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上海郊区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郊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浦区某镇农田肥料施用情况的实地调查,评价分析了上海郊区目前农田氮磷养分平衡现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农田氮磷养分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而且氮磷养分实际平衡盈亏率均高于允许平衡盈亏率,水稻、小麦、蔬菜氮素实际平衡盈亏率分别高出允许平衡盈亏率68.16%、79.21%、126.78%,而磷素实际平衡盈亏率分别高出允许平衡盈亏率58.11%、52.67%、605.19%。其中,蔬菜农田氮磷养分平衡大大超过了合理范围,存在多余的氮磷养分进入水体而污染环境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分布于全市6个县3个区的38个乡6个镇6个街道,面积约为83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2.9%。其中,水源保护区面积约为511平方公里,准水源保护区为319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从十月一日起开始生效了。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黄浦江上游水源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制订的一个地方性法规。《条例》对水源保护区的范围、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浦江上游保护区是上海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上海的饮水安全,分析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水质的分布特点和近年(2000年-2004年)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2000年-2004年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常设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浦江上游水质保护区的特征污染因子,再使用幂指数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等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得到了该区域的水质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对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各类污染源的调查统计,通过对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及污染产生原因、污水排放去向和污染负荷构成等的分析,确定了上游水源保护区的主要污染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已超过了点源污染;畜禽污染是目前水源保护区最为主要和严重的污染源;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纳管处理率低,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各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污染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6.
羽绒洗涤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羽绒服装加工业逐渐发展。在羽绒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洗涤废水。其中,含有洗涤剂和有机物质。上海飞达羽绒公司下属的北桥羽绒厂,是对鸭毛、鹅毛进行分级清洗的专业工厂。该厂位于黄浦江上游的准水源保护区。为了控制污  相似文献   

7.
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准保护区内的闵行污水处理厂,最近开始进行扩建。近年来,闵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对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致使该地区污水量急剧增加,原有的闵行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已不能满足地区发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为了保证《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市政工作委员会视察了本区辖内准水源保护区内沿江的上海合成洗涤剂厂、宏文造纸厂、龙华肉类联合加工厂的污水治理设施及废水排放情况。视察组还乘船巡视了黄浦江(自淀浦河至龙华港段)北岸沿江单位的废水排放实况。区人大市政工作委员会肯定了被视察的三家工厂的污水治理成绩,并对如何进一步执行《条例》抓紧治理,做好水污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本市自来水取水口上移后黄浦江上游水质的变化趋势,了解上游水体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步查明主要有机微量污染物的工业来源和水源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对策,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的组织下,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上海市自来水公司、上海医科大学、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等单位,共同研究并完成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微量有机污染物现状调查及控制对策研究》课题。这项研究,从1989年12月至1990年10月,对黄浦江上至下游的5个江段(松江竖潦泾、松浦大桥、临江取水口、南市水厂取水口和丹东路码头)和杨浦自来水厂源水进行了4次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定量测试,并结合水质致突变性试验,开展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同时,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黄浦江水系是上海人民赖以生存的地表水体,市区650万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几乎完全来自黄浦江。由于黄浦江中下游受到污染,已不再适宜作为自来水水源,故正在进行耗资十亿的取水口上移工程。这就是引黄浦江上游的水作为中下游自来水厂的原水。因此,就必须保留黄浦江上游水源不受污染。制定这个地区工业排放标准,通过法律手续来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11.
