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深秋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有心脏病的人往往会突然感到胸痛、憋气和心悸等;有高血压的人易出现头晕、麻木或烦躁不安.这是因为秋天天气转凉,引起机体的"应急反应",肾上腺分泌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管阻力也增加,心脏血管负荷量增大,血压升高.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另外,如果原来就有心、脑血管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以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起床后的两小时里,突发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要比傍晚高出二三倍。研究表明,早晨6~10点也是其他主要致死疾病发作的平均高峰时间。 清晨,随着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化学激发物的大量分泌,身体猛然从睡眠状态跳到清醒状态。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从而导致局部贫血或心绞痛,还会因心肌梗塞而死  相似文献   

3.
1前言 人体皮肤温度受皮肤内血液循环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规律是躯干比四肢高,四肢近心端比远心端高,血液循环较丰富的头、面及掌跖处皮温也较高,最低的是耳壳、鼻尖及指端。  相似文献   

4.
扑救冬季火灾比起其他季节来说.有许多不利的因素,有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在扑救冬季火灾中,消防车辆(包括消防艇,下同)和其他消防装备、器材,可能发生故障。冬季气温低,由于路面积雪冰冻有些河面结冰,就会影响出动车艇的速度,或不容易接近火场。  相似文献   

5.
盛夏阳光强烈,气温偏高,劳作的人们极易中暑,因此,我们要密切注意高温杀手。注意散热酷暑炎夏,不仅是儿童、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会遭受热浪的袭击,即使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虽然人体各组织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对自身的体温进行调节,但由于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制约,人体内有关系统会产生失调。每当人体内的热量过多时,就会大量丧失水分,电解质(钠、  相似文献   

6.
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持续升高的全球气温就会到达临界点,这将引起大范围的旱灾、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题为《应对气候挑战》的这份报告由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美国进步中心和澳大利亚研究所合作完成。报告指出,当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即1750年时升高2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人运动时很危险正常人在剧烈运动中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只是收缩压升高50-70毫米汞柱,即6.7---9.3千帕,舒张压不变,有时还会下降4-14毫米汞柱,即0.53-1.9千帕。高血压病患者只要运动适度,就可以防止收缩压一时性过度升高,而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会低于运动前的水平,即出现运动后低血压反应,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大有好处。所以,适度的运动是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能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一般情况下,运动一段时间后,收缩压可降低10毫米汞柱(1.3千帕),舒张压可降低8毫米汞柱(1.1千帕)。  相似文献   

8.
人们喜欢立体声音 ,那是因为它悦耳动听 ,方体声使较多的脑神经受到刺激、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赵多 ,所享受的乐趣就越大。这但种刺激是应该严加控制的 ,这是因为高频率的立体声至最大音量时 ,噪音可达 136分贝 ,其峰值为 15 0分贝。如果人们经常受到 80分贝以上的噪声影响 ,时间久了 ,神经就会受到影响 ,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加速、肌肉紧张、全身出汗等症状 ,听力也会受到损害。有些人经不住高亢音调的刺激 ,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长此下去 ,会引起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等疾患。所以 ,立体声音乐虽然好听 ,但必须应该有节制 ,不然的话…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人运动时很危险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中血压会有所升高,但只是收缩压升高50-70毫米汞柱,即6.7-9.3千帕,舒张压不变,有时还会下降4-14毫米汞柱,即0.53-1.9千帕.高血压病患者只要运动适度,就可以防止收缩压一时性过度升高,而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会低于运动前的水平,即出现运动后低血压反应,这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大有好处.所以,适度的运动是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仅能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一般情况下,运动一段时间后,收缩压可降低10毫米汞往(1.3千帕),舒张压可降低8毫米汞柱(1.1千帕).  相似文献   

10.
一忌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用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11.
面对高温,人究竟能忍多久?资料显示,人体的热感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以水汽压表示)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人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气象部门规定,我国高温灾害性天气的标准为:长城以南,最高气温≥38℃,或最高气温达35℃同时绝对湿度≥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36℃,或者最高气温达33℃同时绝对湿度≥32百帕。人体的耐热本领虽很强,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高温天气尤其是超过…  相似文献   

