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DEHP降解菌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启动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两座上向流反硝化生物滤池进行对比试验。两座反硝化生物滤池进水均投加120μg/L的DEHP,一座反硝化生物滤池(1~#滤池)按照1∶1000(V菌液∶V进水)仅在挂膜阶段投加DEHP降解菌菌液,另一座反硝化生物滤池(0~#滤池)不投加DEHP降解菌菌液作为空白对照。对比试验期间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在1.5 m/h的滤速下运行,通过29 d的对比试验,结果发现,DEHP降解菌使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挂膜时间由15 d变为9 d,加快了40%,稳定阶段0~#滤池和1~#滤池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0.45%和95.55%,硝氮去除率分别为69.35%和76.19%,DEHP降解菌提升了滤池对COD和硝氮的去除能力,但对出水亚氮的浓度无明显影响,出水亚氮浓度几乎为0。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的去除也有明显的效果,0~#滤池和1~#滤池在稳定阶段的DEHP去除率分别为74.77%和86.66%,DEHP降解菌也提升了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的去除率。另外,在反硝化滤池内部,COD、硝氮、DEH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进水端0~0.4 m内。0~#滤池的亚氮积累率随滤池的增高而降低,但1~#滤池的亚氮积累率随滤层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反硝化生物滤池因其脱氮效果好、出水稳定等特点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运行中发现,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经后续工艺处理后色度常常难以达标。反硝化脱氮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25 mg/L、碳源投加量为90mg/L时,反硝化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2.87 mg/L。以反硝化生物滤池与臭氧氧化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对臭氧及次氯酸钠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累积不利于后续臭氧氧化脱色过程,当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3.98 mg/L、臭氧投加剂量为3 mg/L和5 mg/L时,出水色度分别为20.6和17.3,无法满足GB/T 19772—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的要求(色度15)。通过投加5 mg/L的NaClO预氧化、再投加5 mg/L的臭氧使出水色度达到14.1。  相似文献   

3.
曝气生物滤池内的短程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曝气生物滤池为载体,研究了NH4 -N浓度、pH、FA、DO对曝气生物滤池内NO2--N积累的影响及沿滤池高度NO2--N积累情况.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内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且在某高度处可以实现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NO2--N积累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污水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的生物脱氮效率,改进了基质床体结构组成,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对比了基质床改进前后ORP特征及氨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地下渗滤系统中,氨氮的去除率(Q)随基质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为Q(100 cm)Q(80 cm)Q(20 cm)≈Q(40 cm)Q(60 cm)。改进后基质铺设顺序依次为:0~60 cm填充炉渣和草甸棕壤(两者体积比为3∶7),60~130 cm铺设活性污泥、炉渣和草甸棕壤(三者体积比为1∶2∶7)。基质床结构组成改进后,20~60 cm区域氧化电位(ORP)大幅提高,尤其60 cm深度处ORP从0提高到180 m V,有效促进了硝化反应的进行;床体氨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大幅度提高,对NH+4-N及TN的脱除效率分别较改进前提高了12.6%和10.5%,出水NH+4-N及TN质量浓度满足城市景观地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原有一期工程主体工艺为A_(2)/O工艺,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在对一期工程进行更换设备、投加外部碳源和优化运行参数的基础上,进行提标改造,新建高密度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深度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4/2710—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Ⅰ类标准。系统连续运行6个月,COD、NH_(3)-N、TP、TN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0.522、0.258、0.195和6.907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98.4%、92.3%、73.6%,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6.
A/O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原水水力负荷为1.1m/h,回流比为2的条件下,考察了缺氧-好氧一体式生物滤池在气水比为4∶1、5∶1和6∶1工况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生活污水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出水可稳定地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随着气水比的增加,系统对COD、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有所提高,缺氧-好氧暴气一体式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硝化作用主要在好氧区完成,反硝化作用在缺氧区45cm处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3种碳源(葡萄糖、NaHCO3和乙酸钠)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光照条件下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和产油脂的影响。采用OD680和生物量来评价小球藻的生长情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生物油脂,并以油脂质量分数和油脂产量来描述产油脂特性。结果表明,经过9 d的培养,3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佳有机碳源。由其培养的小球藻生长速率最快,由NaHCO3培养的小球藻的生长效果不如葡萄糖,而乙酸钠不利于小球藻的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小球藻光合效率提高,生物量逐渐提高,5 000 lx最利于小球藻的生长,而1 600 lx最利于小球藻油脂的积累。研究表明,光照5 000 lx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是小球藻适宜的生长和产油条件,获得了3.17 g/L的最大生物量和1.025 g/L的最大油脂产量。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ˉ-N),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若以甲醇为碳源。当碳氮比(C/N)≥1.o时,室温下经UASB处理4h,NO3ˉ-N去除率为97.7%;若以乙酸为碳源。当C/N≥1.0时,30C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6h,N03ˉ-N去除率为98.6%;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30C下经60h后。N03ˉ-N去除率达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水样在室温下经72h处理,脱氮率达96.3%。  相似文献   

9.
采用SBR反应器在缺氧条件下培养颗粒污泥,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组成以及反硝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缺氧颗粒污泥的湿密度为1.003-1.021 g/cm3;VSS/SS在54%-68%.低于一般的好氧和厌氧颗粒污泥;颗粒沉速在8.4-108 m/h,高于普通活性污泥;颗粒污泥表面主要为短杆菌,细菌排列紧密,颗粒表面不平整,内部细菌较少,主要为杆菌,并且分布不连续.颗粒表面和内部均存在孔隙和空穴.缺氧颗粒污泥反硝化活性很好.NOx-N的最大比消耗速率(N/VSS)达到了0.092 mg(mg.h).  相似文献   

10.
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脱氮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氮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 h时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 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 h时菌株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剂,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