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在以烷基膦酸为载体的液膜中Pb(Ⅱ)的液膜迁移行为.探讨了料液相pH值、温度、载体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对Pb(Ⅱ)迁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b(Ⅱ)的迁移率随温度和载体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外水相pH值控制在2.8~4.0、温度为289K~303K、载体浓度为5.00%~7.00%时,Pb(Ⅱ)即可快速并完全迁移.  相似文献   

2.
环境化学     
能影响废渣表面铁氧化物的水解,这种水解支配着锭释放的过程;滤速及碱性颗粒的参予能显著影响废渣表面的水解作用。图4表2参5X132(X) 201945烷基麟酸载体液膜中Cd(n)的传输/姚秉华二(西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X)1,21(6)一511一514 环图X一58 采用内祸合大块液膜分离技术,通过考察料液相pH值、温度、载体浓度以及解析相组成对Cd(n)迁移速率的影响,研究了以烷基麟酸为流动载体的液膜中锅的迁移规律,并建立了渗透系数与PH值、温度以及载体浓度之间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 cd(ll)以CdRZ一ZHR(呱值为3 .5…  相似文献   

3.
添加有机物料对淹水土壤Cd活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滢  黄丹丹  周权锁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93-1099
采用红壤(pH 4.46)和潮黄土(pH 7.10),在N2覆盖下淹水(25±0.5)℃培养60d,研究了淹水土壤加入有机物料(苜蓿、稻草粉)后Cd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后,氧化铁的还原溶解作用带来Fe组分再分配和pe+pH下降,导致Cd组分向低活性组分转化.淹水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通过pe+pH下降效应和pH升降效应增强了对Cd活性转化的影响,其中,红壤有机物料处理较对照pe+pH降低和pH值升高,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低于对照,土壤Cd活性降低;潮黄土有机物料处理pe+pH和pH值均低于对照,致使固相Exc-Cd含量和液相Cd浓度高于对照,土壤Cd活性增加.添加有机物料对固相Org-Cd再分配的影响小,但在液相中DOM与Cd的络合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硅橡胶平板复合膜萃取处理含酚废水的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种新的硅橡胶平板复合膜[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聚偏氟乙烯 (PVDF)]处理含酚废水,考察了流量、萃取液pH 值、料液浓度、系统温度、盐离子浓度对总传质系数(Kov)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料液流量增加,Kov 增大,当料液流量>400mL/min 时,Kov 基本不变;当萃取液pH 值>11 时,增大pH 值对Kov 影响不大, 当pH 值为12.5~13.0 时,萃取液浓度变化对Kov 无影响;料液浓度增加,使传质动力增强,从而加强了传质,但当料液浓度达到5g/L 时,Kov与其初始浓度无关; Kov随液相温度增加而线性增大; 离子强度改变了苯酚在相间的分配系数,影响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白腐菌和纳米零价铁(nZVI)联合体系强化去除水中Cd (II),并考察pH值、Cd (II)初始浓度、温度、nZVI投加量对Cd (II)去除的影响,分析nZVI对白腐菌胞内外富集镉的影响特性,同时结合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三维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联合体系对Cd (II)的强化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pH=6,Cd (II)初始浓度为50mg/L,温度为30℃,nZVI投加量为0.1g/L的条件下反应180min后,Cd (II)的去除率可达到99.5%以上.联合体系对Cd (II)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主要去除机制为白腐菌对Cd (II)的胞外络合吸附,添加nZVI能促进白腐菌对Cd (II)的胞外吸附,FTIR和XPS分析表明,羟基、羧基和氨基参与了Cd (II)的吸附,白腐菌胞外聚合物(EPS)能与铁发生内层配位形成P-O-Fe键,加速富含羟基官能团的纤铁矿、磁铁矿等铁矿物形成,从而促进对溶液中Cd (II)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巯基坡缕石在模拟酸雨作用下对土壤Cd的钝化,该文通过开展室内柱淋滤实验,探究模拟酸雨作用下巯基坡缕石对土壤中Cd的淋溶行为、土壤p H及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的巯基坡缕石可使土壤中DTPA提取态Cd浓度降低40.49%,且不改变土壤的p H值。在模拟酸雨的淋出液体积为1 200 m L(600 mm降雨量)时,对照组(CK)和巯基坡缕石处理组(MPAL)中Cd累积淋出率分别为18.67%和12.60%(pH 5.6)、18.56%和11.62%(pH 4.5)、19.34%和9.67%(pH 3.0);土柱淋出液和淋滤后土壤的pH值分别升高1~2和0.1~0.3个pH单位,淋出液的EC值逐渐降低,在淋出液体积为500 mL(250 mm降雨量)后稳定,同时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淋滤后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土壤中的全Cd浓度高于对照组,DTPA提取态Cd浓度低于对照组,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模拟酸雨淋滤后,与对照酸雨(CK-pH 5.6)相比,典型酸雨(CK-pH 4.5)和强酸雨(CK-pH 3.0)淋滤后土壤中的DTPA可提取态Cd浓度和可交换态Cd含量分别升高5.94%和31.91%、12.64%和39.30%,增加Cd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6.77%和25.13%(MPAL-pH 5.6)、14.73%和23.60%(MPAL-pH 4.5)、1.97%和25.51%(MPAL-pH 3.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含量分别升高57.86%和26.52%(MPAL-pH 5.6)、69.36%和44.23%(MPAL-pH 4.5)、67.70%和53.83%(MPAL-pH 3.0),在酸雨作用下巯基坡缕石可增加土壤中Cd的稳定形态,降低Cd的迁移能力。研究表明:巯基坡缕石在模拟酸雨作用下钝化土壤Cd的效果比较稳定,是一种在南方酸雨区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超声溶胞过程中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DOM)作为淋洗剂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分别研究了DOM在不同浓度、pH值、震荡时间以及淋洗次数下对Cd和As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淋洗对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DOM淋洗对污泥中Cd和As形态的改变.研究表明,在DOM浓度为1200mg/L、pH值为6.0、淋洗时间为24h、液固比40:1的最优条件下,单次淋洗后Cd和As的去除率分别为36.12%和23.75%,3次淋洗后Cd和As的去除率可达62.35%和39.45%.3次淋洗后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总氮含量升高,然而总磷、总钾含量以及pH值降低,污泥中Cd和As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有效态比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苯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宁  张晟禹  张凤君  李隋  赵文生 《环境科学》2008,29(8):2214-2218
从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苯酚降解菌.制备成菌悬液,对比活性污泥体系和菌悬液体系的萃取膜生物反应器(EMB)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料液苯酚浓度、反应器温度等因素对膜萃取速率及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以苯酚为唯一碳源,逐渐提高苯酚浓度的方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当进水苯酚浓度为700 mg·L-1时,苯酚去除率达99%以上;适当提高反应器温度和料液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膜萃取速率;当初始料液苯酚浓度为2000 mg·L-1时,膜萃取速率高于生物降解速率,生物相中产生苯酚积累;菌悬液体系EMB的生物膜厚度明显小于活性污泥体系,且水力反冲洗可有效控制生物膜厚度.对苯酚生物降解产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苯酚的生物降解较彻底,基本无苯酚中间产物的残留.  相似文献   

