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防紫外线辐射织物的开发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介绍了影响织物防紫外线辐射性能的各种因素、防紫外线整理剂以及防紫外线产品的生产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防紫外线织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防护服装的防护功能一直就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增加与提高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与有害物质或环境接触而造成的伤害。防护服装的技术进步是作业环境的需要 ,是对人体保护的需要。一、放射性伤害的防护对操作X射线的工作人员 ,最常用的是铅箔制成的防护服 ,日本目前已开发了一种用聚乙烯和凝聚硼纤维制成的服装 ,用以保护某些能级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日常与X射线设备及治疗癌症材料接触的医护人员 ,应着浸铅纤维作为附加的防护 ,含铅纤维可用于非织造织物 ,机织物或针织物。这类产品制成的防护服 ,长期穿着也会很舒适。…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保、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对防御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伤害人体的织物——防护织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具有抗菌防臭、消臭、芳香、磁化、热感、冷感、防紫外线、防X射线、防中子、高吸水等功能的(纺织部门划分的)所谓医用织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纤维织物经过含有适当交联剂和混合酸催化剂的聚乙二醇溶液浸轧,在一定的焙烘条件下,处理后的织物可获得较高的热焓值15—35J/g,具有适温性能。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时吸热凉爽和降温时放热保温。相变物质聚乙二醇(PEG)在热力学转变时,由于热容量较大,所以使织物具有显著适温性能。本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与织物类型对适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主要概述了防扩X、γ射线和中子射线用纤维及材料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它们的防护效果和组成结构等,并对这些射线的性质和危害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腈氯纶纤维是我国生产阻燃织物的主要纤维品种。本文介绍了纤维的燃烧过程和其阻燃性的衡量标准,阐述了该纤维的性能和生产方法,并介绍了典型腈氯纶纤维品种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织物及服装防热辐射性能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织物及服装的防热辐射性能,在我们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测试。采用黑体比较法测量的织物发射率和参照国际标准ISO—6942进行的热辐射阻挡实验分析评价了一般织物、金属布和所谓“太空棉”服装的防热辐射性能。对金属布工作服和遮阳伞的透过热流和环境空气温度及辐射热强度的现场测试,可以直接分析防热辐射效果,也与工作人员的感觉相吻合。合理测试评价方法的建立,可以促进这类材料和服装的研究与推广。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荷兰化学集团公司以超强聚乙烯纤维达尼玛(Dyneema)SK66为基础,开发出一种新的防弹纤维,可用来制作轻质的防弹背心。这种防弹纤维叫达尼玛UD66,具有高吸收能量的能力同时重量很轻,既可用于梭织物,也可用于非织造织物。用达尼玛UD66特种非织造织物制造防弹背心时,首先将其纤维层层固定,然后横向交叉叠放,再经特殊处理,便生产出防弹背心。新型防弹纤维@筱军 $《纺织科普》  相似文献   

9.
吴昌 《劳动保护》1994,(2):42-42
操作X线探伤机防射线的最佳位置吴昌机械制造、化工、造船、建筑等行业都离不开焊接工艺。焊缝质量好坏关系到设备和产品的优劣,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放射性探伤术检验焊接质量,其中又以利用X线拍片探伤最为广泛。这就提出了如何防止探伤...  相似文献   

10.
对用于防护热、火焰和熔化金属溅落的服装,不仅应该测定其阻燃性能,而且还要测定其暴露在热源时的对流(火焰)传热传导,(熔化金属的溅落)传热和辐射传热性能,以确保对所提供和要求的可能防护。国际羊毛咨询处已经对好几种阻燃织物及其组合件,在试验室中采用模拟该三种暴露方式的试验方法,测定其传热性能。纤维及阻燃整理织物,最好能在热暴露中逐步形成炭化,而不产生软化或熔化。阻燃应在固相起作用而纤维则应具有低导热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织物孔洞区域金属纤维排列对屏蔽效能的影响,通过提取孔洞区域金属纤维,并与正常织物中金属纤维的排列进行对比,给出了定量表述金属纤维特征的参数,如密度、取向度和整齐度等,描述了孔洞区域金属纤维的排列特征。根据定量表述参数,结合织物样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对比金属纤维参数不同的织物样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得出孔洞区域金属纤维的密度、取向度和整齐度不同,有孔洞织物屏蔽效能也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电磁辐射的危害,论述了电磁屏蔽服装的一般原理。结合前人的研究,针对针织服装特点详细分析了织物厚度、线圈长度、针织组织、服装结构设计等对屏蔽作用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最后,提出织物组织结构参数与屏蔽纤维含量、屏蔽纤维之间孔隙的关系,屏蔽纤维含量与屏蔽纤维之间孔隙的合理配置是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研究的关键。同时,进行电磁屏蔽针织服装研究时可以结合人体模型并增加服装结构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防辐射有机玻璃板材的抗辐射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含铅有机玻璃、含钡有机玻璃、含硼有机玻璃和普通有机玻璃的x、γ射线和中子射线防护性能及其耐60Cγ射线辐照稳定性。结果表明,含铅有机玻璃板材具有良好的x射线、反应堆热柱γ射线屏蔽性能;合硼有机玻璃板材具有良好的热中子屏蔽性能;含钡有机玻璃板材的褪化裂变谱中子辐射屏蔽性能良好;含钡有机玻璃和普通有机玻璃可耐105~106Gy的60Coy射线辐照;含铅有机玻璃板材耐60Coy射线照射能力小于105Gy。  相似文献   

