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中方愿与湄公河国家共同设立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人才和信息交流,促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作为落实倡议的具体举措,2017年11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系列会议在京举办。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代表、澜湄国家环境部门代表等出席会议,并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上致辞并发言。澜湄国家驻华大使馆代表、环保部相关直属单位、研究机构、地方环保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媒体等百余人参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9-10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研中心)与欧洲环保协会主办、中欧环境与绿色经济合作项目承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欧盟驻华代表团、欧盟环境总司、法国驻华使馆、法国欧洲事务和外交部、加拿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4,(4):6
正近年来,"毒地"、"毒大米"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广泛关注。土壤环境污染作为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之一,既会导致"毒大米"、"毒蔬菜"等的产生,影响食品安全;也会通过地表径流、渗透作用污染地下水,威胁公众饮用水安全。为切实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2014年1月底,国务院公布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提出在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和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六月五日,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五周年的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黄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国际住房年中国委员会主席叶如棠等出席了大会。联合国机构驻华总代表孔雷飒带来了联合国对这次大会的良好祝愿,他说,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纪念活动,看到了中  相似文献   

5.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列为主要整治内容之一。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历程、运用现状;指出了国际土壤修复技术现已进入黄金期;比较了欧美国家运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最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结合"十五"和"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给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现状示意图,以及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四大需求、四大发展方位和六大发展方向,并从六方面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差距,初步提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3,(15):75
2013年7月20—2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第三届环境司法论坛在贵阳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共同主办,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司法保障"主题进行了研讨。来自国内外的环境法学专家、法官、律师约100人出席了论坛。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在致辞中说,环境司法要起到保障和保驾护航作用,严格执法,发挥司  相似文献   

7.
郑秀亮  梁光源 《环境》2015,(4):23-27
<正>土壤修复,环保产业的"新宠",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个新兴的行业乱象丛生,修复技术良莠不齐,行业的发展亟待规范。"从2013年年初到2014年中旬的15个月内,以‘土壤修复’注册的公司达到了1000多家,跃跃欲试者更是不计其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指出,随着国家对污染土地的环境管理日益重视,土壤修复工作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土壤修复产业带来了万亿元的市场想象空间,土壤修复企业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30日,由瑞士驻华大使馆和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低碳城市在行动——中瑞低碳城市交流暨专家研讨会"在保定市举行。会议就如何借助瑞士新能源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共同应对京津冀环境问题进行了研讨。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环保部宣教中心、瑞士环境科技促进署等相关单位应邀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是指以北京、天津两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26~27日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办、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协办,联国环境规划署和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美国律师协会等支持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人大环资委、联合国环境署、欧盟欧洲委员会以及中央和地方环保系统、国际政府组织、民间环保团体、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及媒体代表等共200余人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国家公园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和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法国驻华使馆、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等大学研究院所,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政府机构、还有仙居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11.
耐盐碱水稻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特征及产甲烷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甲烷菌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种植耐盐碱水稻土壤中产甲烷菌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岛市稻作改良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中耐盐碱水稻(YC1703)、普通水稻("临稻10号")及荒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丰度特征、群落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临稻10号"土壤中的产甲烷菌丰度和群落丰富度显著高于种植YC1703的土壤,种植YC1703土壤中产甲烷菌具有较高多样性.产甲烷菌群落受水稻品种、水稻生育期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两种水稻土壤中H2/CO2还原型产甲烷菌占优势,由此推测这些土壤中生成甲烷的主导途径均为H2/CO2还原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土壤性质在出生缺陷环境风险中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土壤性质在出生缺陷环境风险中的指示作用,考虑了区域人口分布和疾病空间结构,使用Bayesian方法,对山西省和顺县连续4年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并使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结合土壤环境过程机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出生缺陷的环境风险做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的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CEC),pH,有机质含量及碳酸钙含量都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显著相关. 土壤砂粒含量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土壤粘粒含量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在偏碱性土壤且pH较高的地区,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风险会显著降低.在有利于土壤提供有效形态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环境条件下,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会显著提高.在影响神经管畸形发生的环境因素中,土壤介质中各形态元素的有效含量比其总量具有更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12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研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淡水团队在苏州工业园区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太湖国际论坛工业园区分论坛——"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政策暨太湖流域工业园区产业绿色转型路径研讨会"。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任文伟出席并发言致辞,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4,(12):39
2014年6月11日,《中国环保产业和联合国环境产品与服务部门统计框架比较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研究由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开展,旨在探索联合国倡议的环境产品与服务行业(EGSS)统计框架应用于中国的可行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学家盛馥来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财政部财科所、国家统计局、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及高校学者、媒体记者近百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5.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新烟碱类农药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新烟碱类农药已占据了世界最大的杀虫剂市场份额,同时土壤是该类农药进入环境系统的源头,厘清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对探索新烟碱类农药的环境归趋和生态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并梳理了新烟碱类农药在土壤中主要环境行为的研究现状,包括吸附、解吸及降解行为;分析了农药本身性质、土壤成分及类型、pH值、温度、含水量等因子对该类农药吸附和解吸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了降解土壤新烟碱类农药的微生物菌群、光解和水解机理,并对新烟碱类农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微生物种类、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这些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样化程度。一般认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基因、物种、种群以及群落4个层面。长期以来,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缺失导致对于它们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远没有宏观生物那样受到重视。人类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了解很少,只能作"黑箱"处理,导致某些微生物种群的消失和演替,已知有8%的真菌种群处  相似文献   

18.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有助于准确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归宿以及评价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存在状态,全面分析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挥发、渗滤及自然降解等环境行为,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7,(4)
<正>随着国家"土十条"的出台,广东"土十条"也于去年12月30日紧跟着颁布。落实好土壤污染防治,监测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也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土壤监测工作究竟如何开展,揣着好奇心,记者走进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监测中心")了解情况。布下土壤监测"网"布好监测点位,是做好土壤监测工作的第一步。"目前,我们主要是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20.
溴代阻燃剂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FRs(溴代阻燃剂)是一种重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各种传统和新型的BFRs(PBDEs、TBBPA、DBDPE、BTBPE等)在全球环境中被广泛检出,其持久性、生物蓄积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毒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关于BFR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规律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吸附/解吸、光降解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厌氧、好氧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代谢的特点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吸附/解吸是BFRs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是影响其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光解、微生物降解是BFRs在土壤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光解是表层土壤中BFRs的主要转化过程,逐步脱溴产生低溴化产物,溴化程度、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会直接影响其光解速率;厌氧脱溴和好氧微生物降解是BFRs在深层土壤中的主要降解过程,溴化程度与微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土壤中BFRs被植物吸收的过程中可能被代谢为低溴化产物,在食物链中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尽管多年来在BFRs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对这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的全面了解仍然很难,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BFRs被作为传统BFRs的替代品推向市场,建议对这些新兴替代化学品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特别是生物降解进行更多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