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主成分分析法在印染废水混凝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本平  骆丽君 《化工环保》2004,24(4):256-25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双重图对印染废水混凝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在用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混凝试验中多维工艺操作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各参数对混凝脱色的重要性,从而根据双重图来对混凝试验操作参数实行优化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沈来云 《化工环保》1996,16(1):56-57
印染行业两种废碱液的回收和利用方法印染企业是用碱大户,不论是绦纶织物仿真丝生产工艺,还是棉布、T/C布炼漂生产工艺,都用液碱或固碱作为生产原料。按常规生产方法,用碱量大,产生的含碱废水污染负荷高、治理难度大,普通的化学混凝沉淀法和气浮法的处理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化工环保》2009,29(1)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纶印染废水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具体为一种利用膜过滤技术实现氨纶印染废水零排放回用的处理方法。氨纶印染废水经热交换器后进人原水调节池,稳定水质和水量,调节pH至3~11,将余热进行回收;将已稳定水质和水量及调节pH的原水调节池的出水通过盘式过滤器,将盘式过滤器的反冲洗出水回流至原水调节池,盘式过滤器排出的废水进入连续膜过滤超滤系统进行过滤,将超滤系统的浓缩液和反冲洗水回流至盘式过滤器;连续膜过滤超滤系统的出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王萍 《化工环保》1997,17(5):273-276
介绍了物理,化学及生物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进展,重点介绍了新型高分子絮凝剂及生物高效降解菌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此外,还对如何预防污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从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获悉,由该院与绍兴印染企业联合开发的印染污泥综合利用核心技术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纺织印染污泥为原料生产的降解塑料制品,日前经德国Tu V机构检测证明符合相关环保标准。"污泥降解塑料是国际前沿课题,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研究,但尚未取得突破。"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院长胡克勤说,"我们开发的技术工艺从根本上突破了污泥拥有塑料特性并实现降解、污泥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混凝技术在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以及印染废水回用工艺的预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目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无机混凝剂、有机絮凝剂及复合混凝剂等的应用发展现状。复合混凝剂因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混凝性能,减少了投药量,进而降低了混凝污泥的产量。应对有机组分进行阳离子化,以减少无机组分的用量,并通过接枝反应等制备出具有多支链、含较多具有吸附功能的官能团结构的有机高分子,以提高混凝效果。应进一步针对实际印染废水,考察其他污染物以及实际操作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改良复合混凝剂。  相似文献   

7.
专利文摘     
<正> 与印染废水结合的脱硫工艺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印染废水结合的脱硫工艺,利用电石渣、石灰或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对烟气进行湿法脱硫,利用脱硫剂配制脱硫浆液的化浆过程用水采用印染废水;脱硫浆液中固体的质量分数为8%~15%,脱硫系统的pH为5.2~6.0,液气流量比为8~12 L/m~3。该发明的脱硫工艺以电石渣和印染废水的混合浆液作为脱硫剂对烟气进行湿法处理,大量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对COD在10 000 mg/L以上的高浓度废水的COD去除率在80%以上,色度去除率在90%以上,废水水量排放减少30%以上。/CN101816889A,2010-09-01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及深度处理的主要目标。综述了近年来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高级氧化技术、高效生物技术等)的研究进展。结合各深度处理技术的特点分析指出:污染的源头控制、分质处理回用以及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工艺的优化和集成,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处理印染废水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胜文  孙田芳 《化工环保》1997,17(6):377-379
处理印染废水的一种新途径*目前,国内外印染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多采用絮凝法、吸附法、电解法、超滤法和生化法等。由于印染废水具有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化纤行业的发展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等难生化降解有...  相似文献   

10.
天然矿物材料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染废水是目前较难处理也是急需处理的工业废水。天然矿物材料通过吸附、光催化降解等作用可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染料分子。介绍了多孔矿物、矿物/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以及天然半导体矿物等天然矿物材料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对天然矿物材料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导流电凝聚法脱除印染废水色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长海 《化工环保》1999,19(5):264-268
阐述了导流电聚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采用该法处理印染废水,通过试验确定了废水电解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后印染废水的色度,pH,COD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法操作简单,电耗低,产生废渣量少,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刘晓琛  赵琪  陈泉源  唐聪  卢钧  姚远 《化工环保》2019,39(3):255-261
分别以天然含铁矿物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为催化剂,构建了UV-异相类Fenton体系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以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为催化剂的3种异相UV-类Fenton体系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可达58.83%、57.41%和60.57%,UV254去除率均大于94%;3种天然矿物在重复使用5次后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仍保持在50%以上,光催化活性稳定;该体系产生·OH的途径主要有催化剂表面的Fe(Ⅱ)催化H_2O_2分解、H_2O_2光解、溶出的Fe~(2+)催化H_2O_2分解3种,以前两种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印染废水的混凝脱色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硫酸亚铁、碱式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以活性染料为主要成分的印染废水进行混凝脱色试验,阐述了混凝脱色机理,对脱色影响因素和控制条件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混凝沉淀-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鸿林  张长寿  苏静 《化工环保》1999,19(4):223-225
介绍了混凝沉淀-ClO2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在2个工厂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高效菌处理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剑辉  李萍 《化工环保》2004,24(5):328-331
总结了高效菌在造纸、印染、化丁、农药、制药等工业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认为大力开展和加强高效菌的选育和应用工艺研究,是生物强化技术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铁屑过滤法预处理可生化性差的印染废水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采用铁屑过滤法预处理可化生性差的印染废水,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COD和色度,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钢铁酸洗废液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淑兰  阎立荣 《化工环保》1995,15(4):228-231
利用钢铁酸洗废液对一印染厂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工业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该装置具有投资少,管理简便,运行费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发光细菌法测定有机工业废水综合毒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啤酒、酿造、印染、化纤、造纸废水进行了生物毒性测定;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的生物毒性与其TOC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正确反映废水的实际毒性大小。发光细菌法用于工业废水毒性评价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包装印刷业VOCs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北京市的14家大型包装印刷企业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统计分析了生产工艺和原辅材料,识别了VOCs污染来源和排放节点。根据不同排放节点的特征搭建了相应的采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VOCs的排放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结果表明:包装印刷业所排放的VOCs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乙醇和异丙醇为主要的臭氧前体物,生产线和烘干集气系统排气口为主要的臭氧生成节点;烷烃和醇类为主要的SOA前体物,烘干集气系统排气口为首要的SOA生成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