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科考界称为南北极科学考察“奥林匹克”盛会的第四次国际极年活动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极年活动,可以积累大量资料和科学发展成果,从而增加环境保护能力和改进预报系统。作为本次科考计划的一部分,我国将争取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本文作者位梦华是国家地震局研究员,曾经率队赴北极科考。多年来,他一直为中国的北极科考事业奔走呼吁。  相似文献   

2.
赵溪 《环境教育》2015,(Z1):112-113
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与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组织、中科教育集团协助的青少年三级(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考活动之一。2012年7月19日—2012年8月4日,来自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实验二小的40多名中小学生在中科院及各大院校专家的带领下组成了科考团对北极进行了科学考察和教学活动,收获很大。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该活动的参加者、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化学环保组教师赵溪撰写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3.
赵溪 《环境教育》2014,(11):77-79
正2012-2-1南设德兰群岛乔治王岛今天,是我们在南极地区考察的最后一天。考察地就是中国长城科考站以及乔治王岛上著名的海豹滩。今天一大早,身穿红色冲锋衣的站长和其他科考站的成员们就已经在码头迎接我们的登陆艇了,可能因为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会,他们的鼻子都有些发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长城站的生活区。这里好像是一个的朴素的5口之家,但是由于我们这些青少年客人的到来,被装扮得好似过春节一般。"客厅"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7月27日斯瓦尔巴德群岛经历了昨日的万鸟崖,本以为那将会是本次科考的一个最震撼场面,今天的遭遇却立即把我这个想法颠覆了。自然界带给你的惊喜与惊吓总是那么突然和难以想象。当一行人像往常一样,从冲锋艇下来到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另一处沙滩的时候,发现脚下是厚厚苔藓覆盖的苔原地貌,这种苔原上一般动物较少,植物也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发草和苔藓等,甚至连开花植物都比较少见。所以除了研究苔藓的同学们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7月24日北冰洋的海冰区今天是登船的第四天,考察从凌晨就开始了。在五点四十六分,奥特琉斯号正式进入斯瓦尔巴德群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冰区。在船舱里可以听到不断发出的冰川碎裂声,那是破冰船用它经过特殊设计的两舷压碎海上浮冰的声音。由于我们不能登上海冰考察,所以动物组的同学希望可以遇到北极熊等北极生物作为考察对象,而地质冰川组的同学则要  相似文献   

6.
南极内陆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在研究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科考站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程度和性质正在发生范围的扩散和层次的转移.本研究以中国昆仑站为例,依据不同类型活动的发生概率、范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的不同,对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科考站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科考站的建设和运行对南极内陆环境及其附属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效应,提出相关减缓措施以期尽可能减缓不良的环境影响,这不仅为日后南极科考活动提供规范化指导,还为南极内陆地区环境污染的控制及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溪 《环境教育》2014,(5):87-88
正从北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2012-1-19出发前两天中科院地理所展厅内,林林种种的科考工具摆了一地:GPS、冰钻、地质锤、工兵铲、绳子、口取纸、样品瓶、自封袋……两个男人在忙活。"高中男生要负责沉重的冰钻、地质锤,女生和小一点的孩子负责样品瓶等小东西。"说话的是这次中国青少年南极科考活动的副领队段旭。而另一个人就是我,带队老师。本次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与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组织、中科教育集团协助的青少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7月30日北京挥别了充满野性魅力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北极当地的实地考察就算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大家乘坐飞机先后前往挪威本土和芬兰等地,盘桓游览了数日才最终回国。作为科学考察,归国后的工作更为重要和艰巨。动物组、植物组、海洋冰川组(地质组)的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进入指导专家们的实验室,用各种高新技术来发现肉眼等人类感官不能发现的微小线索。冰钻中钻出的冰川样本早已融化,但其中的氢氧同  相似文献   