14.
周巍  姚斌 《火灾科学》2018,27(1):23-29
生产企业常在电缆或者贵重高危机器处设置防火布来保护生产设备设施的消防安全,选取五种常用的防火布:石棉纤维防火布、陶瓷纤维防火布、硅胶防火布、涂胶防火布、碳素纤维防火布,通过锥形量热仪实验研究不同辐射强度对防火布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燃时间的均方根倒数与辐射强度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在35 kW/m~2辐射强度工况下,碳素纤维防火布的热释放速率最大,达到272.59 kW/m~2,有效燃烧热的峰值也最大,达到529.52 kJ/g;综合比较各样品的燃烧性能,防火能力强弱顺序为:硅胶防火布石棉纤维防火布陶瓷纤维防火布碳素纤维防火布涂胶防火布。  相似文献   

15.
放射源测井技术是当今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开展对测井人员的屏蔽防护研究十分必要。将聚乙(丙)烯与碳化硼和氧化铝等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制成的板材和织物具有良好的热中子、中能中子和快中子屏蔽效果,加工成屏蔽装置后,可使镅-铍源中子的屏蔽率达到62.06%,γ射线屏蔽率达到32.43%,结合中子辐射防护服和防护围裙等的使用,可较好地解决测井人员的辐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电磁防护服装的性能要求,对电磁防护服装的特点及其防护性能的测试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GB/T23463-2009标准和相关文献确定了服装屏蔽效能测试的试验方法和具体实验条件,并且搭建实验对不同面料的两件无袖电磁防护女上衣进行了屏蔽效能的测试。并分析比较了服装与其所使用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值,说明织物屏蔽效能的测试数据不能代替服装的屏蔽效能。关于服装电磁防护性能的测试分析既满足了电磁防护服装的发展要求,也为进一步制定电磁防护服装的测试及相关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用多功能防护服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回顾了医用防护服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外医用防护服的现状,论述了医用防护服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认为:对纺织材料、功能整理、织物复合和服装结构工艺进行系统研究设计,选用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和超微细熔喷材料作为隔离层,在保证隔离病毒的前提下,能有效排汗透湿,改善了医用防护服的舒适性;对涤纶织物进行拒水、抗静电、抗菌、阻燃等功能整理,解决了面料的协同增效和耐久性难题;根据抗“非典”防护服的要求,采用高性能隔离层材料,应用科学的合理工艺手段可以达到医用多功能防护服的要求。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采用了一种新型独特的复合方法制成的PTFE复合膜层压织物,其具有集隔离病毒、透湿、拒水、抑菌、抗静电、阻燃、防血液渗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点,PTFE复合膜防护服可经多次机洗和消毒,能够适应不同寒、热环境使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阐述了中子辐射防护服的设计依据、结构、式样及使用效果。表明这是一种能有效地屏蔽热中子和中能中子的防护器具,可用于许多场所。  相似文献   

19.
李建华 《火灾科学》1999,8(2):14-20
对四种同脂发热自燃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境温度与油脂发热诱导期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即lgT/a/t+b,提出油脂自燃性能可用a和b两参数描述。研究表明,碘值与油脂自燃性能常数a和b存在密切关系,可分别用对数和直线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能,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热应激反应,基于现有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消防服各层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各外层材料的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黑色芳砜伦为外层材料、Goretex为防水透气层材料、Nomex针刺毡为隔热层材料、Nomex/FR-VISCOSE(50%Nomex,50%阻燃黏胶)为舒适层材料的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最好,并得出织物的吸湿速率常数、透湿率和干燥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显著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