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从系统脆弱性角度入手对海洋产业脆弱性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在建立基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的脆弱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TOPSIS法和障碍度评价公式对中国11个沿海省区2006—2013年海洋产业脆弱性的时间与空间演变特征和主要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产业系统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共同决定该系统脆弱性的大小;2沿海各省区海洋产业脆弱性时空差异非常明显: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产业密集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海洋产业脆弱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产业密集程度低的地区应对能力低、脆弱性较高;3通过对2006—2013年中国沿海各省区海洋产业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图进行分析,可将其脆弱性演化趋势归为三类,即脆弱性较平稳型(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海南)、脆弱性平稳型(福建、上海)和脆弱性降低型(辽宁、浙江)。4障碍度评价公式可知,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海洋产业科技含量、海洋从业人员素质与海洋环境保护是影响各省区海洋产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且脆弱性越高的省区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脆弱性视角研究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界定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构建分析框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角度选取22个具体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脆弱性函数模型并结合状态空间法测度了2001—2015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并探究了人海关系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了我国各省份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1—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呈现整体上升、局部突变的特性,经济子系统脆弱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波动基本一致,社会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呈现整体下降、局部波动的特征。(2)从空间上看,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地区变差系数为0. 387,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南北低、中间略高的分布状态、各子系统呈现极差化与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3)障碍因素分析表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海域滩涂的利用情况、加强海洋灾害的防护与监测是降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处于海洋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海洋经济宏观转型的机制研究将为中微观海洋发展指明方向。通过熵值法计算海洋经济转型指标权重,评价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转型度,检验海洋经济转型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沿海11个省市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海洋经济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上,相邻省市的海洋经济转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②沿海省市海洋经济转型空间相关性2001—2007年逐渐减弱,2008—2016年逐渐增强;③控制主要海洋产业占GDP比重、海洋经济密度有利于本地区海洋经济转型发展,而控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建成量、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泊位数、海洋经济密度则有利于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敏感性、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以云南大理州为例,选取熵值法、TOPSIS模型、障碍度评估模型,分析2007—2016年大理州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0年来,大理州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脆弱性波动上升但相对平缓;(2)大理州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波动相对平缓,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3)通过障碍因素分析得出,入境旅游人次占总人次的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国民经济增长率三项指标是阻碍大理州旅游经济脆弱性降低的最大因素。最后提出降低大理州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研究对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和提高应对灾害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构建关于人口的生理、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指数,绘制聚类系谱图和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异图,对关中地区各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渭河平原地区,脆弱性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渭北旱原,整个区域脆弱性总体比较低;人口密度是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综合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  相似文献   

6.
海洋产业安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国海洋产业的安全度,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海洋产业安全为研究对象,基于海洋产业安全的内涵,从海洋产业竞争力、承载力等方面构建海洋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海洋产业安全评价模型计算出中国沿海地区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3年的海洋产业安全度,并将沿海地区的海洋产业安全度划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和危险四个等级。根据海洋产业安全度的变化,得出中国海洋产业安全的时空分异特征:中国海洋产业安全区域在逐渐缩小,不安全区域在扩大,产业安全度呈整体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各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得出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安全发展均受到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制约,同时存在不同地区海洋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各异的结论,为各沿海地区未来海洋产业安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暴露性、经济敏感性和应灾恢复能力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选取15项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以及贡献度模型对西安地区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西安地区地震灾害引发经济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脆弱性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脆弱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区域产业产值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暴露程度与敏感程度,灾后恢复重建能力与区域财政收入、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安地区地震灾害引发的经济脆弱性准则层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层因子贡献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因子对脆弱性贡献呈趋同态势。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将集对分析法引入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并利用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研究敦煌市旅游经济系统演变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敦煌市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分为1990—1998年、1999—2002年、2003—2008年和2009—2012年4个阶段;②脆弱性和敏感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应对性呈上升趋势;③敏感性对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变化影响更大;④主要影响因素有:游客量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旅游行业利润率、人均GDP等。  相似文献   

