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战友 《环境工程学报》2006,7(8):136-139
通过对比运行试验,研究了内、外循环EGSB反应器酸碱特征及其调控能力.结果表明,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内部的pH值分布规律相似,较低有机负荷时pH值梯度变化较小,较高负荷时随循环比变化pH值分布有所差别,但2种条件下循环比为3时反应器内pH值均可达到较均衡的分布.相同原水pH值条件下外循环体系pH值要高于内循环体系pH值,2种条件下体系pH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二者平均差值在0.5个单位左右.循环厌氧反应器系统pH值维持在6.3~6.8可以较好地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为了保证此条件,外循环运行方式对原水pH值的极限调节范围是4.5~6.8,内循环运行方式对原水pH值的极限调节范围是5.3~7.2.该成果对于研究和应用内外循环EGSB反应器具有理论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有机负荷及水力条件对EGSB运行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葡萄糖为基质长期运行的EGSB反应器中 ,研究了以循环为特征EGSB基质降解特性。结果表明 ,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EGSB)启动初期 ,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UASB)接种的颗粒污泥存在一个转型过渡期 ,此时污泥对基质代谢有较大的恢复潜力。有机负荷为 4~ 2 9kgCOD /m3 ·d时 ,处理效果较为稳定 ,2 9~ 4 0kgCOD /m3 ·d时 ,处理效率有所下降。当负荷 >4 0kgCOD /m3 ·d后 ,反应器处理效果急剧下降。上升流速和回流比对EGSB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较大 ,高上升流速和回流比运行条件下有利于发挥反应器的运行潜能  相似文献   

3.
强制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低浓度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在对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时,因产气量不足、内循环量小而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强制循环反应器的概念,给出了设计方法。以低浓度、碱性印染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强制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的研究,得出了该反应器的最佳HRT和最佳外加循环量。结果表明:在高硫、低性状絮状厌氧泥为接种泥情况下,最佳外循环流量1 m3/h,最佳HRT为7 h时,FCR出水的T-COD和S-COD去除率分别为53.6%和58%。  相似文献   

4.
EGSB反应器处理产氢发酵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产氢发酵液的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的条件下,逐渐提高进水COD,经过40d连续运行,EGSB反应器启动成功。容积负荷达到14kgCOD/(m3·d)时,COD去除率约为80%,产气量为26.84L/d,甲烷含量为57.9%。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反应器 -生物接触氧化法日处理 2 0 0t高浓度链霉素含硫有机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厌氧EGSB反应器在控制中温发酵 (35± 1℃ )条件下 ,以低浓度CODCr2 0 0 0— 70 0 0mg/L ,CODCr/SO2 -4=7— 10进水 ,可有效降低反应器中毒性物质的抑制作用 ;进水CODCr在 70 0 0— 130 0 0mg/L ,水力停留时间(HRT)为 3— 5h ,pH值为 6 8— 7 2条件下 ,EGSB的最大容积负荷 15 8kgCODCr/m3 ·d ,对CODCr去除率可达 75 % ,对SO2 -4去除率也可有效地控制在 6 0 %— 70 %。进一步通过好氧生化处理 ,CODCr总去除率可达 91 3%。  相似文献   

6.
杨波  毕深涛  李方  田晴 《环境工程学报》2014,(10):4273-4279
应用自主研制的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SCAR)中试规模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研究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反应器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后启动运行83 d,形成连续内循环并实现了对印染废水处理的高效稳定运行。在进水COD浓度1 000~3 650 mg/L、系统容积负荷0.7~6.4 kg/(m3·d)条件下,废水COD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5%和73%。反应器内较高浓度的NH+4-N保证了系统pH的稳定性,350~600 mg/L的NH+4-N浓度没有对强化循环厌氧反应器产生抑制作用,系统内也没有出现VFA(以乙酸计)积累。启动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的粒径增大、沉降性能变好。启动实验完成时,反应器内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以TF计)和辅酶F420浓度分别为3.4973 mg/(g·h)和0.1872μmol/g。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条件下,以水葫芦汁液为废水来源,对自行设计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厌氧反应器进行原废水循环启动实验。结果表明:在启动运行65d后,进水有机负荷可以达到7kg/(m~3·d)左右,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容积产气率达到1.35m~3/(m~3·d),甲烷体积分数达到61%,颗粒污泥粒径达到2~4mm。因此,EGSB厌氧反应器的原废水循环启动方式是可行的,对水葫芦汁液的降解是高效的,为EGSB厌氧反应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启动方式,也为水葫芦汁液的能源化利用提供了一套高效、节能的厌氧发酵装置。  相似文献   

