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EFDC模型的滇池水质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异晖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4):28-30,46
从应用层面介绍EFDC模型的主要编程原理和数据结构,以及主控文件、初始化数据、气象和负荷数据以及模型输出的内容和结构。利用1988、1989年的负荷数据和观测资料,对滇池水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水动力模块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水质模块的模拟结果尚可接受,模型实用程度的提高有赖于基础数据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从水质变化过程、水体空间维度和边界条件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水环境模拟的研究与发展进程。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水质模型软件:QUAL2E/2K、CE-QUAL-RIV1、MIKE11、CE-QUAL-W2、MIKE21、Delft3D、WASP、EFDC、BASINS、WARMF、SMS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重点讨论了EFDC和WASP集成应用于复杂水环境模拟的优势。对复杂水环境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及河口区水动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EFDC模型,构建长江下游及河口区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河流和河口区进行整体模拟,研究长江下游及河口区水动力特征.模型在空间上采用变尺度、拟合边界的矩形网格,在时间上采用动态时间步长,在模拟过程中自动识别干湿网格,更好地保证模拟精度与效率.利用1998年冬季以及2005年夏季和秋季实测资料,对粗糙高度等敏感参数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的潮位和流速与实测成果拟合较好,较好地反映了各水期长江下游及河口区的水动力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模型模拟2004-2007年不同水期的水动力过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从空间来看,河道、河口流态存在显著差异,涨、落潮流场空间分布差异大;受径流和潮差的相互作用,潮流界在河口以上150~450 km之间变动,径流量和潮流界位置具有对数相关关系.从时间来看,径流量丰平枯变化大,对潮流量和径流入海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潮流量、径流入海时间与径流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观测潮流与前海湾填海前后海域范围和海底地形条件,建立前海湾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以水龄作为水交换能力的评价指标,利用EFDC模型中示踪和水龄模块模拟计算前海湾水龄的时空分布,分析评价填海工程对水龄的影响和不同工程措施对水交换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填海后前海湾北部的西乡河口附近海域水交换最差,水龄可达到9~10.8 d,5-8月份前海湾平均水龄要小于全年平均水龄;前海湾水龄主要受潮汐影响区域占72.2%,河流入流只对西乡河、新圳河和双界河河口附近较小区域有明显影响;填海后海湾平均水龄增加了67.7%,填海工程对西乡河口附近海域影响最大,水龄增加了6.8 d,对湾口和湾中心影响不明显;前海湾水动力改善的优选工程方案依次是:大铲湾港根部开槽50 m、暗涵注水5 m3/s或暗涵抽水8 m3/s。  相似文献   

5.
基于MIKE11与EFDC模型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测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浑河流域水环境的调查,基于Mike11与EFDC建立浑河流域沈阳段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突发污染事故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ike11与EFDC模型应用于浑河流域的预警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结果均良好,所确定的参数能准确反映河道特征。因此,此预警模型可应用于浑河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测,并且能够对浑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准确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能够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达到流域应急预警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6.
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EFDC水动力-水质模型,以主要污染物COD、NH3-N为指标,结合情景分析方法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支流污染负荷多情景变化下对干流水质及下游出口断面水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大顶子山出口断面COD浓度值在满足Ⅲ类及以下水质要求时,阿什河口与呼兰河口的浓度在枯水期、桃花汛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最高不能超过29.3、22.3、41.82和32.13mg/L以及47.75、36.27、65.4和41.47mg/L,大顶子山断面的NH3-N浓度,枯水期保持在Ⅲ类,则要求阿什河口和呼兰河口NH3-N浓度最高为8.73和2.92mg/L,桃花汛期保持在Ⅱ类时,则二者最高分别为6.3和2.23mg/L,枯水期大顶子山断面保持在I类时,阿什河口和呼兰河口则最高不能超过7.57和1.79mg/L.  相似文献   

7.
贾鹏  王庆改  张帝  姜冲  朱磊  李时蓓 《环境工程》2015,33(7):131-134
随着环保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水环境质量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在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水环境质量模型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突出。简要介绍了EFDC水环境质量模型的研发历史、在国内的应用现状以及模型输入文件的数据结构,并对输入文件的原数据结构进行优化,即通过利用一种基于XML的EFDC-ML(EFDC Markup Language)标记语言来重构EFDC的输入文件,以适应于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  相似文献   