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013年9月~2014年8月杭嘉湖地区杭州、嘉兴和湖州3个典型站点大气氮、磷沉降数据,探讨了杭嘉湖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目标地区内大气氮、磷沉降通量水平较高,分别为4950.74~5585.80,65.25~69.72kg/(km2·a);直接降入水域中的氮、磷素分别为6038.4,77.8t,分别相当于农业源的氮、磷入河量的39.6%和5.9%.氮沉降以湿沉降形式为主,磷沉降以干沉降形式为主;氮、磷湿沉降通量主要受降雨量影响,且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磷沉降存在时空差异性,大气氮干沉降通量以杭州、嘉兴地区为较高,大气磷干沉降通量以嘉兴地区为最高,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则以湖州、嘉兴地区为较高,大气磷湿沉降以湖州地区最高;时间尺度上,氮沉降夏秋两季最高,磷沉降以秋冬两季最高.  相似文献   

12.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评价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面的贡献. 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其组织中w(TN)和w(TP)差异极显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为6.1~94.0和0.5~9.0 g/(m2·a). 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6%~17.3%和1.4%~41.2%. 但由于湿地植物吸收的TN和TP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湿地植物的地下部,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的TN和TP吸收量仅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3%~14.1%和0.8%~19.6%. 由此可见,湿地植物的直接吸收在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中不占重要地位,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应该更注重其间接生态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土壤表观氮磷平衡清单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陈敏鹏  陈吉宁 《环境科学》2007,28(6):1305-1310
利用OECD表观氮平衡模型框架,建立了中国表观氮磷平衡核算的框架、方法和数据库.模型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土壤表观氮磷盈余总量分别为640×104 t和98×104 t,氮磷盈余强度分别为16.56 kg/hm2和2.53 kg/hm2.由于中国氮磷平衡区域分布严重不平衡,面临着氮磷盈余管理和氮磷缺损管理的双重压力.化肥和畜禽粪便是中国土壤氮磷投入最主要的来源,因此是中国氮磷盈余管理最佳切入点.由于各地氮磷投入结构各异,在氮磷盈余严重的中东部地区,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政策,而应针对不同地区氮磷输入的特点进行氮磷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4.
罗芳  鲁伦慧  李哲  韦方强 《环境科学》2021,42(8):3763-3772
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时,消落带由于落干期与作物生长期重叠,常被近岸农民开垦利用,然而传统的农业种植可能会影响库区水环境.为对比农耕和弃耕的水环境效应,选择一级支流澎溪河库湾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以玉米、土豆和花生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农耕期(2018年3~9月)和退耕期(2019年3~9月)对农耕地和弃耕地土壤各氮、磷形态含量进行研究,同时构建了农耕地与弃耕地氮、磷平衡模型,比较分析农耕和弃耕状态下土壤氮、磷收支特征及其流失风险.结果表明,玉米地土壤氨氮、全磷和无机磷含量在不同种植期差异显著;农耕地的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显著高于弃耕地,全磷、无机磷和钙结合态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弃耕地;土壤氮、磷盈余量大小顺序为玉米>土豆>花生,分别是76.89、51.92和43.74 kg·hm-2以及79.69、75.76和17.78 kg·hm-2,整体上,3种作物用地氮、磷盈余量大于流失风险值,研究区农耕地氮、磷污染潜势呈现.综上可知,消落带农业耕作将迫使氮、磷流失风险加剧,不利于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天津盐渍化土壤水溶性氮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n=4)和荒地(n=4)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和水溶性氮素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和荒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SOC)含量分别为26.1~46.4mg/kg和19.6~77.8mg/kg,由表层向下呈现出降低-升高-稳定的变化趋势。农田土壤具有较高溶解性总氮(TSN)、硝氮(NO-3—N)和水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别是荒地土壤的0.8~5.9、0.8~10.5和0.9~8.7倍。NO-3—N和SON是TSN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农田土壤TSN的38%~72%和26%~60%,荒地土壤的32%~75%和16%~58%。NO-3—N、SON在农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和底层,而在荒地土壤剖面中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且在农田土壤中具有较高的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农田水分平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甘肃省1961~2001年10种作物逐月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甘肃省多年平均农田需水量为121.06×108m3;亏水量为43.28×108m3;盈水量为0.62×108m3,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在25%、50%、75%三种降水保证率下,作物的亏水总量分为35.99×108m3、42.93×108m3、49.85×108m3,盈水量分别为0.61×108m3、0.11×108m3、0.00×108m3。