8.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产氢发酵液的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的条件下,逐渐提高进水COD,经过40 d连续运行,EGSB反应器启动成功。容积负荷达到14 kg COD/(m3·d)时,COD去除率约为80%,产气量为26.84 L/d,甲烷含量为57.9%。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试规模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考察其启动规律及运行特点.在60 d内EGSB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达到12 kg/(m3·d),COD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试验中对不同水力负荷下污泥床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水力负荷控制在1.0 m3/(m2·h)以上,可以确保污泥颗粒化的进行及EGSB反应器的稳定,否则易发生沟流、活塞式漂浮等污泥床异常现象.同时,对颗粒污泥性质及微生物相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随着运行条件的改变,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接种的污泥结构、性能和微生物群落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得到的颗粒污泥结构密实,沉降速率为38.8~64.6 m/h,比产甲烷活性达到314.25 mL/(g·d),内部微生物相丰富,各菌种呈混杂分布.  相似文献   

10.
系统考察接种市政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的初次启动和二次启动运行情况,以确定在EGSB反应器内接种市政消化污泥时快速形成高活性、稳定颗粒污泥的可行性和EGSB反应器所形成的颗粒污泥长期放置后能重新用于其他EGSB反应器作种泥并快速启动的可行性.接种市政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在中温(35℃左右)条件下能够在46 d内快速启动,所形成的颗粒污泥沉淀性良好,产甲烷活性高,菌群丰富.接种市政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初次启动宜采用低进水浓度、高有机负荷的方式.在7~15 ℃的低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的EGSB反应器的快速二次启动是可行的.仅仅经历了7 d,有机负荷率高达24.84 kg COD/m3·d、COD去除率为94.6%.EGSB反应器二次启动宜采用高启动负荷,快速提高负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物量流失是EGSB反应器在高负荷状态下稳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实验室EG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葡萄糖废水,研究EGSB反应器在高负荷状态下的床层流态行为及其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反应器结构形式下,当有机负荷达到23-26 kg COD/(m3·d),水力上升流速在约3.0 m/h,气体上升流速在约1.3 m/h状态下运行时,床层易发生剧烈流化现象,并导致颗粒污泥的解体和流失。降低反应器回流比、减小反应器内水力上升流速,控制床层在悬浮状态时可以有效降低高负荷状态下生物量的流失,并取得了有机负荷46 kg COD/(m3·d),COD去除率97%以上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ICSTD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ICSTD)处理污泥的启动运行试验采用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好氧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使反应器正常启动运行。在日处理量为50 L/d,进泥含水率为99.23%~99.46%,进泥VS/TS为0.65~0.73,进泥COD为4 115~5 780 mg/L,反应器容积负荷为1.31 kg COD/(m3·d)时,排泥含水率在96.2%~97.3%,排泥VS/TS为0.48~0.57,COD去除率在95%以上,出水pH在6.6~7.1,且上清液澄清。试验结果表明: ICSTD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采用直接培养污泥启动的方式培养厌氧污泥历时66 d,能较快地培养厌氧污泥且运行稳定,对污泥的浓缩消化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对反应器后续运行的消化效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抗冲击负荷、变换水质和间断运行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装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EGSB反应器装置耐冲击,对不同水质的适应能力强,间断一段时间后重新启动迅速。  相似文献   