8.
以杭嘉湖地区某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EFDC模型为基础,模拟验证划分合理性,为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杭嘉湖地区某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EFDC模型为基础,模拟验证划分合理性,为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三峡库区大尺度的水质预测需求,降低专业水质模型使用门槛,实现模型业务化运行,采用涵盖"模型封装-接口服务-系统集成"全过程的模型封装集成技术方法,开展了EFDC模型集成研究,并在三峡库区水质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中进行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①基于实例化模型建立的模型预置参数库,是模型业务化运行中参数简化的前提,可有效解决模型本地驯化及模型实例的基础数据复用问题;②依据参数识别结果,将模型参数识别为"必调参数、可调参数、默认参数"三类,并采用B/S架构对输入文件、输出文件和主控文件中的不同参数进行分类封装,达到参数简化目的;③采用半紧密型方式建立的基于Web services的EFDC模型集成接口服务及标准,可为信息系统提供通用的EFDC模型计算服务;④该方法在EFDC模型与三峡库区水质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集成中得到验证,实现了全库区干流及主要支流CODCr、总磷、总氮等污染因子的长时间序列水动力水质预测联机在线运算,满足了用户在水质影响预测预警中低修改量、高运算效率和良好用户体验等需求,实现了模型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CFD技术及其在水处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CFD技术的基本数值方法和几种著名的商业软件的特征,并例述了在水处理设备研究中的应用,指出CFD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科研手段,应引起广大水处理研究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含硫污水汽提处理后净化水回用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陵石化炼油厂含硫污水汽提处理后净化水代替新鲜水和软化水回用于生产工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是一种具有良好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集生物氧化、过滤、吸附于一体的新型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BAF的发展沿革,综述了BAF在填料、生物膜、有机物、SS、氨氮去除、脱氮除磷、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方面的最新进展,拓宽了BAF组合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指出BAF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是非常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水处理技术,尤其对我国今后中水回用、企业污水闭路循环以及"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大研发和开发力度,推广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活性炭的基础上,以活性炭纤维替代颗粒活性炭,研制了生物活性炭纤维(BACF)新型吸附材料,用于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生物在ACF上的固定情况,以水处理常用指标CODMn、UV254及,GC-MS图谱分析考察BACF对于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BACF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结合了吸附与生物降解的双重效能,可以有效提高对源水的净化效果,提高出水水质,同时也可以扩大水源水的取水范围,是一项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紫外-微臭氧处理饮用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艺相比,本项技术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手段,具有效果基本相等,设备大幅度简化,运行费用低廉,更易于推广的优点。光化学氧化,紫外微臭氧,优先污染物,饮用水处理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厂污泥快速好氧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陈玲  赵建夫  李宇庆  C.Paul Lo  方萍  李季 《环境科学》2005,26(5):192-192-195
以污泥静态堆肥工艺为基础,针对上海曲阳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动态好氧堆肥处理工艺研究,重点研究了控制参数和评价参数(温度、含水率、pH、水溶性有机碳和发芽指数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物料温度、水溶性有机碳、发芽指数等指标变化规律性强,效果指示性明显,均可选作堆肥腐熟度的表征参数或评价参数.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通过添加适量的木屑和回流物料,控制物料初始含水率在60%±2%时,堆肥处理可以实现顺利升温并在>55℃维持4d,100%杀灭了病原菌;14d反应周期结束时,物料含水率显著降低,水溶性有机质降解50%左右,出料松散且无臭味,堆肥产品腐熟,卫生学指标达到了我国标准和美国EPA污泥产品A类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谷氨酸生产废水和味精生产废水的性质作了简要介绍,针对该类废水提出了蒸发浓缩 接触氧化为核心的治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废水中的COD、BOD5、NH3-N等指标均能够达到《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中的标准要求.工艺流程简便可行,效果明显,在实际中有较大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运行成本,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A combined process was developed to inhibit the corrosion both in the pipeline of reclaimed water supplies (PRWS) and in downstream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s (RCWS) using the reclaimed water as makeup. Hydroxyl carboxylate-based corrosion inhibitors (e.g., gluconate, citrate, tartrate) and zinc sulfate heptahydrate, which provided Zn2 + as a synergistic corrosion inhibition additive, were added prior to the PRWS when the phosphate (which could be utilized as a corrosion inhibitor) content in the reclaimed water was below 1.7 mg/L, and no additional corrosion inhibitors were required for the downstream RCWS. Satisfactory corrosion inhibition was achieved even if the RCWS was oper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numbers of concentration cycles.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equirement was also met by the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PO43 − and Zn2 + when the phosphate content in the reclaimed water was more than 1.7 mg/L. The process integrated not only 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 and the operation of a highly concentrated RCWS, but also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hosphate in reclaimed wat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on-phosphorus corrosion inhibitors. The proposed process reduced the operating cost of the PRWS and the RCWS, and lowered the environmental hazard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discharge of phosphate. Furthermore, larger amounts of water resources could be conserved as a result.  相似文献   

19.
浅析了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探讨了水生植物污水治理工艺机制以及优势,分析了该工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潜力。  相似文献   

20.
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DOC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否会使藻细胞破裂,导致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C)增加,进而优化压力作用方式,得到安全、高效的预压力除藻工艺,实验研究了预压力、预氧化技术处理含藻水时DOC的变化,以及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研究了混凝沉淀后藻类、浊度、D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0.5~0.8 MPa压力作用后,水中DOC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且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预氧化均会导致DOC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没有明显变化.预压力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6.23%;DOC去除率29.11%,高于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1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