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名词浅释     
烟灰——烟道废气中夹带的固体颗粒,一般通称烟灰。它是由燃料(煤或油)燃烧所形成的。如锅炉、工业炉窑等生产过程中都有烟灰被大量燃烧物夹带排出。烟道气中一些较大的固体颗粒(大于10微米),在其排放途中可以通过自然沉降和除尘设备捕集下来;小于10微米的在空中成飘浮状态,普通除尘设备难于捕集,大部从烟囱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2.
X512(X)3《1)779济南市大气燃煤污染诊断/王愕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2(X)2,15(4)一16一19环图X一6x510.22的3(X)780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刘豪…(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2,22(4)一484一488环图X一9 在试样的质量以及其他的试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恒温下对一种典型的煤和两种典型的生物质以及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所得的混合燃料进行污染物排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用煤中加人生物质(质量比为l:l)后,燃料Nox转变率降低了2…  相似文献   

3.
<正> 一、绪言以石油危机为转折点,对设置耗油量大的锅炉、工业窑炉的产业部门中,在实行节约能源的同时,积极推进燃料的多样化.作为石油的替代燃料,希望比较大的还是储量丰富,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煤炭.至于燃料的利用方法问题,在以往的技术中是采用将煤粉碎直接烧粉煤,而目前的状况是官民共同努力,为扩大煤炭利用途径,而需要开拓新的利用技术.作为煤加工利用方法之一的流体化混合燃料技术,通常认为,采用物理的方法将煤流体化,是一种比固体煤,在贮存、运输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固体生物质燃料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可利用原料资源丰富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基础上下,主要探讨了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标准对固体生物质燃料技术发展的作用。立足于绿色能源和清洁燃料的初衷,对比煤炭标准提出固体生物质燃料需要完善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愈来愈得到各国的注意,而且它也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展开研究,发展无污染或污染少的新型能源。世界的能源已从六十年代的石油燃料逐渐向原子能、太阳能、氢能、地热开发等的利用和煤气液化方面发展。本文将主要简介一下有关煤气液化的几个动问。煤气液化的主要用途是:1) 做为燃料而取替石油、固体煤燃料,减少大气污染。2) 做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3) 自煤中回收化学品。一、煤的气化在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下,目前已有两部生产中热值煤气的大型  相似文献   

6.
选取北京市地区典型生物质燃料(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松木、栗树枝、桃树枝)以及民用煤(烟煤、蜂窝煤)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燃烧实验,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及气体样品进行采集,采用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中的有机碳、元素碳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GC-MS 5977/7890B气质联用仪对燃烧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蜂窝煤OC、EC的排放因子在2.5~10μm粒径范围内达到最大,其他8种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OC、EC的排放因子最大值均在0~2.5μm粒径范围内.薪柴(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秸秆(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草梗)和民用煤(蜂窝煤、烟煤)3类物质燃烧排放VOCs的物种分类差异较大.薪柴和民用煤燃烧排放的卤代烃以及含氧有机物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秸秆的质量分数;在同一类别中VOCs物质分布趋势一致.3种薪柴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2g/kg,4种秸秆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6.89g/kg,2种民用煤平均总VOCs的排放系数为2.03g/kg,秸秆类的排放因子最大.玉米芯、玉米秆、黄豆秆和草梗的臭氧生成潜势较高,而栗树枝、桃树枝、松木、烟煤以及蜂窝煤的臭氧生成潜势较低,且分布类似.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烃类是固体燃料燃烧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物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运行条件下,国内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CO排放研究不足,排放现状不清晰等问题,在天津地区选择了6台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在测试中燃烧其常用燃料,采用烟气分析仪Testo350对锅炉展开了气态排放研究,重点研究了其中5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锅炉在不同燃烧负荷下,NO和CO的排放情况,以及另1台捆烧式锅炉在正常工况下的排放情况。测试结果表明:6台生物质锅炉的NO排放浓度均在180 mg/m~3以上,CO排放浓度均高于500 mg/m~3。其中,3台炉型的固体成型燃料锅炉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大,NO排放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燃烧负荷控制在75%~80%可相对减少气态污染物NO、CO的排放,其余2台炉型NO、CO排放浓度随燃烧负荷的增大变化趋势与前3台相反,且燃烧负荷控制在95%左右为优;捆烧式锅炉NO排放浓度最低为182.9 mg/m~3,但CO排放浓度却高达2 243.6 mg/m~3。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从而优化生物质固态燃料的燃烧和排放。  相似文献   