14.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垃圾沥滤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当COD浓度为55 000 mg/L左右,有机容积负荷(OLR)为22.8 kg COD/(m3.d)时,EGSB对垃圾沥滤液具有较好的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4.2%。当进水COD为72 000 mg/L左右时,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OLR应降低至18.2 kg COD/(m3.d),此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8%左右,出水COD平均为9 103 mg/L。垃圾沥滤液和EGSB处理出水均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其中<4 kDa的有机物分别占76.5%和74.4%。EGSB对整个分子量区间的溶解性有机物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处理效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5.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以生产淀粉和酒精的混合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温条件下IC反应器的启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消化污泥进行培养,逐渐提高进水有机负荷,运行105 d后,可实现IC反应器的启动;当进水COD浓度为11 500 mg/L,有机容积负荷为6.13 kg COD/(m3·d),COD去除率能到达95%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对启动过程没有影响,而温度和温度波动影响COD去除率;VFA比pH更能准确快速地反眏出反应器内部环境的变化,防止反应器的酸化;反应器内污泥实现颗粒化,并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16.
蒋柱武  谢丽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02-2406
通过流态实验,分析了EGSB反应器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酒精废水的流态特征,考察了EGSB产沼气转化和基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GSB的死区容积仅为4.47%,CSTR的串联数N为2.42,离散数D为0.286,反应器流态趋近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运行第3~66天和第202~275天2个时间段标准状态下的沼气转化率分别为0.213 m3/kg COD和0.315 m3/kg COD,均低于理论沼气转化率。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表明,EGSB在高温条件下对基质的降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以制药废水实验了50m3螺旋式厌氧反应器(SPAC反应器)的稳定性。采用AugmentedDick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表明,螺旋式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启动和运行稳定性。负荷冲击实验显示,SPAC反应器具有较好的耐浓度冲击能力和耐水力冲击能力,所能耐受的最大浓度冲击强度大于60000(mg·h)/L(进水浓度提升2倍),所能耐受的最大水力冲击强度为300(m3·h)/d(进水流量提升50%)。SPAC反应器还具备受扰恢复能力。在反应液pH低于5.74,出水浓度、COD去除率和容积COD去除速率(VRR)分别为3500mg/L、22.30%和2.52kg/(m3·d)的工况下,经过30d恢复,出水浓度、COD去除率和VRR的恢复程度达到80%~90%。  相似文献   

18.
The performance of a garbage disposal system to solubilize and mineralize food wastes through biological solubiliz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operational conditions like water supply volume, water supply frequency and aeration on the amount of waste solubilized, mineralized and accumulated in the reactor. The biological solubilization process consisted of a solubilization reactor and a circulation tank. Food waste and fresh water were supplied into the solubilization reactor with support media. Wastewater from the solubilization reactor was discharged to the circulation tank and water in the circulation tank was periodically pumped back to the solubilization reactor. In case of the total food waste loading of 16 kg m(3-1) d(-1), little carbon (0-5.7%) accumulated in the reactor as long as the system was kept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through large volume of water supply (higher than 3.5 lh(-1)) or applying aeration in the circulation tank. However, 42% of the loaded carbon accumulated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in low water supply (less than 1.8 lh(-1)). The rest of the waste was either solubilized or mineralized. The aeration in the circulation tank, therefore, was effective to provide similar solubi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as the large volume of water supply. However, frequency of feeding at the large volume of water suppl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waste solubi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以制药废水实验了50 m3螺旋式厌氧反应器(SPAC反应器)的稳定性。采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单位根检验表明,螺旋式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启动和运行稳定性。负荷冲击实验显示,SPAC反应器具有较好的耐浓度冲击能力和耐水力冲击能力,所能耐受的最大浓度冲击强度大于60 000 (mg·h)/L(进水浓度提升2倍),所能耐受的最大水力冲击强度为300(m3·h)/d(进水流量提升50%)。SPAC反应器还具备受扰恢复能力。在反应液pH低于5.74,出水浓度、COD去除率和容积COD去除速率(VRR)分别为3 500 mg/L、22.30%和2.52 kg/(m3·d)的工况下,经过30 d恢复,出水浓度、COD去除率和VRR的恢复程度达到80%~90%。  相似文献   

20.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