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重伤事故的处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给基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从重伤事故的认定、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旌行。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7年6月1日起废止。《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相似文献   

3.
由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事故调查报告批复能否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未作出规定,再加上实践中对事故调查报告和批复的法律属性及效力存在争议,各地在执行《条例》和《规定》过程中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健康》2007,(8):61-6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2007年4月9日由温家宝总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发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范围、等级分类、报告主体、程序及时限、事故调查处理及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内容,是《安全生产法》重要的配套法规之一,是搞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基本规范。实施以来,《条例》的各项规定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仍有不少生产经营单位对《条例》的规定不太了解,对自身如何履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不够清楚,因此,本刊以问答的形式编发了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条例》最为直接相关问题问答。  相似文献   

6.
蒋史 《安全与健康》2007,(11):26-28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国务院令第493号公布,规定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及如何组织调查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纵观全文,笔者认为条例还存在着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借本文提出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进行了修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名称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内容作出修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是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步入法治化轨道的重要标志。而后出台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程序》《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等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各行业、各地区出台的相关制度文件,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协同配合,对于完善我国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法律体系、强力震慑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落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法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4月9日签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以下简称《条例》)第6条规定,“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组织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了对《规定》的制订背景、总体思路、适用范围等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支同祥。记者(以下简称"记"):支司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规定》出台的背景。支同祥(以下简称"支"):自2007年6月1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对于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事故调查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事故调查程序不够规范、调查周期过长、调查报告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影响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进行了修改,现决定: 一、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作出修改 (一)将规章的名称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  相似文献   

12.
事故调查处理(以下简称事故查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惩处事故责任者、警示教育干部职工和群众、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从《企业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事故查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落实.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这项工作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璇 《劳动保护》2007,(7):12-14
自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2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检察机关进入事故调查组,增加了事故调查的权威性,对督促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依法行使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五章专门就事故责任追究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条例》的有关规定,涵盖了事故责任要件、事故责任主体、实施法律制裁等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五章专门就事故责任追究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条例》的有关规定,涵盖了事故责任要件、事故责任主体、实施法律制裁等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一、确定事故责任的要件《条例》规定,对责任事故的责任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不论是事故发生单位还是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凡是实施了《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的,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第493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6月1日施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全面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程序、内容、要求和责任,实现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条例》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国家制定的专门解决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问题的单行行政法规。全国每天都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报告和调查处理事故的工作十分纷繁复杂。这项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很强,涉及到相关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相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第49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6月1日施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全面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程序、内容、要求和责任,实现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2023,(2):82-83
<正>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矿安[2023]7号)[2023年1月17日发布]【内容提要】为了规范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防范和遏制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已经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2022年第39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该条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该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