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丰生态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先后被国家七部委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并分别于1999年通过验收和命名。生态农业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以96.5分名列全国第一,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表彰。2002年12月大丰市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绿色生态大丰、麋鹿故乡大丰、滩涂湿地大丰、现代化港口大丰”的目标,把“绿色生态大丰”放在首位,给予了高度重视。大丰的生态建设首先以生态工程为载体。为改善和提高整个农村生态环境,大丰一直注重对生态示范工程的培育,加大对示范工程的投入力度,使生态…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7月20日,中国首届"麋鹿保护奖"新闻发布会在国家林业局隆重举行。今年是麋鹿回归原生地——中国南黄海湿地第25个年头。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循"拯  相似文献   

3.
生态     
大丰将建江苏省最大生态湿地景区近日,江苏大丰市生态湿地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评审论证。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087km2,以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和盐城市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江苏最大的生态湿地旅游景区。(大丰利建志海)江苏东台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大纲》近日通过江苏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大纲计划该市“十五”后3年新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绿化带等8个生态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生态市。(东台孙国祥)近年来,江苏句容市采取“控…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麋鹿回故乡>一书是由湖北省天鹅洲麇鹿自然保护区原主任戴居华根据本人任职期间保护麋鹿的亲身经历编写的.全书共分为重引进、回故乡、复野生、显困难、迎和谐5章,主要内容是写人工驯养麇鹿回归大自然以及麋鹿保护区如何成立的故事:麋鹿重引进的背景;麋鹿在石首天鹅洲恢复野生、回归大自然的表现;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作者的亲历亲为、所见所闻、所思所盼.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47只麋鹿被野外放归江西鄱阳湖。"回家"后的麋鹿,成群结队在浅水滩涂行走嬉戏。麋鹿俗称"四不像",是国家一级珍稀物种,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后因种种原因野生麋鹿在中国消失,史料记载鄱阳湖一带曾有麋鹿生存繁衍,此次麋鹿野放系江西首次。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濒危物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多年来,中国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甚至到乡一级的保护体系,经过多年保护和繁育,一些物种从濒危甚至几近灭绝的状态,开始恢复生机,可谓"死去活来"。麋鹿:从绝迹到恢复野生种群麋鹿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人称"四不像"。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易被捕杀;仅采食禾本科及  相似文献   

7.
土地覆盖变化与普氏原羚和麋鹿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和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为例,探讨了土地覆盖变化对中国野生动物的影响和如何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的特有动物。由于近代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普氏原羚分布面积由大变小,濒临绝灭;而随着农田开垦、栖息地丧失,麋鹿最终在野外绝灭。普氏原羚和麋鹿是我国野生动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典型例子。土地覆盖变化是我国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覆盖变化的大背景下保存濒危物种的途径有两条:①在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点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对那些已经在野外绝灭,濒临绝灭的野生动物,采取人工圈养,使这些野生动物数量增长,逐步将人工繁育个体重新回归自然。我们正在为普氏原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并对麋鹿实施易地保护。从现状分析,麋鹿的重新引入和易地保护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江苏滨海湿地环境因子与互花米草生态特征的关系及水分梯度和盐分梯度对互花米草生态特征的影响,于2020年10月,选取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互花米草的株高、生物量、密度、盖度及土壤水分、土壤盐分、pH、土壤容重.结果 表明:①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是影响互花米草生态特征的重要环境因...  相似文献   

