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我国地震保险制度从一无所有到初步探索再到基本成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灾害险,地震保险不仅能够为地震赔偿积累资金,还可以增强人民的防灾意识、政府的防预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本文围绕地震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投保应用,采用横向比较(国内与国外)和纵向比较(按时间顺序)的综合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国和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地震保险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地震保险发展的经验,进而提出了改善当前我国地震保险发展缓慢、投保率低的可行性建议。文章还以风电领域的应用为背景,开展了风电塔的易损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地震保险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华  罗奇峰 《灾害学》2003,18(3):61-65
从承保方式、保险金额、费率和理赔几方面叙述了国内外现行地震保险政策。回顾了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建议在我国可实施局部强制地震保险、实行低费率政策和提供无偿最低救济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无疑,对地震造成的损失予以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对策,其中,推进地震保险,通过社会经济杠杆原理,可以实现这种经济补偿。本文就推进地震保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施方法和步骤,论述了作者的认识。作者认为,推进并普及地震保险,是目前增强社会防震减灾和实现自救、互救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但实现地震保险,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地震部门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企业财产的损失已经成为地震灾害损失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关于地震保险的讨论,也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首先在阐述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地震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在总结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地震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地震保险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研究地震灾害规律和保险经营特点之间的矛盾入手,叙述地震保险经营的困难,剖析我国现行地震保险体制的缺陷,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相对科学和合理的地震保险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振凯 《灾害学》2012,(1):107-110
根据我国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13年的预报结果和实际发生地震的结果,研究了这些地区地震保险净费率的计算方法。作为例子,给出了Ⅱ类地区基本烈度为Ⅵ度地区多层混凝土楼板砖结构Ⅶ度设防的建筑物的地震保险净损失率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我国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保险净费率明显高于同类研究中不考虑其特殊地震危险性的结果。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的年度地震重点监视区是地震保险研究中应当给予特别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程地震风险评估的地震保险费率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探讨了如何将我国许多城市已完成的工程地震风险评估结果用于厘定地震保险费率,具体提出了地震房屋保险、地震室内财产保险和地震人身保险费率的厘定方法,对应不同的免赔率定义提出了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为了说明所提方法的实用性,以某地的多层砌体房屋为例,对设计的几种免赔率,计算了相应的费率.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4,(6):9-9
2014年11月19日,云南省地震局参加了由云南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地震保险试点工作专题会,与会专家就云南地震保险试点工作选取试点州市、经费预算、牵头部门以及楚雄州、大理州地震保险试点方案进行讨论。会议明确政府在推动地震保险工作上的定位,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地震保险试点工作,做到依法依规推进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的密度越来越高,地震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应用金融手段可以使地震风险与资本市场充分融合,缓解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冲击。依据闽南地区4个重要城市的震害预测成果,讨论了如何应用地震保险和巨灾债券等金融手段减轻泉州海外未来大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阪神地震与日本地震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姚运生  袁丽 《灾害学》2000,15(2):82-85
以日本 1 995年 1月 1 7日阪神大地震为例 ,介绍了日本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希望为我国地震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