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客观概括了中美两国环境影响评价(EIA)公众参与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中美两国EIA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寻找我国EIA公众参与可能的提升空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耀华 《环境与发展》2020,(4):33-33,35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信息制成电子地图的一门技术。GIS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环境、资源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我国对环保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对生态污染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注度上升,GIS技术有了进一步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发展的机会。本文从GIS技术本身入手,分析GIS技术的特点,探讨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为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于NRTL(北美认可实验室)而言,无论测试产品还是认证产品都必须取得资格认证。认证包括定期的T厂核查以保证制造者连续生产的产品符合工厂核查手册。当前,在北美有9家被认可的NPTL,电子检测实验室(ETL),包括安全实验室(UL)以及加拿大协会(CSA)等,他们可以测试、核实和认证通信电缆的防火等级和TIA/EIA类别性能。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09年10月1日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支撑体系中的核心技术内容。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现状、分类以及内容等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8月22日至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承办,《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协办。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鹏主持会议并致辞。梁鹏在致辞中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不能满足公众需要的现状,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指出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矿业生产现状,提出了矿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给出了适合矿区环境评价的方法,并指出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矿区生态重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和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提出要客观、规范地做好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应特别关注新导则中评价等级划分、噪声源强确定与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噪声防治对策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与北京市《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DB11/T 838-2011)中的两种不同环境振动影响预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应用到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与8号线联络线地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算沿线各振动敏感点的振动值VLZmax.结果表明,采用DB11/T 838-2011的VLZmax预测值修正后的结果与采用HJ 453-2008的VLZmax预测值相比,52.5%的敏感点VLZmax值低0.1~3.2 dB,47.5%的敏感点VLzmax值高1.1 ~4.1 dB,差值均小于5 dB,各敏感点的分级减振措施等级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促进我国环评技术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进步,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武汉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办,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承办。来自国内外的200余名环保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各领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评预测模型应用与研究进展、污染防治理论及应用研究、环境风险预测与方法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今年大会首次采用小组专家点评与集体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等级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清洁生产已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但往往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和技术导则,使环评中的清洁生产论述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本文以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在分析环评中清洁生产论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等级划分标准,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数学模型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阐述了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结合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分析了两结合的基本组成及集成方式,并对两不同集成方式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最后结合项目给出了GIS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3.
包娜 《环境与发展》2020,(1):33-33,35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环评工作存在低效推进、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公众片面参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环境保护效果。本文以现有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旨在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发布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工作,本研究结合2018版大气导则要求,制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路线图,总结了基础数据、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等方面的复核要点,建立了大气环评技术复核体系,并以A市、H市、Q市、R市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为案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研究,归纳了复核案例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评估机构、环评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描述、存储、分析、决策和输出矿井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门技术.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技术现状及应用,对开发将多源、多维、海量、多时相性、多尺度、不确定性的相关数据信息集成到一个统一数据平台上的系统,为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灾害预测、防灾减灾政策提供信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近几年来引起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者及安全技术工作者的广泛兴趣.文章通过作者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的现状,对该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泥行业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完整的环境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梳理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要求,指出水泥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中存在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名录的分类管理要求不一致、环评文件与许可证内容没有完全衔接、环境监管执法与排污许可互动不足、多套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导致“多本账”等问题,并提出了统一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名录、创新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方式、完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政策与标准体系和统一排放量核算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评价的重点放在污染防治设施的规模、资金和性能上,提出的治理措施是通过“三同时”制度保证实施。很明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追求的是“末端治理”设施的功效是否得以实现,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而忽视了主体生产工程本身的环保措施及生产过程中消减污染物的潜力和机会,即清洁生产的机会。基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上述不足,阐述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实施意义,分析了清洁生产观念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即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扩大到项目的立项到实施全过程,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工艺设计、技术选择和能源消耗等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发现潜在的清洁生产机会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措施,同时通过“三同时”制度建立了清洁生产思维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发展了立足于清洁生产审计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GIS空间数据库在大学城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大学城建设的蓬勃开展,大学校园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和严峻,如何做好大学城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题。本文结合GI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特点,对GIS空间数据库在大学城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空间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以广州大学城为实例,对大学城GIS空间数据库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基于SuperMap GIS软件研究和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的部分应用功能,藉此以求能够提升大学城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总结出GIS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阐述了GIS在城市重大危险源事故管理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及城市应急救援联动系统中的应用,并尝试提出GIS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应用的发展趋势,为GIS技术在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困难,即评价方法的不成熟和获取资料的困难;然后重点分析了评价中的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的不确定、空间信息的不确定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最后提出了 4种解决困难和降低不确定的方法,即制定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广泛开展公众参与以及通过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