8.
在300 t/d的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炉进行了工业试验,考察污泥衍生燃料掺烧替代部分煤的可行性,测试了污泥衍生燃料掺烧过程中给煤量的调整对床温、蒸发量、烟气中CO及S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烧过程中焚烧炉的给煤量宜控制在1 t/h左右,否则容易造成焚烧炉循环灰量不足,破坏炉内物料平衡和碳平衡;掺烧1.5 t/h污泥衍生燃料不仅可替代给煤量0.8 t/h,处理污泥0.9 t(含水率80%),而且同时提高了垃圾处理量2.63 t/h;掺烧衍生燃料后炉床出口平均温度为863℃,比混烧前提高了11.5℃,这有利于抑制炉内二恶英的产生;混烧污泥衍生燃料后CO、SO2浓度的平均值分别降低到51.5、40.1 mg/m3,灰渣热酌减率也从3.7%降低到3.2%,表明掺烧衍生燃料有利于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和灰渣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采用单室无膜悬浮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运行特性对污泥为燃料的MFC(SMFC)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未搅拌情况,搅拌时SMFC最大输出功率由45.94mW/m2分别增加到124.03mW/m2(1300r/min)和136.5mW/m2(2600 r/min),主要是由于搅拌有利于改善SMFC内物质的传递. 温度对SMFC的产电特性影响较明显,但在一定区间内(如20~25℃;30~40℃;45~50℃)变化不明显,说明产电微生物有一定的温度适应范围,这也可能是在不同温度下产电微生物不同导致.相对于采用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为燃料,微波处理后的污泥和微波处理过滤后的上清液做燃料时SMFC输出功率迅速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污泥中的微生物竞争作用引起.阴极面积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阴极电势,降低SMFC内阻,从而促进功率密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底盘测功机上,对6辆不同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燃用不同比例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混合燃料时,排放的非甲烷总烃(NMHC)、醛酮类化合物和苯系物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掺混一定比例PODE的混合燃料能显著降低柴油车的NMHC排放浓度,这种效果在排放浓度较高的国3车上更为显著,国5车在70 km/h工况下使用PODE混合燃料反而会造成NMHC排放浓度的增加;柴油车燃用不同燃料时排放醛酮类物质均以C_4以下小分子物质为主,约占总量的93%以上,燃用PODE混合燃料会造成柴油车尾气中醛酮类物质尤其是甲醛浓度的增加;燃用PODE混合燃料会造成苯系物种类和浓度的增加,但其浓度绝对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民用固体燃料源的IVOCs排放特征及燃烧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雅静  冯艳丽  钱哲  韩勇  陈颖军 《环境科学》2019,40(10):4404-4411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ntermediate-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IVOCs)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但目前急需包括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在内的源排放数据.本文选择两种成熟度不同的烟煤(灵武煤和徐州煤)和两种生物质(稻秆和松木)为研究对象,结合石英管式炉和稀释通道开展7个温度点(300~900℃,以100℃为间隔)的燃烧实验,采集和分析烟气中的IVOCs,探讨煤和生物质燃烧的IVOCs排放因子、组成以及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的IVOCs平均排放因子[(483±182) mg·kg-1]比烟煤[(190±108) mg·kg-1]高2. 5倍;组成方面,生物质和煤的IVOCs均以剩余UCM占主导[分别为(81±11)%和(68±6)%],而生物质排放的正构及支链烷烃占比明显低于烟煤,但芳香烃略高;燃烧温度对两类燃料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别:烟煤(以灵武煤为例)的IVOCs在500℃[(340±113) mg·kg-1]比900℃[(63±15)mg·kg-1]高5. 4倍,而生物质在400~500℃和800~900℃时呈现两个含量相当的峰值;随着燃烧温度提升,松木IVOCs中芳香烃的占比从1%增加到29%,剩余UCM则从92%降低到61%,烟煤的变化幅度则很小.进一步结合校正燃烧效率对两类燃料和燃烧温度影响IVOCs排放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固体燃料燃烧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易导致人体健康损害。文章采用WHO推荐的基于燃料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对贵州省使用固体燃料(柴薪和煤)的农村农户炉灶及燃料改良干预的成本-健康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清洁能源(沼气)替代、无烟囱炉灶改造、部分清洁能源和部分炉灶改造结合的3种干预情景下,均能取得较高的健康效益,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成人肺癌的发病率,测算出这3种干预场景减少的早死亡病例数分别可达9 419、2 617、5 509例,健康效益/成本比BCR分别为3.6、2.3、3.0,在贵州农村地区实行炉灶干预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8日,中国宣称首次从南中海地层中的可燃冰开采出天然气,实施此工程的突破对全球能源供应格局具有巨大的意义,英国广播公司网站(BBC.COM)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的地层中形成的水状结晶物质,它储存于高层冰冻层中,其有机物质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使天然气(其中98%是甲烷)与水化合成固体坚冰,这种可直接燃烧的燃料是一种新类型能源,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  相似文献   