9.
针对土壤淋洗液中重金属传统萃取及液膜提取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组合液膜来提高提取率。该研究采用2己基乙基膦酸单2己基乙基脂(P507)为络合剂的组合液膜提取技术对土壤淋洗液中Cd进行提取。通过考察水相Cd浓度、p H值、络合剂浓度以及接收相组成对Cd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络合剂与Cd形成络合物在液膜系统中传输,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5.0、络合剂浓度5.5%~7.0%、接收相酸浓度为4.0 mol/L、接收相络合剂与接收相体积比30%、水相Cd浓度越低提取率越高。Cd起始浓度为5.0×10~(-3)mol/L时,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批平衡试验法,研究了胡敏酸-针铁矿复合胶体对Pb2+的等温吸附特征及pH值、离子强度、温度及共存Cd2+对复合胶体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和温度条件下,pH值升高,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平衡常数(k)均增大,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等温吸附方程以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当Pb2+平衡浓度为124.7mg/L时,吸附量增幅最大,达35mg/g.复合胶体对Pb2+的吸附动力学方程以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pH值增大,平衡吸附速率提高.在相同pH值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温度升高,最大吸附量、吸附平衡常数、自由能变△G°的绝对值均增加,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在相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复合胶体对Pb2+的吸附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存在Cd2+时,复合胶体对Pb2+的吸附量有所降低,但Cd2+对Pb2+竞争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Permeation of Cu(II)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a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SLM) containing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D2EHPA) carrier dissolved in coconut oil has be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u(II), pH (in feed), H2SO4 (stripping) and D2EHPA (in membrane)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D2EHPA-coconutoil has also been evaluated. High Cu(II)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flux from 4.1 × 10-9 to 8.9 × 10-9 mol/(m2·s) within the Cu(II) concentration range 7.8×10-4-78.6×10-4 mol/L at pH of 4.0 in the feed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in the membrane phase. Increase in H2SO4 concentration in strip solu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copper ions flux up to 0.25 mol/L H2SO4, providing a maximum flux of 7.4 × 10-9 mol/(m2·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u(II) transport are, pH of feed 4.0, 0.25 mol/L H2SO4 in strip phase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membrane) in 0.5 (m pore siz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membran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u(II) flux across the membran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ions.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developed to copper plating bath rinse soluti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recovery of Cu(II). rane. It  相似文献   