9.
赵溪 《环境教育》2015,(4):83-84
2012年7月23日斯瓦尔巴德群岛在昨天结束了黄河站的考察后,奥特琉斯号在夜色中继续沿着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西侧海岸线向北航行。依旧是夜间起航,白天登陆。从今天开始登陆的地点已经属于群岛的无人区地带了。这里没有人类长期生活的一切条件,是真正的北极动植物乐园。今天上午的登陆处,是一个水面非常平缓的浅滩。从冲锋舟上往海底张望,就能看到很多海底碎石上的生物,有海星、海草甚至是被称为海肠子一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4,(4):36-37
探访”过南极和北极的动物们,告别机灵活泼的北极狐、憨厚朴实的北极熊、“冷酷杀手”南极虎鲸和团结友爱的皇企鹅们,我们现在前往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有很多山脉、森林、大河和清澈的湖泊。这些地方是动物们的家园。加拿大的冬天很冷,尤其在遥远的北方。有些动物可以在那里过冬,有些则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躲过寒冷的冬天。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参加中国第5次南极考察的经历,从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和资源对航空、航海、科考的影响,讨论了乔治王岛地区在科学研究上的战略意义。根据对地质基础、矿产、火山活动以及冰川浸蚀历史和地貌现象的讨论,指出该区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大陆漂移和冰川冰缘地貌的极好场所;并指出该区种类全、数量多且具有南极特征的动植物和奇特的食物链关系是其成为重要生物资源区和受条约保护的特别科学兴趣场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高峰 《绿色视野》2012,(10):41-42
北极是一片神秘的白色地带,人,烟稀少,是格陵兰海的蓝色水域连接了它和世界。自人类涉足这片区域以来,就未曾停止对它的探索。在这样的探险活动中,中国人的脚步也未曾停止。2012年夏天,中国科学家们踏上了第五次北极科考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赵溪 《环境教育》2014,(12):82-83
正让冰芯说话2012年2月2日返途随着在长城站的最后一次登陆,在南极群岛区域的考察结束了,奥特琉斯号开始返航。返航的路上,我充分体会到了一件事:适应风浪这项本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那天,西风漂流的风浪呼啸着向我们袭来,一个个巨浪盖过了奥特琉斯号的最高层舰桥,当时的场面一定出奇的壮观。但遗憾的是,这些景象我都是返程后看了其他团员拍摄的视频才知道的。因为当时的我晕  相似文献   

14.
阿盖 《环境教育》2005,(10):10-13
李乐诗: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香港科技协进会副会长,“中国极地博物馆基金”创办人.从1970年起开始周游世界,1978年开始遍游中国各地,1985年成为第一个踏上南极大地的中国女性,1986年首次进入北极区,1992年随中国科学探险队登上珠峰北坡并赴尼泊尔南坡拍摄,1993年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填补了中国在北极点探险的空白.至今,她已八赴北极,五登南极,三攀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位踏足地球“三极”的中国女性.……  相似文献   

15.
未等出师战火燃 为筹措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科考经费,高登义已整整忙活了四年,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兴趣提供赞助的公司、企业不少,可到掏钱时立马儿就黄了。大家想,不能再等了,再拖下去刚热起来的大峡谷科考项目说不定又会被打入冷宫。于是在经费没落实的情况下,徒步穿越大峡谷的科学考察终于开始了。考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4~5月份,名为预察,实为造势,以为当年秋季的正式穿越凑足经费;  相似文献   

16.
失乐园情报     
《环境教育》2006,(4):54-55
英科学家绘就物种灭绝地图英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预测,未来生活在世界20个地区的1000多种野生动物可能面临灭绝的命运。未来物种灭绝“热点”地区包括:北美洲北部到北极的冻土和森林带、南太平洋诸群岛、塔斯马尼亚岛、巴哈马群岛和南美洲的巴塔戈尼亚地区等。可能灭绝的物种高达1500个。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南极局(BAS)的考察结果表明,受地球温暖化的影响,狗尾草及石竹一类的高等植物在南极大陆生长繁茂。这是英国科学家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反映南极植物分布变化的具体资料。目前,在南极生长开花的高等种子植物有两种,一种是属于石竹科的南极绿石竹,另一种属于禾本科的南  相似文献   

18.
在以《海洋法公约》为主要基础性法律规范的北极海域,"共同开发制度"存在广阔的适用空间,并已得到检验。已有"英国与挪威共同开发案"、"冰岛与挪威共同开发案"和"俄罗斯与挪威共同开发案",虽然经济属性强弱不同、开发效果各异,但其共同开发管理模式、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制度设计已表现出趋同性,很可能为日后的北极共同开发方案沿用。从我国能源企业参与北极地区共同开发的进程看,扬马延岛、巴伦支海的项目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阿拉斯加和波弗特海是一块值得考虑的开发区块,但若想在斯瓦尔巴群岛获取实际的资源开发收益,尚存在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9.
赵溪 《环境教育》2014,(9):75-76
正与海豹相遇2012-1-30南设得兰群岛及南极半岛科考进入第三天。今天的天气开始飘雪,虽然不大,但由于没有了阳光的直晒,体感气温下降了很多。大海不再是蓝色,雾气浓郁得让人以为来到了电影寂静岭中的场景。由于今天登陆的海域上有非常多的浮冰,可视距离又非常低,对于驾驶冲锋艇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那些尖利的浮冰很有可能会划破橡胶制的艇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7月26日万鸟崖昨天晚上在海冰区考察一圈的奥特琉斯号开始返航,渐渐驶离了海冰区。接下来,科考船将从斯瓦尔巴德群岛的东侧返航,并且考察群岛东侧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动植物。今天考察的地点有些特殊,我们乘上登陆艇但却不能登陆。因为这里只有一面巨大的悬崖峭壁,而在峭壁之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鸟类群落,足有上万只,所以这里也因此得名——万鸟崖。还没有亲眼看到万鸟崖之前,就能够闻到那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