9.
石首天鹅洲六合垸扩大麋鹿栖息地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麋鹿种群得到了有效发展。因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现有保护区已呈现容纳量不足的趋势。相较其它湿地,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与麋鹿保护区相连通的六合垸似乎在扩大麋鹿栖息地方面具有地理优势。文章侧重从景观学(形状、连接度、廊道构建)及社会(移民)两个角度对其优势度状况作尝试性分析,进而得出六合垸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三角洲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获取了1980~2015年4个国际重要湿地(Ramsar)的5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分析湿地面积、景观格局动态及景观指数变化等,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35a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损失比例最高,为27.2%;(2)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在增加,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3)耕地和人工表面增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耕地、人工表面、外来物种入侵和养殖池扩张等人为胁迫呈现上升趋势.(4)总体而言,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对人为活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最为显著;但湿地保护有效性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城区加油站站内停放车辆一直是困扰加油站现场管理的一大难题,既威胁油站安全,又影响油站内正常的经营秩序,站长和员工常常为制止车辆停放而与驾驶员发生纠纷。最近,江苏盐城石油分公司大丰零售片区邀请公安部门帮助整治城区加油站的经营秩序,确保油站安全。他们先在站内树起公安部门的告示:“油站重地、禁止停车”,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9,(5):5-5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州市科协主席。获国家劳动奖章、“抗非特等功臣”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冬梅 《环境》2001,(3):9
“广东人什么都吃”,一位外国人的评价从侧面揭示了广东人饮食的某些陋习。冲着发菜与发财谐音的好“意头”,广州发菜的日销量曾达200多公斤;为满足一时的口福,不少人用网和农药捕杀千里迢迢飞来越冬的禾花雀。今年是蛇年,但食蛇之风日盛,“过山风”(眼镜王蛇)的价格亦从每公斤105元升至150元。为什么人们如此钟情野生动植物?有人认为,野生动植物营养价值高。其实不然。譬如发菜,同燕窝一样,营养价  相似文献   

14.
山林怪兽     
在古老而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栖息着许多山林怪兽,如“两不像”的马虎,“四不像”的麋鹿,“五不像”的貘,“六不像”的扭角羚……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环境的变迁,特别是人为的原因,今天,这些动物有的灭绝了,有的为数极少,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5.
走近麋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出三峡后,入湖北境内。一路推波逐浪,形成“九曲回肠”的荆江险段。在其北岸有一块奇特而诱人的长江湿地——天鹅洲。这里生息繁衍着回归故里的麋鹿种群。  相似文献   

16.
李颖 《环境导报》2003,(3):14-15
北京既是麋鹿在中国的最后灭绝地,也是这一物种在我国的第一个重新引进地。但由于这里天然湿地的大量匮乏,麋鹿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麋鹿的家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40多种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中,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所利用的野生稻也来源于湿地。所以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麋鹿是生活在湿地上的一种珍稀物种,中国政府已把麋鹿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南海子是北京唯一的一块湿地。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麋鹿苑,位于京南1…  相似文献   

17.
黄尾密鲴在苏州重污染水体放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操作技术,在苏州重污染河道里放养黄尾密鲴以改善重污染水体水质。不仅进行了静态试验,而且在苗家河开展了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黄尾密鲴单位体重(g-1)的好氧量为0.339mg/(L·h),窒息点仅为0.25mg/L;黄尾密鲴在浮圈中主要摄食悬浮有机物,其占食物总量的79.74%;静态试验和现场试验均表明黄尾密鲴24h都在摄食,日食率可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2处,总面积近320万公顷,使70%的野生大熊猫个体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到近1600只,野生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而白鳍豚同样作为我国的独有物种,1980年代初有400多头,1990年调查时有200来头,至1995年不足100头,进入2000年的时候,据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二三十头,被列为世界级的濒危动物,而目前的濒危等级为功能性灭绝。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个别流失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鑫海 《环境保护》2001,(11):11-13
本文将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分为个别流失和大规模灭失两大类,重点分析了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个别流失的具体环节,针对这些环节,本文分析了“源控制”、“流控制”和“末端控制”等措施。比较这三种措施的效果,本文发现进行“末端控制”,即减少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消费者,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防止野生动植物资源个别流失的方法。在结尾部分,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英乐 《环境导报》2003,(10):31-31
在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孕育着一片神秘的滩涂。这里是黄海冲积平原沼泽地,河海港汉蜿蜒交错,盐土沼泽星罗棋布,处处可见裸地、草地、芦苇、蒲荡、竹园以及刺槐林,展现了海边的原始风貌。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80余平方公里内人迹罕至,成为麇鹿最理想的放养地。占地约3000公顷的大丰麇鹿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这片神奇的滩涂上,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麇鹿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