9.
以海洋经济韧性和海洋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为基础,联系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建立海洋经济韧性与海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得2007—2019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经济韧性与海洋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整体海洋创新能力以及各海洋创新驱动要素对海洋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韧性和海洋创新能力均呈上升态势,空间差异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整体海洋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韧性的关联系数在研究期内呈倒U形态势,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经历了“上升—波动—减弱”3个阶段;空间上,低关联区和中关联区呈现由南向北转移趋势,较高关联区则由北向南转移,高关联区在消失前无显著变化。(3)海洋创新驱动要素对海洋经济韧性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海洋创新绩效。韧性不同的地区发挥主导作用的海洋创新驱动要素存在差异,高韧性区和中韧性区为海洋创新绩效,低韧性区为海洋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典型旅游型海岛——湄洲岛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海岛资源环境脆弱性。结果表明,湄洲岛旅游资源环境脆弱性的平均值为0.6627,属于中度脆弱区;海岛脆弱性与敏感因子、恢复力因子紧密相关,尤其表现在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失衡、海岸侵蚀、旅游业的脆弱性等4个方面;海岛脆弱性治理首先必须限制旅游的无序开发,增强海岛防御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规制和创新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方向。基于我国沿海11省市2006—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和门槛回归模型,从方向和速度两个维度对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产业转型方向上,沿海地区正向第三产业转型,2010年以后1/2省份的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转型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制约下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倒"U"型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升海洋产业转型水平时,应充分考虑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规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系统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了2005年中国31个省市的耦合度、协调度、耦合协调系数。结果表明,各省市之间差异不大,多数省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作用强度已进入拮抗阶段;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度值差异相对较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耦合度、协调度呈相对应分布;全国31个省市低强度低协调型与低强度中协调型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一些中部省市,高强度高协调型则分布在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市。  相似文献   

13.
张诗雨 《绿叶》2012,(4):29-34
中国海洋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海洋自然灾害海洋权益冲突海洋市场波动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危及海洋产业安全;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管理与合作的力度不断深化,海洋产业安全形势有望逐步改善,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海洋开发实力完善海洋产业管理体系仍然是海洋产业应对国际风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速度的演进状态,借助最小二乘法评估模型下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沿海省区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2000—2015年我国沿海省区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海洋经增长质量与速度协调度整体高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说明增速的影响大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问题依然存在。(3)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协调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广东、福建分别属于质量型与速度型高度协调类,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属于质量型中度协调类,广西属于速度型中度协调类,天津属于速度滞后型低度协调类,其他地区属于质量滞后型低度协调类。(4)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整体偏低,海洋经济动力支撑不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4—2016年美国人均海洋产值,运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分解法测算分析了美国八大海洋区域和30个沿海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4—2004年、2005—2016年,美国人均海洋产值密度总体呈"多波峰"和"窄峰形"的特征,符合发达经济体总体发展稳定、局部分化的特点。(2)泰尔指数分解表明,美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沿海八大海洋区域间的差异。(3)太平洋地区、北太平洋地区和墨西哥湾地区对区域差异增大起正向作用,五大湖地区、东南地区和沿大西洋中部地区则起负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人口迁移和技术进步、经济周期性波动和自由贸易政策等方面探讨了美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1)空间距离临近性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敏感性产生了一定的扰动,但影响程度有限,大南岳旅游圈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区的东部。(2)单一的季节性旅游自然景观或单一的文化景观开发是当前许多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发展存在的主要现象,这种开发模式不利于乡村旅游地的长久发展。(3)景观类型与核心区相同时无法有效吸引游客,而景观类型具有独特性时能有效吸引游客。(4)适应能力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高于敏感性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旅游服务质量等8个指标对乡村旅游地社会脆弱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平面上升对海岛影响与对策的国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全球气候系统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由此引发的脆弱性外生变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海岛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状态和发展趋势。海平面上升对海岛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是保障海岛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海平面上升对海岛影响和对策的国际研究知识图谱,从生态系统、产业发展和安全隐患三个方面阐述了海平面上升对海岛的空间影响,从适应性增强、居住地变迁和持续性管理三个方面总结了海岛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相关对策,以便为海岛国家或地区推进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雷州半岛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雷州半岛典型的脆弱性海岸生态系统比例大,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外界压力下发生迅速退化.针对该地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对策,并指出海洋带综合管理是达到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促进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构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算法,评估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水平总体向良性转变,海南、天津、上海经济发达,入海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环境质量水平高;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洋环境质量水平一般;江苏、浙江污染严重,辽宁、广西环保投资较低,海洋环境质量水平低。引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的九大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中经济效率、经济规模和海水养殖量对海洋环境影响不显著,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环境规制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选取12项指标构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搜集了我国沿海11个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原始数据共363个,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11个地区在3个年份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及排名,旨在对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探讨了辽宁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