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借助新技术了解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成岩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包括有关白云岩化的新概念。白云岩质沉积物在蒸发环境中的发现,使得一些研究者相信大多数白云岩是燕发成因的。然而,伴生蒸发岩及有关干化特点的缺失使这一通用的概念得到了修正。 60年代末期,H.G.Goodell和R.K.Garman(1969)提出降水可能对白云岩的形成有影响。后来,Hanshaw,Back和Deike(1971),L.S.Land(1973),K.Badiozani(1973),R.L.Folk和  相似文献   

2.
<正> 白云鄂博矿区除有大型铁铌稀土矿床外,还存在一种脉状含铌稀土白云石碳酸岩。铁铌稀土矿床赋存于白云鄂博地层的白云岩中,为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富集型矿床;含铌稀土白云石碳酸岩呈脉状穿切矿区地层的碳酸岩,两者在成岩作用和成矿机制上是截然不同的。本文旨在介绍脉状白云石碳酸岩的地质背景、化学成分、矿物共生组合、岩石结构构造等特征,这对讨论该区铌稀土的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一、白云石碳酸岩的地质特征 含铌稀土白云石碳酸岩呈脉状和板状体产出,脉体斜切赋存有铁铌稀土矿体的H8的白云岩和其它岩层,或沿岩层层理侵入。主要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茂兰3个不同岩性地球化学背景下森林的土壤中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种子库储量在187.5-550粒/m2。(2)相对而言,纯灰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大,不纯碳酸盐岩的次之,纯白云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小;在垂直方向上,种子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种子库中自然萌发的种子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纯灰岩>纯白云岩>不纯碳酸盐岩。(4)从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种子数量和组成成分方面来看,纯白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白云岩和纯灰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灰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白云鄂博白云岩的成因有许多完全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水成(包括次生热液迭加说)和火成两大观点。以前发表的有关白云鄂博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的文章,都是从沉积角度论述白云岩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而本文是从火成观点来讨论白云岩物质来源的。白云鄂博白云岩的氧、碳同位素特征笔者最近收集了姜传武等、于津生等和魏菊英等的氧、碳同位素资料,加上笔者自己的分析结果,共有白云岩白云石的氧、碳同位素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内有经济价值的铁铜硫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层控、岩控特点极为明显。矿层均赋存在石炭系黄龙组下部碎屑岩段与白云岩段之间。这一决非偶然的地质现象引起了广大矿床学家的兴趣,对这类矿床的成因认识已由传统的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转向沉积或(火山)喷气沉积成矿论(孟宪民1964,徐克勤1982,李文达1985,王文斌1985)。既然矿床形成与沉积有关,对沉积作用、沉积相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近年笔者在该地区  相似文献   

6.
引言 一百多年以来,“白云岩问题”为地质学中最大的一个谜。许多人曾对解决白云岩问题提出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启示,然而总的讲白云岩问题迄今没有解决。 自云岩的地质研究表明,在自然界这种岩石有两个主要的形成领域——沉积的和热液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长江下游苏浙皖地区黄龙组底部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厚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白云岩层的分布情况,大致以丹阳—怀宁一线为界,南北两区各有不同。北区,在茅山以西宁镇—巢县一带,其层位位于和州组之上,黄龙组之下。南区,在茅山以东宜兴、长兴、广德及宣城、铜陵、贵池一带,其层位位于黄龙组底部,与高骊山组或五通组呈假整合接触,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石英砾岩。关于这套白云岩的成因和时代归属问题,自1959年夏邦栋提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先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一些结构不同但推测其地质成因相同的硼酸盐矿物,并测定了它们的~(11)B/~(10)B比值。再次证实,海相成因的硼酸盐矿物的~(11)B/~(10)B比值大于非海相成因的硼酸盐矿物。还发现,同地质成因硼酸盐矿物的~(11)B/~(10)B比值有这样一个递减顺序:硼砂、粗硼砂、贫水硼砂(Na硼酸盐)>钠硼解石(Na-Ca硼酸盐)>硬硼钙石、板硼钙石、三斜硼钙石(Ca硼酸盐),硼同位素比值的这种递减顺序可以根据这些矿物中晶体结构的不同来解释。这就是说,具较高BO_3/BO_4比值[指矿物结构式中BO_3平面三角基团(Δ)的数目与BO_4四面体基团(T)的数目之比)的矿物,其~(11)B/~(10)B比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稳定同位素、成矿成岩实验、矿物包裹体测温和热力学等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为正确解释铀矿床成因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国内日益活跃起来的浸出成因说、卤水说、活化转移说、迭加改造说和多成因说等等。都是试图改变那些旧的非此即彼(不是内生论即是外生论)的成矿理论的概念。 矿床是受多种地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任何拘泥  相似文献   

10.
云台山景区位于贵州省东部的施秉县,是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发育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景区白云岩不仅是形成景观的物质基础,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岩石学、沉积学及地球化学信息。景区白云岩为准同生成因,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粉-微晶白云岩、不等晶白云岩、细-粉晶藻砂屑白云岩、层纹-条纹-条带-薄层状藻砂屑微-泥晶白云岩、亮-泥晶藻鲕粒藻砂屑白云岩及角砾状泥晶白云岩等6类。白云岩的δ13 C值变化在-1.81‰~1.44‰之间,平均值-0.78‰;δ18 O值变化在-7.39‰~-4.1‰之间,平均值-5.11‰。白云岩的沉积构造,既有层理构造,也有层面构造。层理构造主要有水平层理和水平条带层理,层面构造有对称波痕、不对称波痕及叠置波痕。景区白云岩的类型、结构、沉积构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特点所反映的沉积环境为局限碳酸盐台地,其水体较浅,但咸化程度高,水动力强度弱-中等。  相似文献   