14.
国外烟道气和废气脱硫现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各种脱硫方法的比较和评价如上所述,为了控制二氧化硫大量排入大气,可采取的措施有:燃料燃烧前的脱硫(如重油脱硫、煤脱硫等),燃烧时脱硫(如煤的硫固定、加有白云石的煤的流化床燃烧等)以及烟道气和其它废气的脱硫三种。但是近五年来,电力工业颇愿意采用烟道气脱硫的方法。美国现有的与正在筹建的烟道气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汽油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减少油耗、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汽油直喷技术(GDI)、醇类燃料替代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等新兴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产品中,该研究对GDI发动机汽车、醇类燃料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颗粒物(PM)、氮氧化物(NOx)、总碳氢化合物(THC)的排放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综合评估先进动力技术和醇类燃料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GDI汽油车的PM排放因子为进气道喷射(PFI)汽油车的1.2~5倍,加装汽油颗粒物捕集器(GPF)后GDI汽油车的PM排放大幅下降,同时具备催化能力的GPF可减少NOx和THC排放.与汽油车相比,乙醇燃料车PM排放量减少了35%~56%,尾气THC排放减少了10%~44%,但挥发性有机物(VOCs)蒸发排放增加了20%~41%,其主要来自于日呼吸损失.各类型车辆的NOx排放差异较小,比较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混合动力车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污染物减排优势明显,可积极推广其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队中的应用.建议今后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GDI和混合动力车在实际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环境影响;②醇类燃料车VOCs蒸发排放控制技术及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③新兴技术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测试了悬浮腐殖酸对海水母液中Cd(Ⅱ)离子的吸附常数,所使用的腐殖酸来源于港湾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及陆相土壤中,对它们都作了交叉极化/魔角旋转(CP/MAS)~(13)C核磁共振(NMR)分析。结果表明,含有光谱可测到的氨基酸氮的沉积型腐殖酸,具有较高的吸附常数。从而表明,氨基酸中的氮提供了附加的吸附位置,这是使沉积型腐殖酸比土壤腐殖酸具有较大吸附常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X752.5 9402956利用煤歼石为原料烧制水泥的研究/郑朝阳(广西建材工业局)…刀水泥/国家建材局技术情报所一1994,(2)一19一21环情TU一8 广西合山矿务局1993年l月进行了利用煤歼石为原料烧制水泥的工业性生产试验。产品经质量监督检测,其性能和各项参数均符合GB175一85的要求。介绍了生产条件及试产情况,包括主机设备,原、燃料化学成分,率值选取,两种试验方案的配比,熟料、水泥物理性能和水泥的配比。主要技术关键有:搞好煤歼石预均化,生料配料和锻烧。从试验分析看,此种水泥抗变形的能力较大,耐磨性也好,利用煤歼石不仅可生产普通硅酸盐水…  相似文献   

18.
环境化学     
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当再加入金属离子FeZ+、Fe3+、Al,+后,能够加速4一eP浓度降低,尤以FeZ+、Fe3+的影响更显著。图3参12X13 98006444一氯苯酚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反应(I)反应的动力学研究/郁志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7,17(3)一317~320环信X一9 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和紫外光作用下,4一氯苯酚(4一CP)的光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紫外光的作用更为显著。4一CP的反应速率与4一CP起始浓度、pH值,金属离子浓度、富里酸浓度等因素有关。通入空气,能够加速4一CP降解。图l表6参4X 13 9800642燃料N…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NOx排放危害、监控标准和生成类型;阐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NOx排放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分层多次配风、废气再循环等因素对NOx排放规律的影响;指出了我国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NOx排放规律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物质与煤混烧灰在除尘器内部的电团聚相互作用对于实现其细颗粒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掺混比例的生物质燃料玉米秸杆与无烟煤混烧灰,基于Fluent软件,利用颗粒群平衡模型(PBM),通过自定义函数(UDF)功能导入电团聚核函数,计算颗粒在除尘器内部的团聚情况,分析其团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电团聚对于细颗粒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团聚效率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同时,当颗粒体积分数为1.4%,流场流速为1 m/s时,考虑到实际条件,生物质掺混比为10%,电团聚效果最优。因此,对于掺烧生物质的燃煤锅炉,在常规除尘器前或电除尘器前级电场,利用电凝并技术实现细颗粒团聚后高效捕集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