12.
裴亮  孙莉英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1):1918-1924
淋洗法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对土壤Cd污染的治理效果较好,但需对Cd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后的含Cd淋洗废液进行再生和回收利用.为了克服传统液膜分离技术不稳定、膜溶液易流失等缺陷.采用P204(磷酸二异辛酯)为络合剂的组合液膜提取技术对自配土壤淋洗液中Cd2+进行提取,考察水相pH、w(P204)、接受相酸浓度、膜相与接受相体积比、接收相不同酸、水相初始c(Cd2+)对Cd2+提取率的影响,并提出动力学方程,进一步研究Cd2+在多金属离子分离条件.结果表明:①络合剂与Cd2+形成络合物在液膜系统中传输,最佳提取条件为pH 4.2、w(P204)5.0%、接受相酸浓度4.0 mol/L、膜相与接受相体积比1:3,接收相酸种类对提取率影响不明显;②水相c(Cd2+)越低,提取率越高;③基于传质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回收系数与水相pH和w(P204)的关系方程,分别为Pc=(3.20×104+2.03×1010[H+]2)-1和Pc-1=3.208×104+1.742[C0]-2,得到Cd2+通过料液和膜边界层的厚度(dw)为17.8 μm,络合物通过膜的扩散系数(Dm0)为7.61×10-8 m2/s.研究显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初始c(Cd2+)为5.0×10-3 mol/L时,240 min内提取率可达93%,通过调节多金属离子体系中Cd2+的提取条件与参数,或调节每种金属提取条件与参数,进行反复提取,Cd2+可以与其他重金属成功分离.   相似文献   

13.
液膜法从工业废水中提取J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以LMS-2为表面活性剂,三辛胺为载体,煤油为溶剂,NaOH溶液为膜内相所组成的乳状液膜体系,从含J酸的工业废水中提取J酸。研究了各种因素对J酸提取率的影响,提出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乳状液膜体系对废水中的J酸有较高的提取率。油相经破乳后多次重复使用,其提取率基本不变,J酸的提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4.
液膜法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液膜法去除并回收水中Cr(Ⅵ)。对膜溶剂、载体、稳定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了优选。用优选出的膜配方制成乳液处理含Cr(Ⅵ)水样,对制膜速度及时间、混合速度及时间、内外水相pH、膜内比及乳水比等操作条件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三辛胺(TO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法提取对H酸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并以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考察了膜相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浓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内水相浓度对水中COD值去除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聚胺型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4%的TOA,质量分数10%的内水相NaOH溶液,油内比Roi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50 000 mg/L H酸废水,在pH值为3,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对含H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从生活污水中回收水资源并同时减少后续处理的反应器容积,本研究采用水通道蛋白正渗透膜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探究不同汲取液对生活污水的浓缩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在污水体积浓缩至初始的1/10时,氮、磷等浓度浓缩倍数仅为1~3左右,而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浓度浓缩倍数约为4~7,浓缩后污水COD/TN从2.9增至10.9,生物脱氮潜力明显提高.由于汲取液的盐反向扩散和原料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高离子强度是影响污染物截留率的重要原因.浓缩时采用高浓度汲取液会导致膜表面出现结垢,膜污染严重.采用MgCl2作为汲取液可有效减轻浓缩过程中的盐度累积,且Mg2+的作用还可促进微生物活性,但这也可能导致水通道蛋白的分解.  相似文献   

17.
利用表面活性剂TH-1、民用煤油、载体N235和内水相NaOH溶液组成的液膜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活性艳蓝KN-R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5%TH-1,5%N235,10%NaOH,油内比Roi为1∶1.5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6000mg/L活性艳蓝KN-R废水,在pH值为1,传质温度为25℃,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提取率可达94.8%。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草甘膦,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主要考察了外水相pH值、乳水比及内水相浓度对草甘膦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航空煤油为溶剂,3%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载体(体积分数),10%NaOH内水相,油内比Roi为2∶1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1%的草甘膦工业废水,在pH值为2,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草甘膦去除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二(2-乙基己基)磷酸(DEHPA)一直成功的作为一种含有氯仿膜的大块液膜载体有效的传输Ce~(4+)。文章采用有氯仿膜的大块液膜方法进行Ce~(4+)的传输研究,结果表明:pH为2左右的料液中含有纯净的Ce~(4+)或者Ce~(4+)与一些阳离子二者的混合物,这些阳离子包括Ca~(2+),Mg~(2+),Na~+,K~+,Pb~(2+),Fe~(3+),Cu~(2+),以及UO~(2+)等,而0.1mol/L的盐酸为传输池中分散相的反萃取剂。大于99%的Ce~(4+)会在2h以内有选择的渗入液膜以内,而在相同时间内其他阳离子的传输量将少于3%。料液相中存在的Fe~(3+)和UO~(2+)的存在对铈离子的传输有极大的影响。Fe~(3+)可以有效地利用加入到料液中的硫氰化钾或柠檬酸加以掩蔽,但是UO~(2+)的共传输却只能利用加入到料液相中的碳酸盐或硫氰酸盐来加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