11.
1973年6月15日在伊尔库茨克举行了第九届全苏实验和工艺矿物学与岩石学会议,该会议专门讨论了目的在于解释地质体形成和工艺成矿机制的矿物体系的实验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曾讨论了对发展内生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的物理化学问题。其中包括以解决矿床成因理论为目的的实验研究;岩浆体系和其他深部地质体中流体溶液产生条件的研究;成矿物质被类  相似文献   

12.
苏、皖南部中、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地层,过去通称为“老虎洞白云岩”。 自夏邦栋(1959)创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对它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杨敬之等(1962)把它与广西大埔白云岩相比,将它归入中石炭世早期;陈敏娟等(1964 1972,1980)、肖立功(1982)根据南京龙潭、汤山、孔山等地所获得的珊瑚化石资料,将它归入早石炭世晚期。江苏区调队(1972)、安徽区调队(1979)依据南京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有一套白云岩,分布范围极广,并且是铁、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的赋矿围岩。许多矿床学者认为安徽铜官山铁铜矿、繁昌桃冲铁矿、江苏栖霞山铅锌锰矿等矿床与这套白云岩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对于下扬子地区金属矿床的研究以及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这套白云岩的岩石学研究甚少,仅1959年夏邦栋同志据江宁淳化大连山等地研究,认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属闭塞泻湖环境中的原生沉积成因[3],并创名为“老虎洞白云岩”,  相似文献   

14.
<正> 加利福尼亚州中新统蒙特雷组白云岩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白云岩的δ~(13)C值与铁、锰和锶含量之间有强烈的相关关系。具有负δ~(13)C值的白云岩,其微量元素含量较低;铁<1mol%、锰300—400ppm、锶200—250ppm;具有正δ~(13)C值的白云岩,其微量元素含量要高得多,平均为;铁>2mol%,最高可达10mol%;锰为1200--1400ppm;锶为600—800ppm。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火成岩系统的岩石成因研究中,需要精密而准确地测定稀土元素。电感耦合氩等离子体光学发射光谱法(ICAP/OES)可测定全部稀土元素和钇。发表的检出限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岩石成因研究中分析地质样品所需要的理论灵敏度。但迄今用 ICAP/OES 所做的研究,不是对岩石成因研究中分析稀土元素所要求的检出限不能充分满足,就是不能包括全部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钻探资料,场地地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土层、白云岩、泥岩、白云岩、泥岩、泥质白云岩,渗透系数测定结果显示:第四系黏土层、白云岩、泥岩、泥质白云岩渗透系数数量级分别为10-6、10-2~10-3、10-6~10-7、10-4~10-5cm/s。其中第四系黏土层和泥岩隔水性能良好,钻探资料显示:第四系黏土层和下伏第一层泥岩局部缺失,不具有隔水效果;第二层泥岩连续分布,且最小厚度大于1 m,渗透系数数量级在5.73×10-7~1.98×10-6cm/s,构成天然防渗层。利用解析法对这种"孤岛式"多层次地质结构场地污染物垂向渗入地下水水位以下的时间和渗透比例进行了计算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计算结果,在场地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中具有指示意义。评价结果显示:污染物垂向渗透时间最小为3 086 d,渗透比例为0.37%,显示地下水防污性能极强。考虑到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入渗的特点,这种"孤岛式"多层次地质结构可作为一种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模式,在以后工程建设选址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论长江下游的黄龙组白云岩的时代及淮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黄龙组白云岩归属问题的分歧 长江下游地区的黄龙组原称黄龙灰岩,系李四光、朱森等(1930)所创。标准地点在江苏镇江石马庙船山西端。因该灰岩构成南京龙潭黄龙山的主体,风化后表面呈土黄色而得名。据其(竹蜓)类化石之研究,时代为中石炭世。嗣后,李毓尧、李捷等(1935)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亦从此说。岩性为灰白微显红色纯灰岩及暗灰色白云岩(当时称为“矽质灰岩”),其间夹有数米的结晶灰岩,总厚约百米,与下伏的和州组(C_1~3h)呈假  相似文献   

18.
安徽巢县南部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图1)。夏广胜等(1980)称之为和州组上段,时代划入早石炭世晚期,并将其与宁镇地区的老虎洞白云岩对比。笔者等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段地层系统测制了剖面,采获丰富的珊瑚、(竹蜓)类化石,现将资料及我们的看法列后,供讨论参考,文中(竹蜓)类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鉴定,珊瑚由我队齐敦伦鉴定,在此致谢。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石炭纪沉积地质学研究的综合性专著、内容涉及区域地层、沉积相、成岩作用、古构造及沉积、层控矿床等。其中突出了板块地质构造与沉积相关系的研究中,论述了石炭纪区域沉积相和相模式,并编制了四个期的岩相古地理图。运用碳酸盐岩微相、微重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了区域成岩作用和白云岩的成因,以及它们与沉积、层控矿产形成的内在联系。划分了中国东南部石炭纪三个成矿带,分析了层控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本书适于沉积地质、区域地质、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矿床地质等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也适于地质院校师生参阅…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国际冈瓦纳会议(属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将于1977年2月在印度加尔各答市举行。会议由印度地质调查所主持。会上将提出的论文和讨论的议题有:1.古地理学;2.冈瓦纳动物化石;3.冈瓦纳植物化石;4.煤矿床的环境和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