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不同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效率和过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态秸秆上培养黑曲霉M1M15M19、黄孢原毛平革菌、杂色云芝和草菇VT53,优化营养条件和培养方式,测定秸秆降解过程中木质纤维酶类和秸秆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菌株降解木质素的最佳碳氮比均为1 g秸秆中加入0.4 g葡萄糖和0.006 g氯化氨.单菌株降解时,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最好,32 d固态培养后,木质素降解率为37.2%;多菌株联合降解时,先接黄孢原毛平革菌后接杂色云芝方式下的降解效果最好,32 d固态培养后,木质素降解率为51.3%;4株微生物都可产生漆酶(Laeease,Lac)、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anganese-dependent peroxidase,MnP)、木质索过氧化物酶(Lignin pemx-idase,Lip)、纤维素酶(Cellulase,Cel)、半纤维素酶(Hemieellulase,Hcel)等木质素降解酶类(黑曲霉M1M15M19、黄孢原毛平革菌不产生Lac).Lac、MnP、Lip是影响木质素降解的关键性酶类,Cel、Hcel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的关键性酶类,且酶活性越高,降解率越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优先于木质素;秸秆降解过程中产生还原性糖类,碳元素含量减少.研究表明,采用先接黄孢原毛平革菌后接杂色云芝的方式处理秸秆32 d时降解效果最好,可使木质纤维素发生生物高效降解.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生物技术在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高效优势菌强化A2O工艺对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进行处理,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分为污泥的培养与驯化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在稳定运行阶段CODCr平均去除率达90.71%,氨氮平均去除率达78.31%.以Mn2 、Fe2 、Mg2 、Ni2 为4个影响因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无机离子对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促进作用.由实验数据的极差大小可知,各无机离子对优势复合菌降解橡胶有机废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 Mn2 、 Fe2 、Ni2 和Mg2 . 4种离子最佳质量浓度组合为: 0.500 mg/L 的Mn2 、1.00 mg/L 的Fe2 、35.0 mg/L的Mg2 和0.025 mg/L的Ni2 .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促进剂M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沉淀-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橡胶促进剂M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当原水COD约为5 g/L时, COD去除率可达96%以上,并得到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工段PAM的投加量为1%,混凝时间为0.5 h;微电解工段铁炭质量比m(Fe):m(C)=30:1,pH值2-3,微电解时间3 h;催化氧化工段H2O2(30%)投加量为2%,反应时间为2 h.废水中绝大多数的苯胺、促进剂M等有机污染物和毒性较高的还原性硫化物均实现了高效去除,废水中TOC(总有机碳)、COD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白腐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代谢途径、降解机理,阐述了白腐真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和生态效应,并提出了提高白腐真菌修复效率的措施.白腐真菌主要通过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系(木质家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来降解PAHs,这些胞外酶可通过开环作用把PAHs代谢成为水溶性较强的醌类中间产物,再由其他微生物降解这些中间产物直至矿化.在白腐真菌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对环境因素及营养条件(如温度、pH值、C/N比、微量元素和转速)的优化可提高胞外酶产量.在修复PAHs污染土壤过程中,生物竞争、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白腐真菌的修复效果.同时,归纳总结了改善白腐真菌修复效果的一些措施,如真菌-细菌联合修复、添加适当的培养基质、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施用酶制剂和改善营养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生物技术在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高效优势蘸强化A2O工艺对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进行处理,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分为污泥的培养与驯化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在稳定运行阶段COD0平均去除率达90.71%,氨氮平均去除率达78.31%。以Mn^2+、Fe^2+、Mg^2+、Ni^2+为4个影响因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无机离子对橡胶促进剂M盐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的促进作用。由实验数据的摄差大小可知,各无机离子对优势复合菌降解橡胶有机废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Mn^2+、Fe^2+、Ni^2+和Mg^2+。4种离子最佳质量浓度组合为:0.500mg/L的Mn^2+、1.00mg/L的Fe^2+、35.0mg/L的Mg^2+和0.025mg/L的Ni^2+。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玉米秸秆在贮存过程中微生物对其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及其木质纤维化程度,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冷藏及添加甲酸或乙二醇的贮存条件下,其p H值、可溶性糖(WSC)质量比、纤维素质量比、半纤维素质量比、木质素质量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保质效果,并确定最佳保质贮存方法。