农田水分亏缺是甘肃省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对大多数作物而言,亏水量集中于夏季,10种作物夏季亏水总量占全年亏水总量的60.2%。全生育期棉花水分盈亏的稳定性最强,水量盈亏变异系数为6.9%,麻类最差,变异系数高达43.6%。全省天然状态下,农田亏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山向河谷递增,农田盈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农田水分满足率与农田水分盈亏波动性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茅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许其功  刘鸿亮  沈珍瑶  冒亚明 《环境科学》2006,27(11):2176-2181
为定量化研究茅坪河流域农业非点源营养物质氮、磷的输出负荷,在茅坪河的亚流域陈家冲,利用2004-05~2004-10降雨期的监测数据,通过实测值和模拟值的比较对非点源污染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进行了率定和验证,采用Nash-Sutcliffe系数(R2)、均方根差(RMSE)和相对误差(CV)检验实测值和模拟值的拟合度.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了茅坪河流域营养物质氮、磷的输出负荷量.经验证径流、总氮和总磷的Nash-Sutcliffe系数分别为0.71、0.51和0.62,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1.8%、1.1%和10%,模型对氮和磷的输出模拟效果稍差,但对径流的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该模型可运用于茅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2004-05~2004-10,茅坪河流域共有102.5 t氮和9.46 t磷流入长江,大量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是造成茅坪河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土地管理措施对营养物质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布式的非点源污染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结合GIS技术,模拟了张家冲小流域化肥施用量变化、等高种植和退耕还林对营养物质氮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农业用地的氮肥施用量由630 kg/hm2增加到955 kg/hm2,磷肥施用量由200 kg/hm2增加到300 kg/hm2时,氮、磷营养物质排放量也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硝态氮负荷达到了3 776.59 kg,增加了19.7%,变化率最大,变化率最小的为无机磷,仅增加了2.7%.采取等高种植的方式对氮、磷排放负荷的影响较小.当小流域内坡度25%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后,各种形态氮、磷排放负荷下降,其中有机态磷下降16.3%;有机氮、氨氮和无机磷与退耕还林前相比,分别降低了22.7%,25.4%和27.9%,在张家冲小流域,对坡度25%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减少化肥施用量对减少氮磷负荷排放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李志华  张玉蓉  杨帆  李胜  姬晓琴 《环境科学》2012,33(4):1299-1305
采用SBR反应器培养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特性的颗粒污泥.使用目数分别为100、60、40的标准检验筛将污泥颗粒按粒径大小筛分为3个等级,即150~280μm、280~450μm、>450μm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粒径颗粒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颗粒化初期(第7~18 d),密实的颗粒提供良好的厌氧环境有利于加速GAOs和PAOs在颗粒内部的对底物的竞争;密实颗粒有利于PAOs的富集和加速生长,使得不同粒径颗粒含磷量存在差异:280~450μm的颗粒(以SS计)有机磷含量最高,达113.25 mg.g-1,无机磷含量最低,达15.55 mg.g-1.颗粒化后期,反应器运行第34 d,3种粒径颗粒中有机磷含量趋于一致,约为50 mg.g-1,第52 d,无机磷含量也趋于一致,约70 mg.g-1.成熟颗粒中总磷含量占11%,其中无机磷占4.24%.同时,反应器中污泥的磷含量比排水中污泥高,分析表明污泥活性和污泥龄对磷的去除效果有影响.另外,就反硝化而言,大、小粒径颗粒都有较好的厌氧反硝化能力,颗粒内部与外部溶液环境中的NO3--N浓度梯度是影响反硝化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动力条件改变,营养盐不断累积,导致库区部分支流库湾水华现象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本文以香溪河支流为研究区,以氮磷为研究对象,应用SWAT模型进行不同时空尺度非点源氮磷分布式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和营养盐负荷受降雨影响并与其呈正相关关系,丰水年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分别为3.48×103t和0.40×103t,枯水年分别为2.04×103t和0.23×103t,在4—9月丰水期,TN和TP贡献率分别为84.1%和89.4%;TN和TP负荷强度空间差异较大,差异系数分别为0.34和0.58,TN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9.39 kg·hm-2·a-1和3.86 kg·hm-2·a-1,TP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4.900 kg·hm-2·a-1和0.535 kg·hm-2·a-1;TN以硝氮(NO-3-N)为主,TP以矿物磷(MIN-P)为主,TN与TP的相关系数r为0.9258,TP与MIN-P的相关系数r为0.8596,有机氮(ORG-N)与有机磷(ORG-P)的相关系数r为0.9839,氨氮(NH+4-N)与亚硝氮(NO-2-N)的相关系数r为0.9723;污染控制的重点支流是高岚河流域和古夫流域,尤其是耕地面积比例较大的水月寺,黄粮、榛子、古夫4个乡镇,以及库湾周边的七里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