离子液体进行SO2气体的循环吸收和解吸行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3NANR3离子液体能对SO2气体进行有效的化学吸收。该吸收过程分二步进行,以第一步吸收为主。室温下(20℃)该离子液体在3 h以内吸收速率较快,3 h后吸收速率减慢并逐渐达到平衡。R3NANR3离子液体与SO2气体饱和吸收量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较高温度将导致SO2气体的解吸,在90℃时饱和吸收液能较充分地解吸,残留量为0.0010 mol/L。多次吸收和解吸测试表明,R3NANR3离子液体能实现对SO2气体的循环吸收和分离,将成为烟气中SO2气体的脱除和利用的重要循环吸收剂。  相似文献   

2.
使用Bran+Luebbe AutoAnalyzer 3自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的NO2-N、NO3-N+NO2-N、NH3-N、PO4^3-4个项目,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均〈1%,回收率在92%~108%之间,检测限较低,且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地表水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O_3、H_2O_2/O_3及UV/O_3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O3、H2O2/O3和UV/O3等高级氧化技术(AOPs)对某焦化公司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O3与废水的接触时间、溶液pH、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出O3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触时间40 min,溶液pH 8.5,反应温度25℃,此条件下废水COD及UV254的去除率最高可达47.14%和73.47%;H2O2/O3及UV/O3两种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COD及UV254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H2O2/O3系统的运行效果取决于H2O2的投加量.研究结论表明,单纯采用COD作为评价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出O3系列AOPs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The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s of O3 with 3-bromopropene and 3-iodopropene has been studie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88–328 K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room temperature rate constants are (1.88 ± 0.22) × 10?18 and (3.52 ± 0.43) × 10?18 cm3 molecule?1 s?1, and the proposed Arrhenius expressions are k = (3.47 ± 1.28) × 10?15 exp[(?2233 ± 110)/T] and k = (8.17 ± 2.12) × 10?14 exp[(?2991 ± 80)/T] cm3 molecule?1 s?1 for 3-bromopropene and 3-iodopropene, respectively. The atmospheric chemical lifetimes of these two compounds with O3 were also estimated from these values.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废旧三元动力锂电池的量在不断地增加。三元动力锂电池中含有丰富的Co、Mn、Li和Ni资源,回收三元动力锂电池是防止环境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的理想选择。利用抗坏血酸(C6H8O6)的酸性和还原性对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浸出,KMnO_4的强氧化性回收浸出液中的Co制备β-CoC_2O_4·2H_2O,采用浓度为1.3 mol·L~(-1)的C_6H_8O_6,在60℃的条件下对正极材料浸出20 min,向浸出夜中加入1 mol·L-1的H_2SO_4反应20 min后加入KMnO_4继续反应1 h,制得β-CoC_2O_4·2H_2O。实验结果表明,Co的回收率达91%,Li的浸出率可达96.4%,Mn和Ni完全浸出,可实现简单环保地浸出有价金属并回收Co。  相似文献   

6.
采用O3、H2O2/O3及UV/O3等高级氧化技术(AOPs)对某焦化公司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O3与废水的接触时间、溶液pH、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出O3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触时间40min,溶液pH8.5,反应温度25℃,此条件下废水COD及UV254的去除率最高可达47.14%和73.47%;H2O2/O3及UV/O3两种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COD及UV254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H2O2/O3系统的运行效果取决于H2O2的投加量。研究结论表明,单纯采用COD作为评价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出O3系列AOPs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六氯苯的O3及UV/O3高级氧化降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率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O3、UV/O3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不利于HCB的降解,在pH=3,HCB=0.2 mg/L,反应40 min时,HCB的去除可达50%左右,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UV/O3联合作用,HCB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8.
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是燃煤烟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趋势。提出利用臭氧注入到模拟烟气氧化NO生成NO_2,再利用NO_2氧化亚硫酸盐生成硫酸盐,同时NO_2被还原生成N2的工艺方法。研究了沿面放电法产生臭氧、臭氧氧化NO、NO_2在亚硫酸钠溶液中的转化和溶液中SO_2-4生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对NO氧化过程影响较大,当O_3/NO摩尔比为1.1时,烟气中NO脱除率达到90%;亚硫酸钠溶液中NO_2脱除率达到97%,且在吸收液温度小于80℃、pH小于10的条件下,NO_2脱除率基本保持不变;液相亚硫酸钠溶液中NO_2与SO_2-3离子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_2-4离子和N2是NO_2转化的主导反应。  相似文献   

9.