12.
碳水化合物过量:用餐时碳水化合物过多而吸收蛋白质不足,就会导致疲倦。这是因为碳水化合物会促使脑部产生过量的有镇静作用的化学物血清素。 休息日睡懒觉:睡懒觉会使体内的生物钟受到扰乱,反而会更觉疲累。 血压突然降低:间歇性发作的血压偏低,即“中介性低压”,是造成昏昏欲睡的原因之一。如站立过久、洗热水澡时会头昏或容易昏厥,就应检查是否患上此症。 脱水:身体水分减少,体力就渐渐减弱,从而导致产生昏沉的感觉。而出现口渴的感觉,就说明身体已经失去大量水分。 药物副作用:很多药物能使人昏昏欲睡。其中,最常见的是感…  相似文献   

13.
"热岛"现象扩大 日本环境厅调查结果表明,近20年里,在东京和名古屋等大城市,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增加了一倍.其原因是由"热岛现象"造成的,"热岛现象"是指冷气设备所排放的热量停滞在地面和树木较少的城区,并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据说,其影响也已扩大到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现在有了周密的化学品倾洒预防项目,但此类事件依然频发,尤其是作业场所和大学实验室。如不能及时控制,泄漏物扩散后,不仅对人员造成伤害,还会污染环境。大规模倾洒和泄漏的应急时间更长,所需资源更多,由此带来的经济支出就越高。主要影响对人员的影响化学品倾洒对人员的影响有多种。例如,有毒气体会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腐蚀性化学品接触到皮肤后会导致严重烧伤,还会损害视力或影响呼吸道健康;有些化学品有慢性致癌影响,如长时间吸入石  相似文献   

15.
春困是随着气温回升而出现的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有些驾驶员朋友认为,只要春天多睡就不会发困了,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可以了。若再增加睡眠,反而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并极易导致交通事  相似文献   

16.
钠盐过多升高血压,导致肾脏和心血管疾病。钠盐不止来自炒菜添加盐,还有腌制品、调味品和零食。危害一:机体缺钾人体血液及细胞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必须相等才能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如果我们吃进的盐(钠离子是一种阳离子)过多,这时为了平衡电解质就会使钾(也是一种阳离子)随尿液大量排出,如果此时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机体就很容易发生缺钾。机体缺钾时可使某些肌肉瘫软,肠壁肌肉缺钾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腹胀,膀胱缺钾可引起尿潴留,细胞内缺钾会引起血糖偏低,并引起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等。  相似文献   

17.
凡可使组织破裂或伤处淤血的损伤,如在劳动中不慎招致的较重碰伤、扭伤、骨折等,在皮肤或内部组织都会形成一些疤痕。这些疤痕里埋藏着一些细小的神经纤维,也有的和神经周围粘连在一起。疤痕较正常组织硬,所埋藏或粘连的神经也容易受到挤压或刺激,发生疼痛。有些长得较大的疤痕疙瘩内,因包藏着较多的受着挤压的神经纤维,就显得较为敏感。 阴雨天“老伤”容易疼痛,主要是由于寒冷对疤痕的影响。寒冷对疤痕是一种刺激,可使肌肉和小血管收缩,引起血运不畅,降低肌体对于疼痛的耐受力,因此就会造成局部疼痛。潮湿能增快热的传导(能增快20多倍),使…  相似文献   

18.
春困是随着气温回升而出现的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有些驾驶员朋友认为,只要春天多睡就不会发困了,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可以了.若再增加睡眠,反而会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温与人体     
魏红 《劳动保护》1994,(6):43-43
高温与人体夏季,气温升高,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体温升高、排汗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食欲减退、肌力减退及尿量减少等,往往由此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工伤事故增多,甚至发生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受到的影响则更大。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谭西顺 《劳动保护》2011,(7):118-119
野外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或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的影响。虽然野外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较高温车问低,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且处在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就会严重危害野外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野外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当生理功能的改变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可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