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高级氧化技术(AOPs)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Fenton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超声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AOPs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原理,重点阐述了国内外高级氧化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对AOPs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常较难处理,同时又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催化湿式氧化法属于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在处理有毒、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催化湿式氧化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降解垃圾渗滤液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法处理难以适应其水质的变化,文章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催化湿式氧化、Fenton氧化、电化学氧化及相应的催化氧化、化学氧化、等离子体技术、超声波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总结了它们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因素和效果,高级氧化具有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水质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彻底等特点,但同时也受到水量和成本的限制,最后指出高级氧化技术之间的优化组合以及将其作为预处理单元与生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应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普遍采用的是以膜法处理为核心的工艺技术,其存在膜浓缩液后处理和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结合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和生物处理,采用"高级氧化+生化处理"技术,可以规避膜法的弊端,是一种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臭氧一般不能氧化彻底有机物,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臭氧组合工艺,本文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和衍生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复杂有毒的、生化降解性差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本研究在500 W汞灯、25℃、2.5 h反应条件下,对比了TiO_2、K2S2O_8、K2S2O_8/Fe2+、施氏矿物、施氏矿物/H2O_2、Fe2+/H2O_26种催化剂组合光化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结果表明,施氏矿物/H2O_2和Fe2+/H2O_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效果优于其它催化剂组合,渗滤液中CO_D去除率分别为41.6%和46.5%,TO_C去除率分别为76.0%和78.1%.然而,Fe2+/H2O_2组合在光催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后会产生大量难以沉降的Fe(O_H)3絮状物,且渗滤液色度明显增加,由初始的40倍上升到175倍.而施氏矿物/H2O_2组合则避免了上述问题,色度去除率达100%,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光化学降解垃圾渗滤液的催化剂组合.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以及水质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和应用实例,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及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合并处理等三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阐述了物化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建议渗滤液处理应综合考虑水质水量、经济技术及环境等因素,优先考虑场内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对于难处理的渗滤液可以考虑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高效物化"联合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8.
熊英  向斯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6):2602-2609
为了解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菌群结构与脱氨效果的关系,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15个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自养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结构,监测了其中1个处理系统中的AOB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并采集实际垃圾渗滤液开展了为期45d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itrosomonas属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优势自养氨氧化细菌,其相对丰度与脱氨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此菌属中,N.europaea、N.eutrophaN.halophila的相对丰度与脱氨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这3种菌在系统发育上同属于N.europaea/Nitrosococcus mobilis谱系,说明该谱系是实际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中的优势AOB类群,并对垃圾渗滤液脱氨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面临着技术升级改造问题.分析了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路线出发,探讨了垃圾渗滤液不同处理技术环节的发展方向,提出对现有技术的升级改造与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综述垃圾渗滤液的四大水质特性并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包括普通的物化预处理和常见的生化主体工艺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等深度处理工艺;最后为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庭刚  李秀芬  陈坚 《环境科学》2004,25(5):172-176
根据GC-MS分析,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组分大多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如酚类、杂环类、杂环芳烃、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约占渗滤液中有机组分的70%以上. 本文对渗滤液中典型有机化合物在电化学氧化和厌氧生物组合工艺系统中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在电化学处理系统中,杂酚类、酰胺类、苯并噻唑、苯醌、喹啉、萘等有机化合物降解速率高于外-2-羟基桉树脑和异喹啉等化合物,但前者在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中去除率低;渗滤液原水经过电化学氧化处理后,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从原水中的0.68%增加到电化学出水中的16.18%;此组合工艺能够显著降低因渗滤液复杂组分间的增效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而引起的毒性,系统出水可生化性增强,为进一步研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和进行该组合处理系统的大规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不同pH值对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的影响,重点考察了pH值在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弱碱性条件下,电解垃圾渗滤液过程中氨氮及COD的降解速率、电流效率及能耗均要比在强酸、强碱条件下高,当pH为8.09时,经过6 h降解,氨氮的去除率达到100%,氨氮的降解速率为7 mg/(L.min),电流效率为45.23%,氨氮能耗为0.09kWh/g,COD的降解去除率达到50%,三氯甲烷产生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解6 h后三氯甲烷浓度从低于检测值升高至0.636 m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氧化工艺对上海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提取和分离了Fenton氧化前后腐殖酸组分(富里酸、胡敏酸),运用凝胶色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Fenton氧化前后各物质的分子质量分布和有机物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Fenton反应可使ρ(BOD5)/ρ(CODCr)从0.011提高到0.285. 通过分子质量分布和三维荧光特性的测量可知,造成这种可生化性提高的原因是Fenton反应使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降低,其中对高分子质量胡敏酸的去除以及对富里酸分子质量的降低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解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式电解槽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考察不同的电流密度、进水pH值、Cl-质量浓度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研究电解装置对3种不同来源的垃圾渗滤液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连续式电解法对中等COD质量浓度的垃圾渗滤液(COD质量浓度为2 000~10 000 mg/L)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氨氮和重金属,且对难降解的污染物(如苯胺、苯酚等)有良好的去除作用.该法提高了水质的可生化性,强化了后续生化处理,为中试及工业化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电化学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利用电化学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经生物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时,电压、氧化时间、氯离子浓度及温度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压3.5V,电流密度为7.0mA/cm^2.氧化时间2.5h.氯离子的浓度2000mg/L的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的CODCr由464.0mg/L降低到200.0mg/L,NH3^-N的去除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6.
玻璃纤维布负载TiO2膜光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纤维布上制备TiO2膜。分别以10w低压汞灯和400w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光催化氧化处理。综合分析了影响CODCr去除率及UV335去除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以玻璃纤维布作载体制备的TiO2膜光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垃圾渗沥液中氨氮的电化学氧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对香港垃圾渗沥液的二步法处理工艺.本文着重探讨了电化学间接氧化去除渗沥液中氨氮的反应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找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入水初始 pH值为9.0;流速为0.01-0.10cm/s;CI加入量2000mg/L;电流密度 32.3mA/cm2.在此条件下,经过 6h电解后,UASB反应器出水中NH-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87%.对该电化学氧化过程的运行成本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R反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水力负荷、容积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方面具有一定的工艺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晚期垃圾渗滤液对UASB反应器中无机环境培养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进行驯化,探讨基质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通过批式试验分别对基质和垃圾渗滤液抑制厌氧氨氧化动力学进行测定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经过75d的运行,系统逐渐适应垃圾渗滤液并实现高效脱氮.基质的去除量随进水基质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HRT的延长,进水基质及渗滤液浓度逐渐升高,系统脱氮效果降低.厌氧氨氧化基质抑制的阈值是NH4+-N浓度为489.03mg/L和NO2--N浓度为192.36mg/L.当以铵盐为抑制剂时,Vmax(NH4+-N)为0.1893mg/(mg·d),半饱和常数为39.39mg/L,抑制动力学常数为3482.27mg/L.当以亚硝酸盐为抑制剂时,Vmax(NO2--N)为0.246mg/(mg·d),半饱和常数为43.19mg/L,抑制动力学常数为701.15mg/L.厌氧氨氧化受垃圾渗滤液影响尤为显著,垃圾渗滤液条件下厌氧氨氧化活性被完全抑制的浓度为1450.69mg/L (以COD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