氟是焦化废水中的待去除的主要污染物。采用FeCl3和AlCl3作为絮凝剂,研究了絮凝对焦化废水中氟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考查了不同剂量和pH条件下氟和有机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AlCl3和FeCl3对F-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4.4%和27.3%;在投量为20 mmol·L-1时,FeCl3和AlCl3的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7.6%和23.9%。因此,AlCl3对氟的去除率比FeCl3的更高,但FeCl3对有机物的去除率相对更高。加入Ca2+可以促进氟的去除,但有机物的去除率会下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pH和铁铝配比对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同时加入FeCl3和AlCl3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适合去除有机物和氟的工作条件是pH为6.5,AlCl3和FeCl3的比值为8∶2。本研究探索了FeCl3和AlCl3对焦化废水中氟和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可为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连风宝 《环境工程学报》2020,14(6):1619-1628
SO_3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均远大于SO_2,为了较全面地表征烧结(球团)烟气SO_3排放特征并研究其SO_3控制技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对不同SO_3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PENTOL SO_3分析仪,首次对5个典型的烧结(球团)工程实施SO_3测试,研究其SO_3排放特征及现有设备的SO_3脱除规律。测试结果表明:烧结(球团)烟气SO_3排放浓度为9.1~145.2 mg·m~(-3),高于燃煤电厂的SO_3排放量,这主要与烧结(球团)工程原料、燃料含硫量有关;烟气治理工艺全流程的总SO_3脱除效率为79.93%~93.75%,且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器的工艺组合对SO_3的脱除性能明显优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针对高SO_3的烧结(球团)项目(723.6 mg·m~(-3))首次实施碱喷射脱SO_3改造,工程实验表明,不同摩尔比(Na_2:SO_3)亚硫酸氢钠干粉喷射后,SO_3排放浓度降幅显著,烟气治理工艺全流程的SO_3总脱除效率从79.70%提高至96.31%~99.25%,电除尘器前后喷射(摩尔比(0.5+0.5)∶1)时SO_3排放浓度最低,为5.3 mg·m~(-3);NO_x、SO_2和颗粒物排放均满足超低排放限值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烧结(球团)烟气的SO_3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于2008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河海大学一举获得3项国家科技奖。其中王超教授主持的“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输移过程及系统耦合模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吴中如院士领衔的“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和河海大学参与的“紊流模拟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水质协会推出的ASM3利用MATLAB建立模型,通过实验确定进水水质及模型初值,通过模拟结果与污水处理厂实测结果对比,确定重要模型参数范围,并用结果对其他污水处理厂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FeCl_3及AlCl_3对中温厌氧消化系统产生H_2S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和生物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 Cl_3及Al Cl_3不同投加浓度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硫化氢产生的抑制作用,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消化污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Fe Cl_3及Al Cl_3的投加对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H_2S的产生都具有抑制作用,Fe Cl_3的抑制效果优于Al Cl_3。随Fe Cl_3及Al Cl_3投加浓度的增加沼气中H_2S浓度下降,Fe Cl_3投加浓度为150 mg/L时,H_2S含量降至零;通过分析硫酸盐还原菌的序列数并采用定量PCR测定样品中的dsr B基因拷贝数,投加Fe Cl_3及Al Cl_3的消化系统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在实验第9天大幅降低,这与该系统硫化氢浓度变化规律一致,可以推断,Fe Cl_3及Al Cl_3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是沼气中硫化氢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甲烷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脱硝技术(SCR-CH_4)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的脱硝方法,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低。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以及抗水能力,可使用Fe对Al_2O_3负载的Ga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xFe/Ga_2O_3-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选择性催化CH_4还原NO的性能。