结果表明,冷藏处理、添加甲酸或乙二醇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玉米秸秆的营养物质消耗量,抑制其木质纤维化。乙二醇处理后的玉米秸秆,p H值迅速降低,其WSC质量比、半纤维素质量比、纤维素质量比和木质素质量比分别为9.56 g/100 g DM、14.12 g/100 g DM、34.60g/100 g DM和10.13 g/100 g DM,与不做任何物理或化学处理的保质方法(对照组)相比,WSC质量比、半纤维质量比分别提高了524.84%、35.77%,纤维素质量比、木质素质量比分别降低了9.03%、37.74%,保存了更多的营养物质,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秸秆的木质纤维化程度,有利于后续水解处理和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善实验条件,如pH值、C/N、清水预处理等.研究对小麦秸秆生物产气量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的调节对生物产气量和纤维素降解影响不大;清水预处理可以使TS迅速降低,降解率达到了46.71%;C/N调节下产气高峰时间提前,最高时达到529 mL/d,累积产气量也达到了6 359 mL,纤维素降解率达到了68.35%.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降解试验,测定了城市生活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的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提出采用C/L(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归一化后的相对变化量来表征城市生活垃圾(MSW)的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生物降解程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程度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呈倒"S"型变化,可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是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程;S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MSW的降解过程,而模型参数可以反映降解条件对降解速率的影响.Slogistic模型预测的填埋场稳定化时间与实测结果相符,表明了建议的表征降解程度指标及Slogistic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从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到1株甲氰菊酯降解菌CZ-1,对其降解特性和生物学特件进行了研究.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 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将菌株CZ-1鉴定为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GC对菌株CZ-1降解特性的研究表明,菌株CZ-1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最佳降解条件为:pH=7.5,35℃.菌株CZ-1在最佳降解条件下,7 d对200 mg/L的甲氰菊酯降解率达75.36%.荫株CZ-1对植物促生的相关特性表明,培养24h,菌株CZ-1能够产生吲哚乙酸(IAA)(1.86±0.12)mg/L,ACC脱氨酶活性为(0.39±0.01)U/mg,能显著增加玉米的根长.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胜利油田沿海滩涂石油污染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E-2.通过对原油降解率的测定,发现菌株E-2对石油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条件初步优化下培养5d,其对原油的降解率在扣除自然降解部分后达到50.51%.E-2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37℃,pH =7.5.当NaCl质量浓度为0~5g·L-1,原油质量分数为0.75%~1.5%时菌株E-2处于最佳生长状态.通过GC-MS分析,菌株E-2对原油中链烃C34~C38的部分降解最显著,对链烃C26 ~ C33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表明E-2对长链烃类的降解具有明显的优势.菌株E-2与优势菌株HB-1按1∶1组成混合菌液,两种菌株仍能各自显著降解链烃碳源,同时对C16~C30的降解明显增强,反映了两菌对这一段碳链的协同降解效果.HB-1与E-2按1∶1混合,石油降解率提高到63.62%(单独HB-1菌株石油降解率为54.62%);HB-1与E-2按1∶3混合,其降解率为80.60%;HB -1与E-2按3∶1混合,降解率为81.83%.  相似文献   

11.
12.
13.
3M公司的全称是明尼苏达矿业制造有限公司(Minnesota Mining Manufacturing Ltd. Co. ). 3M成立于1902年,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成员之一,今天的3M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员工总数达到7万多人,年销售额超过156亿美元.3M的产品涉及领域广泛,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现代社会中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享受到3M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为直观反映矿井下行风流火灾时期风流紊乱现象,深入研究风流紊乱、火灾烟流扩散规律,搭建管道实验平台进行矿井下行风流火灾实验,应用TF1M3D软件对真实矿井火灾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矿井发生下行风流火灾时,在火区热阻力和火风压作用下,主干风路风流发生衰减甚至逆流现象,主干风路风量达到极值的时间滞后于火源强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模拟结果显示223上山风流随通风机能力增强,发生风流紊乱现象更明显;在火灾主干风路风流未发生逆退的情况下,223上山和-380副巷仍会发生风流逆转现象;通风机能力越强,主干风路风流克服火源作用、保持原状态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藻类和不同的粘土颗粒均使藻类与粘土颗粒的凝聚沉降发生变化。结果还表明,溶液中[Cu~(2+)]浓度超过10~(-5)mol后,加快了小球藻与高龄土的凝聚沉降。使80%以上的小球藻和高岭土在不到10min内即凝聚沉降。在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利用藻类与粘土的凝聚沉降治理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