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喆 《环境教育》2023,(9):39-41
<正>学校教育应当转变传统德育与智育相分离的观念,采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融合,进而建构生态文明在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三重维度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关乎到生态文明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从三级课程视角,提炼出生态文明教育在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课程状态,展望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中未来生长空间。生态文明是我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生态研究基础上长期探索的智慧结晶[1]。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大学积极响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全面推进高校的绿色化改革,主要体现在顶层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建设五个方面。绿色大学又称为可持续大学,倡导在大学建设中发展绿色文明[1],在高校育人的全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思想[2],用“绿色教育”思想培育人、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使大学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3]。绿色大学被看作生态文明时代大学的新形态和新符号,所标志的是,通过绿色化的大学建设、以大学自身的多种职能,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未来的期许和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东阳经验”简易可行,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上成效显著。推广“东阳经验”有助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垃圾围城”[1]“垃圾围村”[2]现象愈演愈烈,垃圾焚烧和填埋面临的困境凸显。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从基础地理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双向互动作用的角度,阐述一条使教育能长久、有效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路径。“人类在20世纪犯过许多错误,其中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对这个世纪发生的巨大变革缺乏预见与思想准备”[1]。走向工业文明便是人类历史的巨大变革,其两百多年发展过程创造的物质财富远大于之前所有时代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法规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将生态文明观、绿色发展观、环境法制观“三观”教育融入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相似文献   

7.
税珺 《环境教育》2023,(10):82-84
<正>本文介绍了利用江门市白沙古树公园开展古树学堂自然教育活动的课程实例,从课程服务对象、内容、成效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利用古树名木开展自然教育提供参考,促进古树名木的保护。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1]。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古树名木得到了极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1月初,北京市向市民提交了一份2022年的蓝天成绩单: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0微克/米3;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米3、23微克/米3和3微克/米3。数据或许没有温度,然而“一微克蓝”“冬奥蓝”“常态蓝”这一幕幕湛蓝的画面却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北京市民的脑海里。2013年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以超常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综合施策、科学施治,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有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铁军队伍用汗水、责任和深情记录下了北京求索蓝天的艰辛路程,也记录下市民在绿水青山间的幸福时刻。  相似文献   

9.
<正>高校水处理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逐渐向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指出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环境专业中的必修课程[1]。“水污染控制工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等多门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2]。学生需要掌握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学、水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涉及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兼具理科及工科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钱桂林 《环境教育》2012,(12):16-16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能否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给力。那么,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呢?  相似文献   

11.
孔炯 《绿叶》2012,(12):83-86
“美丽张家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画卷; “绿色新崛起”,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理念; “生态新家园”,一个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从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从全国首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诞生,到成功搭建生态文明基本框架,再到首届江苏省“生态文明号”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近年来,张家港始终秉承“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铺开了一幅“美丽张家港”生态文明的新图卷。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3]。  相似文献   

13.
<正>依托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力量和场地资源,促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环境,训练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延伸学位课相关理论的实践体验,为“双一流”背景下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奠定基础。在“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最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3]。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从发挥教师第一责任人作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培植生态文明意识,是新时代下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为积极推进国际气候系列公约的有效落实,中国以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以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世界关注的中心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历经了艰难的谈判之路[1]。《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系列文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论是中国、欧洲的洪灾,美国高达50℃的热浪,还是南美连续两年的干旱,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16.
金龙腾飞辞旧岁,玉蛇舞动迎春回,新年开局,周生贤部长在2013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工作要求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国环保系统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认识,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更加积极、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去,做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核算,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新增碳排放,推动企业尽早实现碳达峰。我国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核算方法。文章以某乙烯项目为例,选用“国标方法”“发改委方法”“广东省方法1”“广东省方法2”“北京市方法”“上海市方法”6种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核算出CO2排放量分别为399.49×104,359.02×104,345.65×104,357.09×104,375.33×104,298.7×104 t/a。6种方法在燃料燃烧、火炬燃烧、工业过程、净外购电力、热力等方面的核算内容、量化公式、排放因子上均有所不同,导致核算结果差异较大。考虑到环评阶段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等可获得性低、准确性差的特点,建议企业工业过程和装置层面碳排放核算统一采用碳质量平衡法,将委托第三方处置废弃物产生的碳排放纳入间接排放,增加装置层面的碳排放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为更好地对宜宾市中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思想,以宜宾“趣味生物体验馆”为例,从线上“特色”科普和线下组建“趣味生物体验馆”两方面探索中学生物实践教学模式,带给广大中学生“体验—认知—行动”的教育引领和趣味体验,增强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启示,注重培养学生拥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意识,学会生命共同体的哲学基础[1]。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低碳教育形式多样化、学科融合渗透、构建低碳评价体系等方式,使小学低碳教育更易于执行,在让小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同时,有利于构建绿色校园,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要达到低碳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1]。“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推进低碳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理应承担起低碳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地理学科具备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环境观的优势,本文提出教师可通过善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问题研究”栏目,把握渗透环境观的三个良好教学时机。人类是自然进程演变造化的产物,自有人类以来,人与环境相互依存[1]。人类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资源,用以生产和生活,并向自然排放废弃物。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索取与排放数量的增加、速度的加快,使得生态环境逐渐出现了许多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个人或集体的行为应受到科学环境观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