使用XRD、N_2吸附脱附、XPS、H_2-TPR、Py-IR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Fe改性后的催化剂提高了中高温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N_2选择性,并改善了催化剂的抗水特性;5Fe/Ga_2O_3-Al_2O_3催化剂在500℃、富氧条件下,达到76%的NO转化率和100%的N_2选择性;在5%水蒸气条件下,5Fe/Ga_2O_3-Al_2O_3在500℃仍保持60%以上的NO转化率。N_2吸附脱附结果显示,引入Fe后,催化剂保持了原有比表面积,并且大大增加了催化剂孔径,可提高催化剂抗水能力。XPS与UV-vis显示,5Fe/Ga_2O_3-Al_2O_3具有高含量的游离态Fe~(3+),可提高催化剂的中高温活性。H2-TPR结果显示,Fe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氧化还原能力,增强了原有Ga_2O_3-Al_2O_3中高温的还原活性。Py-FT-IR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Lewis酸和Br?nsted酸,铁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Lewis酸量。因此,Fe修饰Ga_2O_3-Al_2O_3是提高Ga_2O_3-Al_2O_3催化剂的SCR-CH_4脱硝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脱色菌Citrobacter sp. CK3,以活性红KN-3B染料为处理对象,在厌氧批式反应条件下,系统考察了pH值,温度和染料浓度对脱色反应速度的影响;通过动力学模拟及反应过程中染料的UV-Vis扫描图分析,探讨了脱色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itrobacter sp. CK3对活性红KN-3B的脱色反应的适宜pH为7~9;脱色反应速度在温度为32℃时达到最大。染料初浓度从57 mg/L逐渐增大到458 mg/L时脱色率逐渐降低。脱色过程中染料的偶氮键发生断裂,脱色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李学良  杨乐 《环境工程学报》2012,6(9):3233-3237
以二元酸和短链叔胺为原料,合成了已二酸三乙胺盐离子液体———R3NANR3。对该离子液体进行SO2气体的循环吸收和解吸行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3NANR3离子液体能对SO2气体进行有效的化学吸收。该吸收过程分二步进行,以第一步吸收为主。室温下(20℃)该离子液体在3 h以内吸收速率较快,3 h后吸收速率减慢并逐渐达到平衡。R3NANR3离子液体与SO2气体饱和吸收量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8。较高温度将导致SO2气体的解吸,在90℃时饱和吸收液能较充分地解吸,残留量为0.0010 mol/L。多次吸收和解吸测试表明,R3NANR3离子液体能实现对SO2气体的循环吸收和分离,将成为烟气中SO2气体的脱除和利用的重要循环吸收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考察四溴荧光素初始浓度,O_3相对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对四溴荧光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O_3降解四溴荧光素时,设置O_3流量为3.18g/h,四溴荧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10、50、100mg/L,降解10min后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均达到93%以上;O_3相对投加量增大,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升高,但O_3利用率降低;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能增大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却降低了四溴荧光素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3种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隐孢子虫灭活效果评价方法,在构建鸡源隐孢子虫C. baileyi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选用3种检测方法(抗酸染色、饱和蔗糖悬浮镜检和荧光检测),对鸡源隐孢子虫进行镜检、数量统计,并比较3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结果显示:荧光染色法具有最佳的检测效率(检出数量为改良抗酸染色法,饱和蔗糖悬浮镜检法的2.1和2.6倍;检测时间为120 min),并能够进行隐孢子虫的活性鉴定,可以作为饮用水消毒剂灭活隐孢子虫的评定方法,是一种高效、简便、较为廉价,并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以沼气提升厌氧反应器(CLR)+立式A~3/O~3-MBR为核心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组合工艺,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着良好的处理效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CLR单元对COD负荷的变化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高效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当进水负荷为6~8 kg COD/(m~3·d)时,CLR出水COD、VFA和SS可以分别低于5 000、1 000和2 000 mg/L,COD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立式A~3/O~3-MBR能够进一步去除CLR厌氧出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组合工艺出水中的COD500 mg/L,BOD5300 mg/L,NH_4~+-N35 mg/L,TP8 mg/L,各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三级排放标准。运行成本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每处理1 m~3垃圾渗滤液的成本大约为36.98元。  相似文献   

20.
3S(GIS、GPS、RS)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已高度重视,因此在介绍了3S各项技术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及3S集成技术在中国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